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7届高三校际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6-12-02
山东省日照市2017届高三校际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3题。
巍巍祁连横贯甘、青两省交界,蜿蜒如卧龙。它是那样的挺拔,_______________;它是那样深邃,______________;它又是那样美丽,______________。大自然又是(变换/变幻)莫测的:早晨过沟时还是涓涓细流,清澈见底,让人情不自禁地捧起清凉的水洗把脸;下午归来时,因上游冰雪融化或突降暴雨,沟内洪水下泄,波涛汹涌。
祁连山的美妙和神奇吸引着地质工作者前往探索。尽管在野外(考察/考查)充满了神奇和乐趣,却也是单调枯躁和艰难危险的。有时浓雾迷漫,辨不清方向;有时突遇大雨,山洪(爆发/暴发)。但是艰难困苦阻挡不了地质工作者的脚步: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
1.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蜿蜒 涓涓细流 B.深邃 浓雾迷漫
C.清澈 洪水下泄 D.枯躁 情不自禁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变换 考查 暴发 B.变幻 考察 暴发
C.变换 考察 爆发 D.变幻 考查 爆发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层峦叠嶂,山重水复,气象万千
②山峰陡峭,棱角分明,直刺蓝天
③白雪皑皑,银光闪闪,朝晖夕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河西走廊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B.明清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C.很多地方政府在财政上捉襟见肘,资金有限又面临政府大量投资的需求,如何确保民生投入成为考验政府的难题。
D.“互联网+预防接种”绝不是一挥而就的,这是一个缓慢改造的过程,目前,国外并没有非常成熟的同类应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还有众多的内陆水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B.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国内外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C.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自细腻。
D.G20杭州峰会首次将“创新增长模式”纳入重点议题,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起,通过促进创新发展,谱写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宗族是一个由以父系先祖为敬奉对象的父系世系成员构成的聚居集团,这是宗族的名词含义;宗族还另有一个动词含义,即宗族内各等级之间在祭祀等内部事务上的承认、尊敬、支配、管辖和服从。宗族并非中国独有,它曾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各地。但就“宗族”的制度(即形成系统性规范)形态而言,却从来没有在任何地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中,达到过如同中国汉族宗族制度那样完整、严密的程度。中国汉族的宗族制度,的确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不仅历史上如此,现代也同样如此。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汉族)来说,“宗族”既是一个可以藉此理解自己祖先生活方式、内容及意义的重要话题和途径,也是一个为当下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圈子提供注解、要求及理由的历史文化资源。国外的宗族大多已经成了文献上的遗迹和博物馆的藏品,而在中国,宗族虽然一度沉寂并退出公众视野,却从没有消亡。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居住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宗族的发展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强调以上事实,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某一时段的中国社会整体特征归纳为“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中国社会中存在“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但“中国社会”本身却不是“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即使在宗族、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人们的政治、婚姻、礼仪、文化生活发生了重要影响的周代,其社会的基本特征也不能这样归纳,因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宗族的包容范围和宗法的实施范围从来都受到严格的限制。
宗族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实体,就在于有了世系、聚居和服从的保证。但是同为一族之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之间分出这种权利、义务等级,并心甘情愿地认可?只有也只需要一个理由,那就是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在一个特定的政治制度下,比如在王国维所说确立了“立子立嫡”“世卿世禄”的周代,这一“任天而不参以人”的世系距离,就构成了一部分权力中枢成员获得某类政治身份的前提,就导致了周代“宗法”的形成——有了凭借着世系关系而获得的政治身份,就有了封地、采邑,有了奴婢、隶人,有了经济保证和全部社会地位。而这一性质的政治制度一旦发生变化,宗族内“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就不再能成为相关族人获取或失去一部分社会公共资源的前提,宗族的世系关系就要回归宗族本身。虽然某些概念如“别子”“继别”“大宗”“小宗”等还会被人们继续使用,但它们原有的历史内涵已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其“所指”与“能指”已被重新“洗牌”。这就是宗族、宗法两者关系的大致形态。
(摘编自钱杭《“类型学”视野下的宗族制度研究》)
6.关于“宗族”,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宗族的含义一方面指以父系先祖为敬奉对象的父系世系成员构成的聚居集团,另一方面指宗族内各等级之间在祭祀等内部事务上的一些规定。
B.虽然宗族制度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但是宗族并非中国独有,它曾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各地。
C.宗族中的一部分权力中枢成员,凭借着世系关系而获得政治身份,有了封地、采邑,有了奴婢、隶人,有了经济保证和全部社会地位。
D.政治制度发生变化,使宗族内“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不再能成为相关族人获取或失去社会公共资源的前提。
7.关于“宗族”的形成与发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宗族在国外大多已经成了文献上的遗迹和博物馆的藏品,而在中国,宗族虽然一度沉寂并退出公众视野,却从没有消亡。
B.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居住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宗族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C.有了世系、聚居和服从的保证,宗族才成为一个实体。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使同为一族之人心甘情愿地认可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等级。
