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5-09-10
山东省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
A、劲爆 / 痉挛 谄媚/颤抖 瞠目/澄净 伺候/肆无忌惮
B、押解 / 解数 压轴/妯娌 隽永/俊秀 憧憬/忧心忡忡
C、瓜蔓/蔓延 埋怨/阴霾 应届/应和 裨益/稗官野史
D、佣金/佣工 渐染/歼灭 创伤/怆痛 巷道/沆瀣一气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幡然 针砭 流线型 一愁莫展
B、部署 瞭望 老两口 人情事故
C、蛰伏 笔杆 录像机 恣意妄为
D、凋敝 坐阵 暴发户 再接再厉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些家庭只有靠减少生活费用才能将___________下来的资金用于子女教育。
②山腰里有一泓__________的湖水,令人心旷神怡,顿时消除了旅途的疲劳。
③太原市公安局局长李亚力被建议撤职,并被处以留党_________等处分。
A.结余 清静 查看 B.结余 清净 察看
C.节余 清净 察看 D.节余 清静 查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甲醛、工业盐、塑化剂,这些原本与民众食品有一搭没一搭的东西,在2012年却实实在在地上了百姓的餐桌,成了议论的常见词。
B.有些大学生非常不理智,一言不合往往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看见辅导员来了,口血未干却又握手拥抱,似乎什么矛盾都没有。
C.今年冬天,世界各国遭遇极寒天气,降雪地区的雪灾更是空前绝后。俄罗斯气象专家认为,地球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是主要原因。
D.“2012中国动漫流行词汇”的揭晓形式别开生面,组委会特别邀请跨界艺术家黑马大叔现场挥毫绘制出备受瞩目的年度关键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了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
B.近日,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以卫生不达标为由,对莫斯科市4家麦当劳餐厅发出停业整顿,其中就包括麦当劳在俄罗斯开设的第一家餐厅。
C.李克强总理22日考察铁路总公司时强调,铁总要在政企分开、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这不仅是为大型国企改革创造经验,也是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机遇。
D.余秋雨用平易近人的语调,与大家一起探索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让现场书友领略了一番堪称文化盛宴的“君子之道”,让人叹为观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 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承传和发挥。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生活在战国末的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住。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才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是“求其为已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 “道也者,治之经理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是借助先王的名义而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学与理性的结晶,而是统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威。
(《光明日报》2013年11月18日,有删改)
6.下列关于对“道”和“真理”关系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是有哲学意义且内涵丰富的,含摄的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与真理无关。
B.道是主观建构的,本质是“人道”;真理是客观发现的,是绝对的,先验的。
C.道是多元的,可变化的: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
D.道和真理的目标不一样,前者是“可”与“不可”,后者追问“是”与“不是”。
7.下列关于“从道不从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是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也是想承传和发挥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
B.“从道不从君”意味着不用服从君主的统治,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奉为权威就够了。
C.“从道不从君”,关键在“道”字。这个“道”与孔盂之道一样,只是形下意义的“礼义辞让忠信”。
D.“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本质上并没有否定君主政治。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荀子的“道”是“圣王之道”,可以表现为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
B.荀子强调民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安政惠民,但又要求民众要绝对服从君主的统治,这是学习了西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后提出来的。
C.先秦诸子的“道”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但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
D.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这与荀子所提出的“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2.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些家庭只有靠减少生活费用才能将___________下来的资金用于子女教育。
②山腰里有一泓__________的湖水,令人心旷神怡,顿时消除了旅途的疲劳。
③太原市公安局局长李亚力被建议撤职,并被处以留党_________等处分。
A.结余
C.节余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甲醛、工业盐、塑化剂,这些原本与民众食品有一搭没一搭的东西,在2012年却实实在在地上了百姓的餐桌,成了议论的常见词。
B.有些大学生非常不理智,一言不合往往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看见辅导员来了,口血未干却又握手拥抱,似乎什么矛盾都没有。
C.今年冬天,世界各国遭遇极寒天气,降雪地区的雪灾更是空前绝后。俄罗斯气象专家认为,地球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是主要原因。
D.“2012中国动漫流行词汇”的揭晓形式别开生面,组委会特别邀请跨界艺术家黑马大叔现场挥毫绘制出备受瞩目的年度关键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了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
B.近日,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以卫生不达标为由,对莫斯科市4家麦当劳餐厅发出停业整顿,其中就包括麦当劳在俄罗斯开设的第一家餐厅。
C.李克强总理22日考察铁路总公司时强调,铁总要在政企分开、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这不仅是为大型国企改革创造经验,也是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机遇。
D.余秋雨用平易近人的语调,与大家一起探索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让现场书友领略了一番堪称文化盛宴的“君子之道”,让人叹为观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
生活在战国末的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住。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才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是“求其为已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威。
6.下列关于对“道”和“真理”关系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是有哲学意义且内涵丰富的,含摄的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与真理无关。
B.道是主观建构的,本质是“人道”;真理是客观发现的,是绝对的,先验的。
C.道是多元的,可变化的: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
D.道和真理的目标不一样,前者是“可”与“不可”,后者追问“是”与“不是”。
7.下列关于“从道不从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是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也是想承传和发挥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
B.“从道不从君”意味着不用服从君主的统治,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奉为权威就够了。
C.“从道不从君”,关键在“道”字。这个“道”与孔盂之道一样,只是形下意义的“礼义辞让忠信”。
D.“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本质上并没有否定君主政治。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荀子的“道”是“圣王之道”,可以表现为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
B.荀子强调民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安政惠民,但又要求民众要绝对服从君主的统治,这是学习了西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后提出来的。
C.先秦诸子的“道”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但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
D.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这与荀子所提出的“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