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山西阳城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6-01-30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19分)
王煐,字紫诠,号子千,天津宝坻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官历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其间获派纂修会典。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守惠州。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不为美官厚禄摇,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所至必寻游名山川,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王煐抵郡,湖山无恙,而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盖干戈之息未久也。诵读之士,往往散处山谷乡落之中,索居离群,闻见寡眇。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政简刑清,揽风问俗,草木山川皆供点染。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以为游息之地。名之曰丰湖书院。
初建书院,筹划经费,购金龙镇等处田,买叶氏孤屿废园,并前守所置义学地基,岁收租五百余石。置水口圩店房,岁收租四十余两。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岁有赢余,稍为修葺书院,点缀湖山之用。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
王煐作《丰湖书院记》云: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节选自《惠州府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折节:降低身份    B.索居离群,闻见寡眇 寡眇:微少
C.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仍:陈旧          D.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延聘:聘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B.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C.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D.所至必寻游名山川/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
3.下列各句组,都能直接表现王煐“养教人才”的一组是(2分)
①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              ②政简刑清,揽风问俗
③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                  ④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习之所
⑤点缀湖山                              ⑥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煐是天津宝坻人,康熙二十八年出任惠州太守。他不沉溺酒色,不贪求美差厚禄,而是孜孜追求吟诗作文这些事情。
B.王煐当初来到惠州,看见惠州的山山水水没什么不好,但是古迹名胜却少有保护;一些文化人大多散落在山乡之中,他们孤陋寡闻。
C.王煐修建惠州丰湖书院,购买金龙镇等地的田园,购买水口圩的店房,作为教育资金来源,每年都有粮食及钱款收入。
D.对于家庭贫穷有心向学的人,王煐自己慷慨解囊,发给他们生活费。在从事政务空余的时间里,他还亲自到书院来看看。
5.断句和翻译。(11分)
(1)对于自然环境的人文影响,王煐有超越常人的认识。下面文字中哪句话陈述了这种认识?请用下划线标出来,并用“/”给该句断句。(3分)
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①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4分)
译:
②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4分)
译:
二.诗词名句(1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戊辰①书事
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注①戊辰: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时宰相韩侂冑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合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1)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
(2)“西湖插柳”改为“栽桑树养吴蚕”,你认为这符合情理吗?请说明理由。(5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
(2)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下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