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如东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5-09-07
江苏省沭阳县如东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 ,且将它 地挥洒出来。这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地起来, 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遛
B.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踱
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
D.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
【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强调客观对象;“滋味”,味道,比喻某种感受,强调主观体验;“意味”,含蓄的意思,情调、情趣、趣味;“韵味”,含蓄的意味或情趣风味。根据语境,侧重于主观体验,故应选“滋味”。“痛痛快快”,舒畅,尽兴,爽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尽情尽兴”,情感、兴趣得到尽量满足。由“挥洒”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尽兴、舒畅、透彻,故应选“淋漓尽致”。“当是”,侧重应当;“便是”侧重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自是”侧重自然是;“恰是”侧重恰恰、正好。根据语境,该处强调自然怎么样,故应选“便是”。“遛”,慢慢走,散步;“踱”慢步行走;“逛 ”散步,闲游;“晃”侧重摇动摆动。可以说,四个词都有慢步走的意思,根据语境,该语段文学意味浓厚,意境优美,再联系后面的“悠闲”,故应选“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 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 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 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解析】A(B 重复累赘,“妇孺”指妇女和儿童,同后面的“孩童”重复;C 杂糅,“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D 暗换主语,最后一分句加上“《食品安全法》”)
3、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比喻)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C.你不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很努力吗?(设问)
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 了海的酣梦。(拟人)
【解析】C应是反问,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 ⑤④③②① B ①②④⑤③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③②①⑤
【解析】C(已牺牲的应排在前,因此从A、C中选;应先讲国内再讲国外,因此答案选C)
5、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对其预防过程中的四个 关键步骤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地毯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地毯里的塑料光学纤维就是奥妙所在。只要有人踏上地毯,地毯里的光学纤维就会弯曲、实时记录下踩踏者的行走模式,然后地毯边缘的微型电子传感器就把记录下的信息传送给连接的电脑,电脑会自动分析这些信息、显示出踩踏者的足迹,同时识别其行走过程中的细小变化,以此判断其是否会突然跌倒。
A.记录行走模式 B.传达信息至电脑
C.分析并识别信息 D.判断是否会跌倒
【解析】D 最后一个步骤应该是“发出提示音”。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苏廷评行状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操兵乘城 乘:登
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 慕:贪恋
D.所以劝导成就者 成就:成全,造就
D(成材,成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A(“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 ,且将它 地挥洒出来。这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地起来, 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遛
B.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踱
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
D.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
【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强调客观对象;“滋味”,味道,比喻某种感受,强调主观体验;“意味”,含蓄的意思,情调、情趣、趣味;“韵味”,含蓄的意味或情趣风味。根据语境,侧重于主观体验,故应选“滋味”。“痛痛快快”,舒畅,尽兴,爽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尽情尽兴”,情感、兴趣得到尽量满足。由“挥洒”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尽兴、舒畅、透彻,故应选“淋漓尽致”。“当是”,侧重应当;“便是”侧重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自是”侧重自然是;“恰是”侧重恰恰、正好。根据语境,该处强调自然怎么样,故应选“便是”。“遛”,慢慢走,散步;“踱”慢步行走;“逛 ”散步,闲游;“晃”侧重摇动摆动。可以说,四个词都有慢步走的意思,根据语境,该语段文学意味浓厚,意境优美,再联系后面的“悠闲”,故应选“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 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 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 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解析】A(B 重复累赘,“妇孺”指妇女和儿童,同后面的“孩童”重复;C 杂糅,“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D 暗换主语,最后一分句加上“《食品安全法》”)
3、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比喻)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C.你不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很努力吗?(设问)
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 了海的酣梦。(拟人)
【解析】C应是反问,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 ⑤④③②① B ①②④⑤③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③②①⑤
【解析】C(已牺牲的应排在前,因此从A、C中选;应先讲国内再讲国外,因此答案选C)
5、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对其预防过程中的四个 关键步骤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地毯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地毯里的塑料光学纤维就是奥妙所在。只要有人踏上地毯,地毯里的光学纤维就会弯曲、实时记录下踩踏者的行走模式,然后地毯边缘的微型电子传感器就把记录下的信息传送给连接的电脑,电脑会自动分析这些信息、显示出踩踏者的足迹,同时识别其行走过程中的细小变化,以此判断其是否会突然跌倒。
A.记录行走模式 B.传达信息至电脑
C.分析并识别信息 D.判断是否会跌倒
【解析】D 最后一个步骤应该是“发出提示音”。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苏廷评行状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操兵乘城 乘:登
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 慕:贪恋
D.所以劝导成就者 成就:成全,造就
D(成材,成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A(“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