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2016年二模突破冲刺交流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6-04-20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2016年二模突破冲刺交流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持剧种艺术个性,警惕“泛剧种化”
近年来地方戏曲获得了一些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剧种消失速度加快。剧种消失的原因是多样的,个性消失,存在的必要性消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如何保持剧种的艺术特性,警惕“泛剧种化”,值得重视。
所谓“泛剧种化”,是指在地方戏发展中,出现消解剧种艺术个性、模糊剧种特征的现象。音乐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剧种的个性特征,但是,当下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发展走了一条模式化的道路,不仅音乐技术甚至连音乐语汇都一概取自大剧种和外来音乐,唱腔上的“串秧子”、场景音乐的歌剧化也比比皆是。一出戏开演,如果提前不告知剧种,开幕曲响起,直至合唱出现,仍然无法辨别,是常有之事。可能直到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再细听下去,戏曲唱腔创作平庸,缺乏剧种音乐本来应有的鲜明、浓郁、抓人的风格神采。整台音乐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与本剧种的唱腔音乐几乎完全是两张皮。
的确,绝大多数地方戏都是在近、现代兴起,处于急切谋求发展的“生长期”阶段。他们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包括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也没有错,但音乐应该表现戏曲的内在特征,而绝不能以学习为理由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直接运用京剧曲牌,使用京剧锣鼓,甚至套用京剧的唱腔、板式……导致地方剧种“京剧化”。
地方戏的地方性,是其存在的逻辑和价值。不同剧种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不同地区民众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地方戏作为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形成于不同地区长期形成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中,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道德、情感等等具有紧密联系,同当地民众深层的心理内容形成对应,所以它们不仅独具风姿,也格外容易激活相应的心理和情感。“乡音耳熟”,地方戏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地方戏曲也以艺术美的独特性以及不可取代的技术积累和文化积淀,给异地观众带来“惊艳”感。同样是《白蛇传》,美丽善良多情的白素贞在京剧里是姓“京”,到了昆曲中便姓了“昆”,而常香玉演来则全然是一位河南白娘子。同样的喜怒哀乐,被不同的戏曲剧种表达出来,构成了戏曲舞台千姿百态的风貌,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所以,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其实质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轻易地丢弃地方特色来追求所谓的成熟,甚至不加分析地盲目要求每个剧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一个剧种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的艺术创造,就会失去其本身的光彩,必将丧失被尊重和保护的资格,也终将被时代和观众所淘汰。
因此,在当前地方戏的发展中,需要自觉地把对剧种建设的追求融入艺术剧目的创作中,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努力克服“泛剧种化”毛病。特别是在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种之间交流普遍的情况下,不仅需要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同时还要在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积累。此外,许多新剧目在创作中喜欢外请主创人员,希望这些外请的主创人员也努力去了解和研究所涉足的剧种,对该剧种艺术有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草率地用“通用”艺术语言去改造它们。
当然,保持个性绝不等于不发展。地方戏从来都不是以一种狭隘的地方性来吸引观众的,而是兼以浓郁的民族民间审美情趣,和合乎规律的独特形态的美来完成艺术表达。人们对一个剧种传统经典唱腔的喜爱,并不仅仅因为乡音耳熟,更希望看到经过历代艺人集体创造和筛选后,艺术形式表现出的经典品质。把最深刻的东西,以最贴近民众的情感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表达应该是有趣、有味、也有技的。所以,在今天的剧种建设中,我们要把追求艺术个性同形式丰富、锤炼提升三者紧紧结合起来。
1.下列关于“泛剧种化”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方戏曲剧种音乐技术、语汇和唱腔缺乏剧种音乐本身的风格神采,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
B.地方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运用京剧曲牌、锣鼓,套用京剧唱腔板式。
C.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本之间交流普遍,大多数地方戏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
D.轻易丢弃地方特色追求所谓成熟,不加分析,要求剧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使剧种失去本身光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在的地方戏,若不提前告知剧种,听众无法辨别出剧种,直到合唱出现或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
B.地方戏的价值,在于它的地方性,它表现了不同地区民众的思维、行为、情感方式,是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
C.同样是《白蛇传》,不同的戏曲表达出的白娘子是不同的,这给异地观众能带来惊艳感。
D.地方戏的发展,需要本身已具有的艺术美,更需要锤炼提升,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而表现出经典品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剧种消失加快,“泛剧种化”现象普遍,剧种的个性特色更加需要重视。
B.地方戏独具风姿,很容易激活民众相应的心理情感,可见地方戏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道德、情感等具有紧密联系。
C.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就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就必然导致戏剧发展失去光彩,失去艺术创造。
