中国古诗词
导航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07-26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5题,共2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人生路上,芬芳满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郎,带给我们心灵的滋养: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谆谆教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报负,赋予我们前进的力量。奔跑吧,少年!
(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教诲______赋予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huì  yǔ(3)郎  朗 报  抱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大自然的语言》)
B.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C.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处心积虑,青丝变白发。(《一着惊海天》)
D.孔乙已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孔乙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C.有误,“处心积虑”是指长期谋划干某件事,一般含贬义,这里指科学家们显然不恰当。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坚持做好“两操”,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
B.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C.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D.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认真阅读题干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作答。
【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在“提高”前加“能否”。B.有误,搭配不当,应该删去“而研制的特效药物”。C.有误,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者“使”D.正确。故选:D。

4.古诗文默写。(10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3)杜甫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大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处处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5)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引用《论语》中的两句话来说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琴棋书画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诗文中常有体现,请写出含有“琴”或“书”字的连续两句古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自缘身在最高层(2)可怜身上衣正单(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俱”的书写)(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的书写)(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殆”的书写)(6)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注意“篁”的书写)

5.走近名著。(4分)
(1)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写成了《______》。 在陕北,他采访了众多共产党员领袖和红军将领,如______等。他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2)《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请你写出 该作品中任意一个故事情节的名称。示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后写的不朽经典著作,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西游记》全书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的基本情况和情节。根据“埃德加•斯诺”可以判断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根据“党员领袖和红军将领”可填毛泽东。(2)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的基本情况和情节。根据《西游记》,可以判断作者吴承恩;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等。答案:(1)《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2)吴承恩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6~9题,共10分)
百年峥嵘岁月,百年建党伟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立德中学初三。一班准备开展以“百年伟业红色传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6.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2分)
7.如果你是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富有文采的开场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3分)
8.请你围绕此次活动主题设计三种活动形式。(3分)
示例:召开“学党史感党恩”主题班会
9.班级将于本周五下午三点邀请“抗联”战士李爷爷为同学们讲述“红色故事”,你作为班长去邀请李爷爷,将怎样说?(2分)
【分析】(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拟写宣传标语时需要围绕“百年伟业红色传承”的主题,注意标语要简短有力,不能超过20个字。例如,“观百年伟业,悟伟人精神”“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称呼问好、对活动的相关介绍、对下一环节的引入。解答本题,还需要注意开场白要富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3)本题考查主题活动的设计。设计活动需要围绕题干所给的主题,同时要注意活动的可实施性。本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邀请别人时要有礼貌,并且要让其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因此答题时需要有称呼、自我介绍、邀请缘由,并且在最后询问对方能否应邀参加活动。
【解答】答案:1.示例一: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先锋少年
示例二:学党的历史做红色少年
评分标准:(2分)符合题意即可,超出字数扣1分。
2.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火红的太阳,光辉普照。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在这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积极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下面我宣布立德中学初三·一班“百年伟业红色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式启动。
评分标准:(3分)称谓1分,内容符合主题1分,运用修辞1分。
3.示例一:举行“学党史感党恩”演讲比赛;
示例二,举行“听党话跟党走”书画比赛;
评分标准:(3分)符合题意即可。
4.示例:李爷爷,您好!我是立德中学初三·一班的班长XXX,我们想邀请您本周五下午三点来班级为同学们讲述抗联故事,可以吗?
【点评】宣传标语的特点为简洁,有号召力。拟写宣传标语需要注意: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鲜明。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5题,共36分)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古诗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0.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句中的加点字。(2分)
【分析】这是一首元曲。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据此可作答。“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用拟人的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波涛汹涌的情态。(意思对即可)答案:示例一: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表现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示例二: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通过“聚”和“怒”的动态描写,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古文阅读】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诫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要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①袂②辑屦③,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蒙:掩蔽。②袂(mèi):衣袖,袖子。③辑屦(jí jù):趿(tā)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昏花的样子。
(选自《礼记·檀公》)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2)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______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行天下之大道。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3.【乙】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贫贱不能移”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2分)
答案:
1.(1)真正,确实(2)持,拿!
2.(1)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我就是因不吃“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步的。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
3.能。因为乙文中黔敖侮辱性的施舍伤害了饥饿者的自尊,他没有因饥饿而屈从。而甲文中“贫贱不能移”体现的正是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的道理。两者十分契合,所以可以作为事实论据。
评分标准:(2分)仅答“能”不给分,理由解释符合题意即可。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