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九)

时间:2016-10-12
古文化常识
81、下列古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对偶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代
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比喻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拟人
答案:B
解析:
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喻,突出事物特征,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借代)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③“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82、下列古诗词运用的抒情方式(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借物抒情
B、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直接抒情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情于景
D、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托物言志
答案:C
解析: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苏轼的《江城子》)作者直接抒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抒发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既借物抒情,又托物言志,寄托作者的心志。
③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诗歌寓情于景,在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④“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借景抒情:“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作者借景抒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83、下列古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起兴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联想
C、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想象
D、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象征
答案:D
解析:
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以往杨柳只抒离情的语调。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以想象兄弟们发现登山插茱萸少了一人,表达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
③“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
④“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菊花》)诗中菊花一改以往幽独淡雅的静态美,而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性的动态美,作者又称它为“我花”,可见此诗中的菊花成了广大被压迫民众的象征。
84、下列古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
A、“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对比
B、“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白描
C、“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南北。”——渲染
D、“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sāo)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抑扬
答案:C
解析:
①“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②“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昔盛今衰的告诫。
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南北。(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诗歌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④“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的《浣溪沙》)诗中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85、下列古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
A、“行者见罗敷,下担捋lǚ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烘托(侧面)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衬托(乐景衬哀情)
C、“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衬托(虚实相衬)
D、“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衬托(动静相衬)
答案:A
解析:
①“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②“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态,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③“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用了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④“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眠,猿声入梦,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