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区一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6-04-22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电车难题
所谓“电车难题”是模拟一种道德情境,你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在面对利害关系时该如何权重再三作出抉择,这个假想直指向社会命题:“究竟是否该顾全大局而委屈个体。”关于这个命题历来引发众多学者纷争,有关经济学、政治学、自然哲学、人类社会学等等的论断不胜枚举,小到鄙弃牺牲个体利益的人,大到质疑人性的劣根,在此我还留有自己的见解,惟愿和盘托出。
“电车难题”这个命题归属于“十大著名思想实验”,与之命题齐名的有“中文房间”、“薛定谔之猫”。在此,从归属上来看,这仅属于一种理念的猜想,在一定程度上便宣示出这类问题并不存有直接现实性,与其过分深究其现实余韵,不如将眼光收束于“假想”之上,正如“薛定谔之猫”命题一般,难道现实生活中你会在50%的放射粒子的浴缸之中吗?知其如此,为何非要将理念的东西再创造化,投进世俗的怀抱中?倘若现实生活中确有此情境,那又是否将全责推向扳动轨道的人身上?绝境之中的人性是脆弱的,更是不可感的,在这种情况下,善良的人很容易滑向恶,反之亦如。诚然,有人看待问题只喜好关注结果,而忽视人们在解决问题的途中所有的思考过程,认为他人所做出的决定就是人性的体现,由此,仅凭一件事就评判出行为人的人性好坏,是否有点在玩弄主观能动性?先秦时关于人性的探讨,孔子曰,善。荀子曰,恶。但无论孰善孰恶,都最终离不开后天的教化作用,常有人说‘一念之差’,但人性的培养绝对不会仅因‘一念之差’而化归为零,甚至呈现出负数。况且,你作为这件事的参与者,该以什么标准去定性你的行为?是善是恶?难道将轨道转向绑有一个人的铁轨那边就是善?或者是恶?恐怕,没有结果。
经济学家在此,会考虑将扳手转向仅绑有一个人的铁轨那方,因为责任最少,负担最小;政治学家在此,也会考虑将扳手转向只有一个人的那边,因为为了集体的利益,可以委屈个体的利益;哲学家在此亦然,倘若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谈,将扳手推向五个人的那一段,就是毁灭性的,因为整体(五个人)都没了,部分(一个人)存在还有意义吗?社会学家恐怕也会这样选择,出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势将牺牲小局去成全整个人类社会的福祉,在这里便飘散出一缕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血腥余味了。这样说没有错,甚至很符合情理,但是在做出这些决定的同时,脑海里是否闪过这样一番思考?
玩味主观能动性,就只能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一个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逐渐神圣化,这样便颇具玩味,人是如何明确做事的利害关系的?做出一次妥协就会有下一次,这一次顾全大局了,那下一次呢?顺着那些说法进行下去,那我想问一句,人生就该处处碰壁?处处应该被牺牲?倘若来一次顺其自然,哪怕寿终正寝,哪怕会毁灭整个人类,又有何妨呢?如果那个挪轨工人能有另一种选择,那一定成全自我,完成一次道德的洗礼,选择自杀。一切选择皆为合理,正如我思故我在一般符合常理。为何要去顾虑太多?这世间没有太多双全法,何不顺其自然,顺乎天意?如果火车面临分轨,那么是否可以不扳动扳手,那么这样就不会伤害轨道上任何一方,而冲出轨道。或者,它原本会撞向哪儿就撞吧,这有什么?在道德与规则面前本就两难,又怎么会出现那种情况:“你不得不做出选择,并且还是二选一。”这就像,你老婆和母亲同时掉水里,请问你救哪一个?你不会游泳呢?一死三命。假设你会游泳,救活一个,而你们面对另一方的死亡,自己以及救上去的那个人被逼疯了呢?如果被救下的五个人目睹了另一个人的残酷死状,他们是否还能像社会学家说得那样还有“造福人类”“发展社会”的素质?恐怕都没那种心态了吧?你觉得牺牲了一个人,就成全了五个人,其实你是杀了五个人,成全了一个人。对此,你怎么看?
