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201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6-30
201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选择题 40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自诩 份内事 沧海一栗 B.谛听 点击率 见机行事
C.歌诵 昧心财 绿草如荫 D.相貌 水笼头 义愤填赝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时值高考,出租车“爱心送考”活动再度启动,学生与家长无不拍手称快。
B.噪音其实也是肥胖的诱因之一,这种最新的研究结果真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C.羊年的“羊”字在英语中到底翻译成山羊还是绵羊,让外国朋友无所适从。
D.如果行人与司机都能够礼让三分,相敬如宾,那么城市交通就会顺畅得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数据显示,春节联欢晚会上,“微信摇一摇”互动总次数超过110亿次以上。
B.对待不断涌现的网络热词,我们既要有开放的胸怀,也需要多点理性的鉴别。
C.由于作息时间不断变动,使得员工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不少人难以适应。
D.能否及时有效地奖励善行传递正能量,是推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重要环节。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①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②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③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④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A.②③①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②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⑨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5.下列选项中,不是对“文法”和“词汇”进行解说的一项是 (3分)
A.是从劳动人民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
B.,是经过考验,普遍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C.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是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的。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建筑的发展。
B.“小品”比喻山亭、水榭、一轩、一楼、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等。
C.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很早就舍弃木材而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
D.中国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梁架结构法,从而抛弃了砖石等主要材料。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借“文法”“词汇”“大文章”“小品”等来作比,行文浅显易懂。
B.选文第②段对“词汇”和“文法”提出质疑,目的是为强调其重要性。
C.选文将中国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体系作比较,突出了中国建筑的特征。
D.选文谈中国建筑的特征,为我们今天的新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煞,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文漫灭 文:碑文
B.盖音谬也 谬:错误
C.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
D.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距其院东五里 ②既其出
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④四人拥火以入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A.大概我走过的路程,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已达到十分之一。
B.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
C.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不到百分之十一。
D.大概我走过的路程,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不到百分之十一。
11.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选文第一段紧扣题目,从山名由来写起到考证山名结束。
B.选文第二段既详写前洞的景色,又着重写游后洞的过程。
C.作者在领略后洞奇景时,因听了别人的话从洞中退出来。
D.作者没能极尽游赏之乐,一个“悔”字概括了他的心情。

四、(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小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2.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写小松刚从土里长出来,被掩没在深草里。
B.第二句写被杂草遮掩的小松,如今已经超出蓬蒿。
C.第三句写当时之人没有认识到小松就是凌云之木。
D.第四句写直到看见别的树才意识到小松可以长高。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借松写人,没在深草中的小松反衬出潦倒落魄、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B.“刺头”一词不但勾勒出小松外形特点,而且把它鲜明个性勾画出来。
C.“渐觉”一词用得精当、含蓄,侧面写出了小松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
D.三、四句连说两个“凌云”,感叹眼光短浅的时人不识小松是栋梁之材。
 (综合题 60分)
五、(5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填五句)(5分)
(1)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2)青青子衿, 。 (曹操《短歌行》)
(3)层峦耸翠, 。 (王勃《滕王阁序》)
(4) ,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5)同是天涯沦落人, 。 (白居易《琵琶行》)
(6) ,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
(7)余音袅袅, 。 (苏轼《赤壁赋》)
(8)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六、(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葵 
①那个村庄,在沙漠里。
②向日葵呢,都种在沙地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多么神奇的花呀!
③夏日里,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道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清晨,阳光倾在沙漠里,倾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着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④花开到极致,就收了。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谢了,我们这才看清花盘的模样:碧绿浑圆的花盘被一颗挨一颗的葵花子镶嵌地满满当当。葵花子开始汁水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盘也日渐丰满。葵花就羞答答地微微颔首,勾下花盘,看着地面,熨帖而亲切。但是,还是跟着太阳转。早上朝东,中午向南,一点也不含糊。她的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呢?
⑤最最令我震撼的事情,并不是开花的盛事。
⑥葵花子饱满之后,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中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
⑦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
⑧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一一你以为这是真的吗?
⑨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一出村子,就突然被一种博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直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清霜,在阳光里闪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那种气势,一下子让我慌乱。我担心,它们会在某一时刻屈膝下跪,叩拜东方。
⑩倏然泪下,因为感动。天啊,这些光秆秆们的心里是怎样的情分啊!苍茫的天地,草木才是主人,我们只是过客。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信仰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万物荣,万物枯,而这繁盛,这萧瑟,都是天意一一只有草木自己洞悉。
(选自《岁月》2014年第6期,有删改)
15.本文围绕葵花的生长过程,先写[ ],再写[ ],最后写[ ],并突出它们始终向阳的特点。 (3分)
16.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指明其中一种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4分)
17.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分)
(1)内容上:
(2)结构上:
18.葵花从荣到枯始终向阳,这带给你哪些启示? (4分)

七、(40分)
19.以“面对”为题目,写—篇文章。 (4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③标点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

201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 2.C 3.B 4.D
二、(9分。每小题3分)
5.D 6.C 7.B
三、(13分。8~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小题4分)
8.D 9.C 10.B 11.B
四、(6分。每小题3分)
12.D 13.A
五、(5分)
14.(5分)
(1)君子生非异也 (2)悠悠我心 (3)上出重霄 (4)一夫当关 (5)相逢何必曾相识 (6)闻道有先后(7)不绝如缕 (8)梧桐更兼细雨
六、(15分)
15.(3分)花朵(或葵花) 花盘 花秆(或枝秆)(每点1分)
16.(4分)示例一: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十万葵花秆密集笔挺的场面和浩浩荡荡的气势。
示例二:运用比拟手法(或拟人手法),赋予葵花秆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葵花秆对阳光的执著信仰与追求。
(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1)内容上:强调葵花秆朝阳挺立与葵花向阳盛放相比,更能给作者以视觉和心理上的震撼。(2分,意思对即可)
(2)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葵花盛开的描写自然过渡到对葵花秆的描写。
(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①人的一生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执著的迫求。②人要淡定地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变化。③人的一生应该保持阳光般积极乐观的心态。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七、(40分)
19.(40分)
分 项 分 等 评 分 标 
项 目
分数
等 次
一(较好) 二(中) 三(较差) 四(差)
内容
(15分)
15~12分 11~8分 7~4分 3~0分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或偏离题意
严重偏离题意
表达
(20分)
20~15分 14~9分 8~4分 3~0分
表达方式
运用较好
结构完整
语句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
基本合理
结构基本完整
语句基本通顺
表达方式
运用较差
条理不够清楚
语句不够通顺
结构残缺、混乱
语病较多
书写
(5分)
5分 4~3分 2~1分 0分
无错别字
标点、格式正确
字迹工整
卷面整洁
字迹清楚
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字迹潦草
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
字迹无法辨认
卷面脏乱
 
说明:(1)内容或表达有一项特别突出的,加1~3分,加到满分为止。
(2)不足6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

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