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仁化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5-09-03
广东省仁化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做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从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在当时的说教和说理诗让庞德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一本中国诗手稿,了解到中国古诗意象之妙。他整理出一本中诗英译集《华夏集》(Cathay)”。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象保留的重要性。当然,意象派并非完全受中诗的影响,日本俳句及法国印象派也对其有所影响。
中诗“意象”与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其本质差别无几,即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呈现一个意象”和“短小精美的形式”是英美意象派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的两大特点,而这恰恰是中国唐诗艺术的特征,英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中得到启发,使其理论和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但中西“意象”还是有些许的差别的。我们知道,中国古诗意象经历代诗人发展,已经形成公认的心照不宣的传统。“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昨日窥轩双燕语”,综观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燕子”这一意象起了重要作用,而它们所表达的无非是燕飞人离苦无边,燕归春回人笑颜,或者,他人成双成我独单,寂寞伶仃独兴叹。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上诗句中“落花”之意象,无非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慨叹,或花落人离苦相思的愁思。
再看英美意象派的意象传意,仍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首先,在这首诗中,一个意象“脸庞”叠加在另一个意象“花瓣”之上。它“暗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那种易逝感,那种非人格化”。但这种含蓄的意思需要读者从其特别的形式上进行跳跃式的想象才能揭示出来。这种意象的“瞬间性,即逝性”,我们没有看到从今以后,用“花瓣”脸庞成为时尚,尽管中国古代也有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之说。庞德也曾说过,意象乃“一瞬间感情与理性的综合体”,在那一瞬间感觉到得这些人群中面庞如同湿漉漉树枝上的花瓣,黑与白鲜明对比,不仅突出色彩的鲜艳,也突出都市生活的易逝感。很明显,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象诗中的博大意象,实乃大相径庭。然而这种创新形式的“意象”也为传统的“意象”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美意象派领袖通过阅读、研究、翻译唐诗,整理出了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等三种组合技巧。以中诗《送张四》为例,“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冰山月,清猿无断时。”“枫林”“楚水”“山月”“清猿”均是代表离愁别苦的传统意象,它们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赠别诗中而表现同一个喻意——离别。中国唐诗中这种叠加法,实即将含有某种特定思想感情的递相袭的意象累加复叠,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意象。英美意象派因缺乏意象艺术的悠久传统,因而中国唐诗中的此类“意象叠加”艺术是他们所没有的,这也是中西诗意象叠加法在内涵上的差别。可见并非唐诗意象组合的全部精华都可以被英美意象派诗人发现并学习。
1.下列对引用的中西诗歌的评述,不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就属意象叠加,共同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几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性意象描绘出苍茫、凄凉、萧瑟的秋天的景象,均与作者流落天涯、心境凄凉的情思吻合。
C.“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有阴晴圆缺”等诗歌中月之表示孤独、哀怨和思乡思亲等心绪就显示了中国诗歌意象的稳定性。
D.庞德《诗章》第49章中:雨,荒江,旅人/冻云,闪电,豪雨,暮天/小舟中孤灯/芦苇沉重,低垂/竹林萧萧,似在泣诉。意象并置,内涵与中国诗的意象叠加差别不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中燕子这一意象,其中飞燕显然是寓喻了情思的主体——一对相恋的有情人;突出燕子双飞,即是为了反衬离别相思的孤独愁苦。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花落、燕归虽是眼前景,但它们的内涵广泛,意境深刻,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C.作者在文中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中的几个意象为例,得出了西方意象与中国传统的博大意象大相径庭,远不如中国诗歌意象美的结论。
D.作者认为英美意象派的诗歌中,如“脸庞”和“花瓣”之类的意象叠加所代表的含蓄的意思,往往具有瞬时性、即时性的特点,不大容易形成某种传统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所以说意象派的形成,完全是受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B.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本质与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的本质差别比较小,都是运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
C.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也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歌的情意。
D.当庞德对当时流行的布道说教及直接空洞的诗歌感情抒发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他从中国古典的诗歌宝库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命题人:罗桂华)