D.要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离不开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积累,更离不开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
第I卷
甲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持剧种艺术个性,警惕“泛剧种化”
近年来地方戏曲获得了一些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剧种消失速度加快。剧种消失的原因是多样的,个性消失,存在的必要性消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如何保持剧种的艺术特性,警惕“泛剧种化”,值得重视。
所谓“泛剧种化”,是指在地方戏发展中,出现消解剧种艺术个性、模糊剧种特征的现象。音乐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剧种的个性特征,但是,当下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发展走了一条模式化的道路,不仅音乐技术甚至连音乐语汇都一概取自大剧种和外来音乐,唱腔上的“串秧子”、场景音乐的歌剧化也比比皆是。一出戏开演,如果提前不告知剧种,开幕曲响起,直至合唱出现,仍然无法辨别,是常有之事。可能直到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再细听下去,戏曲唱腔创作平庸,缺乏剧种音乐本来应有的鲜明、浓郁、抓人的风格神采。整台音乐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与本剧种的唱腔音乐几乎完全是两张皮。
的确,绝大多数地方戏都是在近、现代兴起,处于急切谋求发展的“生长期”阶段。他们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包括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也没有错,但音乐应该表现戏曲的内在特征,而绝不能以学习为理由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直接运用京剧曲牌,使用京剧锣鼓,甚至套用京剧的唱腔、板式……导致地方剧种“京剧化”。
地方戏的地方性,是其存在的逻辑和价值。不同剧种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不同地区民众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地方戏作为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形成于不同地区长期形成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中,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道德、情感等等具有紧密联系,同当地民众深层的心理内容形成对应,所以它们不仅独具风姿,也格外容易激活相应的心理和情感。“乡音耳熟”,地方戏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地方戏曲也以艺术美的独特性以及不可取代的技术积累和文化积淀,给异地观众带来“惊艳”感。同样是《白蛇传》,美丽善良多情的白素贞在京剧里是姓“京”,到了昆曲中便姓了“昆”,而常香玉演来则全然是一位河南白娘子。同样的喜怒哀乐,被不同的戏曲剧种表达出来,构成了戏曲舞台千姿百态的风貌,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所以,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其实质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轻易地丢弃地方特色来追求所谓的成熟,甚至不加分析地盲目要求每个剧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一个剧种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的艺术创造,就会失去其本身的光彩,必将丧失被尊重和保护的资格,也终将被时代和观众所淘汰。
因此,在当前地方戏的发展中,需要自觉地把对剧种建设的追求融入艺术剧目的创作中,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努力克服“泛剧种化”毛病。特别是在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种之间交流普遍的情况下,不仅需要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同时还要在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积累。此外,许多新剧目在创作中喜欢外请主创人员,希望这些外请的主创人员也努力去了解和研究所涉足的剧种,对该剧种艺术有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草率地用“通用”艺术语言去改造它们。
当然,保持个性绝不等于不发展。地方戏从来都不是以一种狭隘的地方性来吸引观众的,而是兼以浓郁的民族民间审美情趣,和合乎规律的独特形态的美来完成艺术表达。人们对一个剧种传统经典唱腔的喜爱,并不仅仅因为乡音耳熟,更希望看到经过历代艺人集体创造和筛选后,艺术形式表现出的经典品质。把最深刻的东西,以最贴近民众的情感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表达应该是有趣、有味、也有技的。所以,在今天的剧种建设中,我们要把追求艺术个性同形式丰富、锤炼提升三者紧紧结合起来。
1.下列关于“泛剧种化”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方戏曲剧种音乐技术、语汇和唱腔缺乏剧种音乐本身的风格神采,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
B.地方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运用京剧曲牌、锣鼓,套用京剧唱腔板式。
C.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本之间交流普遍,大多数地方戏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
D.轻易丢弃地方特色追求所谓成熟,不加分析,要求剧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使剧种失去本身光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的地方戏,若不提前告知剧种,听众无法辨别出剧种,直到合唱出现或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
B.地方戏的价值,在于它的地方性,它表现了不同地区民众的思维、行为、情感方式,是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
C.同样是《白蛇传》,不同的戏曲表达出的白娘子是不同的,这给异地观众能带来惊艳感。
D.地方戏的发展,需要本身已具有的艺术美,更需要锤炼提升,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而表现出经典品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剧种消失加快,“泛剧种化”现象普遍,剧种的个性特色更加需要重视。
B.地方戏独具风姿,很容易激活民众相应的心理情感,可见地方戏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道德、情感等具有紧密联系。
C.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就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就必然导致戏剧发展失去光彩,失去艺术创造。
D.要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离不开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积累,更离不开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