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江上渔者》《邹记讽齐王纳谏》《晏子春秋》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17-06-21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
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 刘向 编订的史书《 战国策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曰
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
C.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 ;(丙) 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刘向,战国策
(2)D A.前句句意为: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闻”,使…听到.后句句意为:孔子听到后说;“闻”,听说.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为: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间”,偶尔.后句句意为:站了一会;“间”,一会儿.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为: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蔽”,受蒙蔽.后句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蔽”,遮蔽.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前句句意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但”,只是.后句句意为:只是少有我们两个这样的人罢了;“但”,只是.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3)C A.前句句意为: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而”,连词,表示顺接.后句句意为: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而”,连词,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为:是因为有求于我啊;“于”,对于,向.后句句意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于”,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为: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者”,…的人.后句句意为: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者”,…的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D.前句句意为:我的妻子说我俊美;“之”,主谓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后句句意为: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4)①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
②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6)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参考译文
(甲)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不知道渔民是冒着风流去捕捞的,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
(乙)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而容貌俊美.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镜子,问他的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他妻子说:“您俊美得很,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不大自信,又去问他的妾:“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家中拜访,邹忌跟他坐着闲谈,他又问:“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美,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晚上他躺在床上细细思量,领悟到:“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侍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说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丙)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1)选文(乙)出自西汉 刘向 编订的史书《 战国策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闻寡人之耳者
B.时时而间进
C.王之蔽甚矣
D.但爱鲈鱼美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
B.欲有求于我也
C.上书谏寡人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 ;(丙) 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刘向,战国策
(2)D A.前句句意为: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闻”,使…听到.后句句意为:孔子听到后说;“闻”,听说.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为: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间”,偶尔.后句句意为:站了一会;“间”,一会儿.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为: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蔽”,受蒙蔽.后句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蔽”,遮蔽.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前句句意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但”,只是.后句句意为:只是少有我们两个这样的人罢了;“但”,只是.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3)C A.前句句意为: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而”,连词,表示顺接.后句句意为: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而”,连词,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为:是因为有求于我啊;“于”,对于,向.后句句意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于”,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为: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者”,…的人.后句句意为: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者”,…的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D.前句句意为:我的妻子说我俊美;“之”,主谓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后句句意为: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4)①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
②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6)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参考译文
(甲)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不知道渔民是冒着风流去捕捞的,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
(乙)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而容貌俊美.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镜子,问他的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他妻子说:“您俊美得很,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不大自信,又去问他的妾:“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家中拜访,邹忌跟他坐着闲谈,他又问:“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美,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晚上他躺在床上细细思量,领悟到:“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侍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说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丙)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