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名校2015-2016学年度高三第四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6-01-30
闽粤名校2016届高三第四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和向上的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标举的是脚踏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然实现的展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引发了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屏幕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青年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更加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其实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不同于那些让年轻人当即实现明星梦,或是仅仅让普通人在舞台上展现梦想的选秀节目。
B.“中国好声音”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从而赢得了公众。
C.“中国好声音”中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求。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反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关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选秀文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B.观众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等情况致使我国的选秀文化从2005年后一直处于瓶颈中。
C.选秀节目近年走入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观众对选秀形式的熟悉,而且选秀节目又大同小异,缺乏新意。
D.选秀节目要赢得更多的成功,就必须更加真实,让每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起追问。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通过选秀成为公众熟知的超级明星在如今的选秀节目中已经很难再出现了,因为大多数参加选秀的歌手形象风格特别接近。
B.“中国好声音”节目从音乐专业方面入手,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好声音”中寻求选秀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C.“中国好声音”是职场节目,目的是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音乐,让音乐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质疑和思考凸显社会对选秀节目的要求,观众们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人生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
第Ⅰ卷
甲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和向上的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标举的是脚踏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然实现的展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引发了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屏幕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青年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更加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其实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不同于那些让年轻人当即实现明星梦,或是仅仅让普通人在舞台上展现梦想的选秀节目。
B.“中国好声音”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从而赢得了公众。
C.“中国好声音”中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求。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反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关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选秀文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B.观众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等情况致使我国的选秀文化从2005年后一直处于瓶颈中。
C.选秀节目近年走入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观众对选秀形式的熟悉,而且选秀节目又大同小异,缺乏新意。
D.选秀节目要赢得更多的成功,就必须更加真实,让每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起追问。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通过选秀成为公众熟知的超级明星在如今的选秀节目中已经很难再出现了,因为大多数参加选秀的歌手形象风格特别接近。
B.“中国好声音”节目从音乐专业方面入手,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好声音”中寻求选秀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C.“中国好声音”是职场节目,目的是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音乐,让音乐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质疑和思考凸显社会对选秀节目的要求,观众们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人生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