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2016届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5-12-03
		
		
		
		 树德中学高2013级第五期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中国南北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理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历史上南北两种文化的多次交融和碰撞,造成了南北文化的差异。
B.秦汉之后,三国鼎立之前,南北在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上是割裂的,北人眼中的南方还是一个蛮荒之地,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均在北方。
C.三国鼎立这一政治角力的结果,使得蜀国致力开发西南,吴国用心经营江东,为南方土地接纳三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奠定了基础。
D.三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使南人北人比例达成大幅逆转。汉时北人与南人数量之比为8:2,南宋时则反过来为2:8。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三次大规模北人南迁的民族大迁徙,让南方得到长足发展,并逐渐完成了从蛮荒之地向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中心的华丽转身。
B.李白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说的是北方的战争导致人口向南方流动,和永嘉丧乱时一样。永嘉丧乱时,有百分之八十的北人移居南方。
C.秦汉时期,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关中,频仍的战争,让北方遭到严重破坏;人口由北到南的一次次迁移,使南方经济文化得到发展。此后,政治中心也经过洛阳,一步步东移。
D.虽有南人和北人之称,但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以血缘或地域硬性划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汉民族最古老的习俗和语言还顽强地保留在南方的许多地方,南方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百宝箱。
B.京剧是中国的国剧,它的形成体现了北方文化包容和交融的特点。它起源于安徽,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昆曲、汉剧、弋阳腔的特点,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在北京。
C.如今的北京,依然保持着难得的包容和大气,体现了北方文化的优势,这是南方文化所不具备的特点。可见北方文化优于南方文化,北人的骄傲和看不起南人还是有资本的。
D.南北文化各有所长,虽有差异,却并不对立。南北文化若能取长补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必将更多元、更丰富、更精彩。
	第Ⅰ卷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中国南北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理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历史上南北两种文化的多次交融和碰撞,造成了南北文化的差异。
B.秦汉之后,三国鼎立之前,南北在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上是割裂的,北人眼中的南方还是一个蛮荒之地,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均在北方。
C.三国鼎立这一政治角力的结果,使得蜀国致力开发西南,吴国用心经营江东,为南方土地接纳三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奠定了基础。
D.三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使南人北人比例达成大幅逆转。汉时北人与南人数量之比为8:2,南宋时则反过来为2:8。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三次大规模北人南迁的民族大迁徙,让南方得到长足发展,并逐渐完成了从蛮荒之地向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中心的华丽转身。
B.李白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说的是北方的战争导致人口向南方流动,和永嘉丧乱时一样。永嘉丧乱时,有百分之八十的北人移居南方。
C.秦汉时期,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关中,频仍的战争,让北方遭到严重破坏;人口由北到南的一次次迁移,使南方经济文化得到发展。此后,政治中心也经过洛阳,一步步东移。
D.虽有南人和北人之称,但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以血缘或地域硬性划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汉民族最古老的习俗和语言还顽强地保留在南方的许多地方,南方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百宝箱。
B.京剧是中国的国剧,它的形成体现了北方文化包容和交融的特点。它起源于安徽,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昆曲、汉剧、弋阳腔的特点,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在北京。
C.如今的北京,依然保持着难得的包容和大气,体现了北方文化的优势,这是南方文化所不具备的特点。可见北方文化优于南方文化,北人的骄傲和看不起南人还是有资本的。
D.南北文化各有所长,虽有差异,却并不对立。南北文化若能取长补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必将更多元、更丰富、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