乌氏庙碑铭(韩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致从史京师。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其以庙享。”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军佐窃议曰:“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于配不宜。”语闻,诏赠先夫人刘氏沛国太夫人。八年八月,庙成,三室同宇①,祀自左领府君而下,作主于第②。乙巳,升于庙。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③,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秦有获,为大官。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④,讳承玼,字某。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开元中,尚书管平卢先锋军,属破奚、契丹;从战捺禄⑤,走可突干⑥。渤海扰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岁罢运钱三千万余。黑水、室韦以骑五千来属麾下,边威益张。其后与耿仁智谋说史思明降。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李光弼以闻,诏拜“冠军将军”,守右威卫将军,检校殿中监,封昌化郡王、石岭军使。积粟厉兵,出入耕战。以疾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告平里,年若干,即葬于其地。二子:大夫为长,季曰重元,为某官。铭曰:
乌氏在唐,有家于初;……来觐来斋,以馈黍稷。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注释】①三室同宇:三个祭室同在一个庙宇中。②作主于第:在家中做好牌位。③存:指乌氏先祖乌存。下文中的“余”、“枝鸣”、“获”、“察”等都是乌氏先祖的名字。④是生赠尚书:他生养了获赠尚书的乌承玼。⑤捺禄:山名。⑥可突干:契丹将领的名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致从史京师 致:招引
B.号名差卑,于配不宜 宜:合适
C.走可突干 走:赶跑
D.积粟厉兵,出入耕战 厉:磨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乌承玼父子忠心报国的一组是( )
①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 ②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
③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 ④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
⑤从战捺禄,走可突干 ⑥积粟厉兵,出入耕战
A.①②④ B .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诱捕叛将卢从史的危急时刻,乌重胤挡住军门,正气凛然,控制住了局面。朝廷对他嘉赏提拔,并给予他建立家庙、先祖享祭的荣耀。
B.乌氏宗族源远流长,《春秋》上即有记载,历代都以才智能力显扬于世。入唐后成为名将之家,乌重胤因平叛有功而被封为河阳军节度使。
C.乌氏家庙于元和八年建成,用以祭祀乌重胤的先祖三代人:父亲工部尚书、左武卫大将军乌承玼,祖父中郎将乌蒙,曾祖父左领军卫大将军乌令望。
D.这篇碑铭重点突出,着重记叙了乌承玼父子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的感人事迹,而对他们先祖的事迹则略去不述,这样写使碑铭的重点得以突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5分)
(2)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5分)
第Ⅰ卷
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从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在当时的说教和说理诗让庞德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一本中国诗手稿,了解到中国古诗意象之妙。他整理出一本中诗英译集《华夏集》(Cathay)”。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象保留的重要性。当然,意象派并非完全受中诗的影响,日本俳句及法国印象派也对其有所影响。
中诗“意象”与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其本质差别无几,即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呈现一个意象”和“短小精美的形式”是英美意象派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的两大特点,而这恰恰是中国唐诗艺术的特征,英美意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中得到启发,使其理论和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但中西“意象”还是有些许的差别的。我们知道,中国古诗意象经历代诗人发展,已经形成公认的心照不宣的传统。“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昨日窥轩双燕语”,综观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燕子”这一意象起了重要作用,而它们所表达的无非是燕飞人离苦无边,燕归春回人笑颜,或者,他人成双成我独单,寂寞伶仃独兴叹。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上诗句中“落花”之意象,无非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慨叹,或花落人离苦相思的愁思。
再看英美意象派的意象传意,仍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首先,在这首诗中,一个意象“脸庞”叠加在另一个意象“花瓣”之上。它“暗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那种易逝感,那种非人格化”。但这种含蓄的意思需要读者从其特别的形式上进行跳跃式的想象才能揭示出来。这种意象的“瞬间性,即逝性”,我们没有看到从今以后,用“花瓣”脸庞成为时尚,尽管中国古代也有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之说。庞德也曾说过,意象乃“一瞬间感情与理性的综合体”,在那一瞬间感觉到得这些人群中面庞如同湿漉漉树枝上的花瓣,黑与白鲜明对比,不仅突出色彩的鲜艳,也突出都市生活的易逝感。很明显,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象诗中的博大意象,实乃大相径庭。然而这种创新形式的“意象”也为传统的“意象”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美意象派领袖通过阅读、研究、翻译唐诗,整理出了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等三种组合技巧。以中诗《送张四》为例,“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冰山月,清猿无断时。”“枫林”“楚水”“山月”“清猿”均是代表离愁别苦的传统意象,它们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赠别诗中而表现同一个喻意——离别。中国唐诗中这种叠加法,实即将含有某种特定思想感情的递相袭的意象累加复叠,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意象。英美意象派因缺乏意象艺术的悠久传统,因而中国唐诗中的此类“意象叠加”艺术是他们所没有的,这也是中西诗意象叠加法在内涵上的差别。可见并非唐诗意象组合的全部精华都可以被英美意象派诗人发现并学习。
