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市2016届高三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6-02-17
广东省汕头市2016届高三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药学伴随中国古老的社会文明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从自然环境中采集药物,运用从生活、生产实践尤其是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而探索、总结和积累医疗技艺和方法,是中医药学的总体特点。同汉字因保留了原始的象形文字的特征,因而与世界各国文字相比独具特色一样,中医药学也因为直接从生活、生产实践中来,而同样独具特色。
最能体现中医药学的哲学建树的是其整体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天人一体观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天人相应”论,在中医学上的运用和反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是个整体,而人则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二是认为人自身也是个有机整体。
整体恒动观是指在认为人是个有机整体的前提下,人体的脏腑器官、气血津液,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在患病过程中则又互为因果、相互制约。而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充满朴素物本主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之上的。
理论上融医理、哲理和伦理为一体的特征,乃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所谓“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就集中体现了这个特点。“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说的这段话,把中医药学融医理、哲理和伦理为一体的理论特征,表述得淋漓尽致。
诊治上的辨证论治原则,是对相应时代所不断发展着的物本主义和辩证法在医疗实践上的运用。“辨证”就是在“四诊”即望神观形、听声嗅味、察言问病和按诊切脉的基础上,在整体观念、四诊和参等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所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内外征兆方面入手,了解病变的部位、原因和性质,探明并抓住病根,然后审因论治。具体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热病辨证”。
临床上集医疗、护理、预防和养生为一体的特点,也充满深刻的哲理。诸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三因制宜和布阵用药中的“八略”立法、“八阵”制方等等,无一不渗透着辩证法。而在具体选药配方中的辨析药性、熟知药味、明晓归经、炮制适度、配伍确当、药量相宜、煎煮得法等等,也都无一不是对辩证法等哲理的灵活运用。
中医药学所蕴含的哲理远不止这些,诸如自然观、物质观、运动观、整体观、联系观、时空观、矛盾观、系统观、调控观、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认知观等众多方面,无一不在。
(摘编自宋定国《国学纵横•中医药学之哲学建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学的哲学建树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整体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B.“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融医理、哲理和伦理为一体的理论特征。
C.望、闻、问、切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热病辨证则是其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
D.“八略”立法、“八阵”制方等布阵用药法以及辨析药性、熟知药味等选药配方法均体现了中医在诊治上的特点及对辩证法的灵活运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自然环境中采集药物,借助生活、生产实践经验来探索、总结和积累医疗技艺和方法,这是中医药学的总体特点,也是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B.汉字因保留了原始的象形文字特征而独具特色,中医药学则因直接从生活、生产实践中来而独具特色,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一样的。
C.中医药学“治病求本”,但并非一概而论,而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对急病采用治标的方法,对缓病采用治本的方法,这也是辩证法在中医临床上的运用。
D.中医药学伴随中国古老社会文明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其哲学建树以朴素的物本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既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又是一个独立的有机整体,这是中医学根据天人一体观提出的观点,也是中医药学提出整体恒动观的前提。
B.人体的脏腑器官、气血津液之间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
C.在孙思邈看来,不能慈悲为怀,没有恻隐之心,不为病人着想,贪图名利,计较个人得失,顾虑个人安危,妄论是非,自夸自许者是无法成为医生的。
D.通过“四诊”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病变部位、原因及性质,抓住病根,最后审因论治,这就是中医药学辨证诊治的基本过程。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药学伴随中国古老的社会文明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从自然环境中采集药物,运用从生活、生产实践尤其是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而探索、总结和积累医疗技艺和方法,是中医药学的总体特点。同汉字因保留了原始的象形文字的特征,因而与世界各国文字相比独具特色一样,中医药学也因为直接从生活、生产实践中来,而同样独具特色。
最能体现中医药学的哲学建树的是其整体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天人一体观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天人相应”论,在中医学上的运用和反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是个整体,而人则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二是认为人自身也是个有机整体。
整体恒动观是指在认为人是个有机整体的前提下,人体的脏腑器官、气血津液,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在患病过程中则又互为因果、相互制约。而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充满朴素物本主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之上的。
理论上融医理、哲理和伦理为一体的特征,乃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所谓“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就集中体现了这个特点。“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说的这段话,把中医药学融医理、哲理和伦理为一体的理论特征,表述得淋漓尽致。
诊治上的辨证论治原则,是对相应时代所不断发展着的物本主义和辩证法在医疗实践上的运用。“辨证”就是在“四诊”即望神观形、听声嗅味、察言问病和按诊切脉的基础上,在整体观念、四诊和参等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所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内外征兆方面入手,了解病变的部位、原因和性质,探明并抓住病根,然后审因论治。具体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热病辨证”。
临床上集医疗、护理、预防和养生为一体的特点,也充满深刻的哲理。诸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三因制宜和布阵用药中的“八略”立法、“八阵”制方等等,无一不渗透着辩证法。而在具体选药配方中的辨析药性、熟知药味、明晓归经、炮制适度、配伍确当、药量相宜、煎煮得法等等,也都无一不是对辩证法等哲理的灵活运用。
中医药学所蕴含的哲理远不止这些,诸如自然观、物质观、运动观、整体观、联系观、时空观、矛盾观、系统观、调控观、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认知观等众多方面,无一不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学的哲学建树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整体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B.“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融医理、哲理和伦理为一体的理论特征。
C.望、闻、问、切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热病辨证则是其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
D.“八略”立法、“八阵”制方等布阵用药法以及辨析药性、熟知药味等选药配方法均体现了中医在诊治上的特点及对辩证法的灵活运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自然环境中采集药物,借助生活、生产实践经验来探索、总结和积累医疗技艺和方法,这是中医药学的总体特点,也是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B.汉字因保留了原始的象形文字特征而独具特色,中医药学则因直接从生活、生产实践中来而独具特色,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一样的。
C.中医药学“治病求本”,但并非一概而论,而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对急病采用治标的方法,对缓病采用治本的方法,这也是辩证法在中医临床上的运用。
D.中医药学伴随中国古老社会文明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其哲学建树以朴素的物本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既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又是一个独立的有机整体,这是中医学根据天人一体观提出的观点,也是中医药学提出整体恒动观的前提。
B.人体的脏腑器官、气血津液之间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
C.在孙思邈看来,不能慈悲为怀,没有恻隐之心,不为病人着想,贪图名利,计较个人得失,顾虑个人安危,妄论是非,自夸自许者是无法成为医生的。
D.通过“四诊”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病变部位、原因及性质,抓住病根,最后审因论治,这就是中医药学辨证诊治的基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