这本是一种笑谈,就好像你突发奇想去看了星座解读,周公解梦,忠诚度测试。这权当一种娱乐把玩把玩就好,或者无论做出何种决定,导致何种结果,无悔便好,倘若做不到完美,能无悔即可。那么在我看来,顺乎天意可好?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电车难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电车难题”这一命题虽然模拟的是一种道德情境,但是它并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B.不同人在面对“电车难题”时各执己见,但多是在保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出的理性抉择。
C.“电车难题”只应该停留在猜想阶段,如果将其投入世俗的怀抱,则会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D.“电车难题”与星座解读等性质相似,仅当作一种游戏把玩把玩即可,而不应该对其进行过分深究。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性的培养是经年的锻造过程,很难只通过一件事就化归为零,甚至呈现出负数。
B.现实生活当中不会出现同猜想实验一样的情境,这意味着人们不应过分将理念的东西再创造化。
C.经济、政治、哲学、社会学家对“电车难题”做出一致选择的原因无可厚非,但是在情理之中却缺乏人情味。
D.挪动轨道的工人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是合理的,并且我们对他所决定的做法不能轻易的去定性,并说其行为是对是错,是善是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与原文观点有所出入的一项是
A.解决“电车难题”应该抱有一种简单随和的态度,不应过分玩味人的主观能动性色彩。
B.再三的委曲求全之下,人们往往会变得自私,面对道德与规则,便会选择遵循规则,去保全大局。
C.对于自己来讲,只要做出的选择问心无愧,那么哪怕不能收获完美,获取得双全法,那么也是值得肯定的。
D.人性的高低贵贱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界限,因为任何一种定性都是在玩味主观能动性的谈资,没有丝毫代表性。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电车难题
所谓“电车难题”是模拟一种道德情境,你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在面对利害关系时该如何权重再三作出抉择,这个假想直指向社会命题:“究竟是否该顾全大局而委屈个体。”关于这个命题历来引发众多学者纷争,有关经济学、政治学、自然哲学、人类社会学等等的论断不胜枚举,小到鄙弃牺牲个体利益的人,大到质疑人性的劣根,在此我还留有自己的见解,惟愿和盘托出。
“电车难题”这个命题归属于“十大著名思想实验”,与之命题齐名的有“中文房间”、“薛定谔之猫”。在此,从归属上来看,这仅属于一种理念的猜想,在一定程度上便宣示出这类问题并不存有直接现实性,与其过分深究其现实余韵,不如将眼光收束于“假想”之上,正如“薛定谔之猫”命题一般,难道现实生活中你会在50%的放射粒子的浴缸之中吗?知其如此,为何非要将理念的东西再创造化,投进世俗的怀抱中?倘若现实生活中确有此情境,那又是否将全责推向扳动轨道的人身上?绝境之中的人性是脆弱的,更是不可感的,在这种情况下,善良的人很容易滑向恶,反之亦如。诚然,有人看待问题只喜好关注结果,而忽视人们在解决问题的途中所有的思考过程,认为他人所做出的决定就是人性的体现,由此,仅凭一件事就评判出行为人的人性好坏,是否有点在玩弄主观能动性?先秦时关于人性的探讨,孔子曰,善。荀子曰,恶。但无论孰善孰恶,都最终离不开后天的教化作用,常有人说‘一念之差’,但人性的培养绝对不会仅因‘一念之差’而化归为零,甚至呈现出负数。况且,你作为这件事的参与者,该以什么标准去定性你的行为?是善是恶?难道将轨道转向绑有一个人的铁轨那边就是善?或者是恶?恐怕,没有结果。
经济学家在此,会考虑将扳手转向仅绑有一个人的铁轨那方,因为责任最少,负担最小;政治学家在此,也会考虑将扳手转向只有一个人的那边,因为为了集体的利益,可以委屈个体的利益;哲学家在此亦然,倘若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谈,将扳手推向五个人的那一段,就是毁灭性的,因为整体(五个人)都没了,部分(一个人)存在还有意义吗?社会学家恐怕也会这样选择,出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势将牺牲小局去成全整个人类社会的福祉,在这里便飘散出一缕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血腥余味了。这样说没有错,甚至很符合情理,但是在做出这些决定的同时,脑海里是否闪过这样一番思考?
玩味主观能动性,就只能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一个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逐渐神圣化,这样便颇具玩味,人是如何明确做事的利害关系的?做出一次妥协就会有下一次,这一次顾全大局了,那下一次呢?顺着那些说法进行下去,那我想问一句,人生就该处处碰壁?处处应该被牺牲?倘若来一次顺其自然,哪怕寿终正寝,哪怕会毁灭整个人类,又有何妨呢?如果那个挪轨工人能有另一种选择,那一定成全自我,完成一次道德的洗礼,选择自杀。一切选择皆为合理,正如我思故我在一般符合常理。为何要去顾虑太多?这世间没有太多双全法,何不顺其自然,顺乎天意?如果火车面临分轨,那么是否可以不扳动扳手,那么这样就不会伤害轨道上任何一方,而冲出轨道。或者,它原本会撞向哪儿就撞吧,这有什么?在道德与规则面前本就两难,又怎么会出现那种情况:“你不得不做出选择,并且还是二选一。”这就像,你老婆和母亲同时掉水里,请问你救哪一个?你不会游泳呢?一死三命。假设你会游泳,救活一个,而你们面对另一方的死亡,自己以及救上去的那个人被逼疯了呢?如果被救下的五个人目睹了另一个人的残酷死状,他们是否还能像社会学家说得那样还有“造福人类”“发展社会”的素质?恐怕都没那种心态了吧?你觉得牺牲了一个人,就成全了五个人,其实你是杀了五个人,成全了一个人。对此,你怎么看?
这本是一种笑谈,就好像你突发奇想去看了星座解读,周公解梦,忠诚度测试。这权当一种娱乐把玩把玩就好,或者无论做出何种决定,导致何种结果,无悔便好,倘若做不到完美,能无悔即可。那么在我看来,顺乎天意可好?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电车难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电车难题”这一命题虽然模拟的是一种道德情境,但是它并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B.不同人在面对“电车难题”时各执己见,但多是在保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出的理性抉择。
C.“电车难题”只应该停留在猜想阶段,如果将其投入世俗的怀抱,则会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D.“电车难题”与星座解读等性质相似,仅当作一种游戏把玩把玩即可,而不应该对其进行过分深究。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性的培养是经年的锻造过程,很难只通过一件事就化归为零,甚至呈现出负数。
B.现实生活当中不会出现同猜想实验一样的情境,这意味着人们不应过分将理念的东西再创造化。
C.经济、政治、哲学、社会学家对“电车难题”做出一致选择的原因无可厚非,但是在情理之中却缺乏人情味。
D.挪动轨道的工人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是合理的,并且我们对他所决定的做法不能轻易的去定性,并说其行为是对是错,是善是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与原文观点有所出入的一项是
A.解决“电车难题”应该抱有一种简单随和的态度,不应过分玩味人的主观能动性色彩。
B.再三的委曲求全之下,人们往往会变得自私,面对道德与规则,便会选择遵循规则,去保全大局。
C.对于自己来讲,只要做出的选择问心无愧,那么哪怕不能收获完美,获取得双全法,那么也是值得肯定的。
D.人性的高低贵贱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界限,因为任何一种定性都是在玩味主观能动性的谈资,没有丝毫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