1.下列对引用的中西诗歌的评述,不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就属意象叠加,共同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几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性意象描绘出苍茫、凄凉、萧瑟的秋天的景象,均与作者流落天涯、心境凄凉的情思吻合。
C.“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有阴晴圆缺”等诗歌中月之表示孤独、哀怨和思乡思亲等心绪就显示了中国诗歌意象的稳定性。
D.庞德《诗章》第49章中:雨,荒江,旅人/冻云,闪电,豪雨,暮天/小舟中孤灯/芦苇沉重,低垂/竹林萧萧,似在泣诉。意象并置,内涵与中国诗的意象叠加差别不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中燕子这一意象,其中飞燕显然是寓喻了情思的主体——一对相恋的有情人;突出燕子双飞,即是为了反衬离别相思的孤独愁苦。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花落、燕归虽是眼前景,但它们的内涵广泛,意境深刻,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C.作者在文中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中的几个意象为例,得出了西方意象与中国传统的博大意象大相径庭,远不如中国诗歌意象美的结论。
D.作者认为英美意象派的诗歌中,如“脸庞”和“花瓣”之类的意象叠加所代表的含蓄的意思,往往具有瞬时性、即时性的特点,不大容易形成某种传统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意象”中,尤其是唐朝意象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所以说意象派的形成,完全是受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B.庞德意象派诗人的“意象”本质与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的本质差别比较小,都是运用意象组合来表达情感。
C.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也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在鲜明的感觉中用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歌的情意。
D.当庞德对当时流行的布道说教及直接空洞的诗歌感情抒发感到无比失望的情形下,他从中国古典的诗歌宝库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命题人:罗桂华)
乌氏庙碑铭(韩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重胤当军门叱曰:“天子有命,从有赏,敢违者斩!”于是士皆敛兵还营,卒致从史京师。壬辰,诏用乌公为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居三年,河阳称治,诏赠其父工部尚书,且曰:“其以庙享。”即以其年营庙于京师崇化里。军佐窃议曰:“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于配不宜。”语闻,诏赠先夫人刘氏沛国太夫人。八年八月,庙成,三室同宇①,祀自左领府君而下,作主于第②。乙巳,升于庙。
乌氏著于《春秋》,谱于《世本》,列于《姓苑》,在莒者存③,在齐有余、枝鸣,皆为大夫。秦有获,为大官。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唐初,察为左武卫大将军,实张掖人。其子曰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孙曰蒙,为中郎将;是生赠尚书④,讳承玼,字某。乌氏自莒、齐、秦大夫以来,皆以材力显;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开元中,尚书管平卢先锋军,属破奚、契丹;从战捺禄⑤,走可突干⑥。渤海扰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累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民还其居,岁罢运钱三千万余。黑水、室韦以骑五千来属麾下,边威益张。其后与耿仁智谋说史思明降。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李光弼以闻,诏拜“冠军将军”,守右威卫将军,检校殿中监,封昌化郡王、石岭军使。积粟厉兵,出入耕战。以疾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告平里,年若干,即葬于其地。二子:大夫为长,季曰重元,为某官。铭曰:
乌氏在唐,有家于初;……来觐来斋,以馈黍稷。
【注释】①三室同宇:三个祭室同在一个庙宇中。②作主于第:在家中做好牌位。③存:指乌氏先祖乌存。下文中的“余”、“枝鸣”、“获”、“察”等都是乌氏先祖的名字。④是生赠尚书:他生养了获赠尚书的乌承玼。⑤捺禄:山名。⑥可突干:契丹将领的名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致从史京师
B.号名差卑,于配不宜
C.走可突干
D.积粟厉兵,出入耕战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乌承玼父子忠心报国的一组是(
①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
③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
⑤从战捺禄,走可突干
A.①②④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诱捕叛将卢从史的危急时刻,乌重胤挡住军门,正气凛然,控制住了局面。朝廷对他嘉赏提拔,并给予他建立家庙、先祖享祭的荣耀。
B.乌氏宗族源远流长,《春秋》上即有记载,历代都以才智能力显扬于世。入唐后成为名将之家,乌重胤因平叛有功而被封为河阳军节度使。
C.乌氏家庙于元和八年建成,用以祭祀乌重胤的先祖三代人:父亲工部尚书、左武卫大将军乌承玼,祖父中郎将乌蒙,曾祖父左领军卫大将军乌令望。
D.这篇碑铭重点突出,着重记叙了乌承玼父子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的感人事迹,而对他们先祖的事迹则略去不述,这样写使碑铭的重点得以突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后世之江南者,家鄱阳;处北者,家张掖,或入夷狄为君长。(5分)
(2)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