D.宗族的世系关系回归宗族本身时,“别子”“大宗”等概念原有的历史内涵已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其“所指”与“能指”已被重新“洗牌”。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任何地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在“宗族”的制度形态方面达到过如同中国汉族宗族制度那样完整、严密的程度。
B.今天的中国人,可以借助“宗族”理解自己祖先的生活方式、内容及意义;同时“宗族”也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人脉资源。
C.虽然中国社会中存在“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但不能把某一时段的中国社会整体特征归纳为“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
D.现在过春节时,同一家族的人们还按辈分串门拜年,还一起上坟祭奠,说明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很大一部分人头脑中。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3题。
巍巍祁连横贯甘、青两省交界,蜿蜒如卧龙。它是那样的挺拔,_______________;它是那样深邃,______________;它又是那样美丽,______________。大自然又是(变换/变幻)莫测的:早晨过沟时还是涓涓细流,清澈见底,让人情不自禁地捧起清凉的水洗把脸;下午归来时,因上游冰雪融化或突降暴雨,沟内洪水下泄,波涛汹涌。
祁连山的美妙和神奇吸引着地质工作者前往探索。尽管在野外(考察/考查)充满了神奇和乐趣,却也是单调枯躁和艰难危险的。有时浓雾迷漫,辨不清方向;有时突遇大雨,山洪(爆发/暴发)。但是艰难困苦阻挡不了地质工作者的脚步: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
1.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蜿蜒
C.清澈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变换
C.变换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层峦叠嶂,山重水复,气象万千
②山峰陡峭,棱角分明,直刺蓝天
③白雪皑皑,银光闪闪,朝晖夕阴
A.①②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河西走廊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B.明清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C.很多地方政府在财政上捉襟见肘,资金有限又面临政府大量投资的需求,如何确保民生投入成为考验政府的难题。
D.“互联网+预防接种”绝不是一挥而就的,这是一个缓慢改造的过程,目前,国外并没有非常成熟的同类应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还有众多的内陆水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B.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国内外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C.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自细腻。
D.G20杭州峰会首次将“创新增长模式”纳入重点议题,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起,通过促进创新发展,谱写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宗族是一个由以父系先祖为敬奉对象的父系世系成员构成的聚居集团,这是宗族的名词含义;宗族还另有一个动词含义,即宗族内各等级之间在祭祀等内部事务上的承认、尊敬、支配、管辖和服从。宗族并非中国独有,它曾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各地。但就“宗族”的制度(即形成系统性规范)形态而言,却从来没有在任何地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中,达到过如同中国汉族宗族制度那样完整、严密的程度。中国汉族的宗族制度,的确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不仅历史上如此,现代也同样如此。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汉族)来说,“宗族”既是一个可以藉此理解自己祖先生活方式、内容及意义的重要话题和途径,也是一个为当下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圈子提供注解、要求及理由的历史文化资源。国外的宗族大多已经成了文献上的遗迹和博物馆的藏品,而在中国,宗族虽然一度沉寂并退出公众视野,却从没有消亡。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居住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宗族的发展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强调以上事实,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某一时段的中国社会整体特征归纳为“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中国社会中存在“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但“中国社会”本身却不是“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即使在宗族、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人们的政治、婚姻、礼仪、文化生活发生了重要影响的周代,其社会的基本特征也不能这样归纳,因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宗族的包容范围和宗法的实施范围从来都受到严格的限制。
宗族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实体,就在于有了世系、聚居和服从的保证。但是同为一族之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之间分出这种权利、义务等级,并心甘情愿地认可?只有也只需要一个理由,那就是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在一个特定的政治制度下,比如在王国维所说确立了“立子立嫡”“世卿世禄”的周代,这一“任天而不参以人”的世系距离,就构成了一部分权力中枢成员获得某类政治身份的前提,就导致了周代“宗法”的形成——有了凭借着世系关系而获得的政治身份,就有了封地、采邑,有了奴婢、隶人,有了经济保证和全部社会地位。而这一性质的政治制度一旦发生变化,宗族内“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就不再能成为相关族人获取或失去一部分社会公共资源的前提,宗族的世系关系就要回归宗族本身。虽然某些概念如“别子”“继别”“大宗”“小宗”等还会被人们继续使用,但它们原有的历史内涵已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其“所指”与“能指”已被重新“洗牌”。这就是宗族、宗法两者关系的大致形态。
6.关于“宗族”,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宗族的含义一方面指以父系先祖为敬奉对象的父系世系成员构成的聚居集团,另一方面指宗族内各等级之间在祭祀等内部事务上的一些规定。
B.虽然宗族制度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但是宗族并非中国独有,它曾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各地。
C.宗族中的一部分权力中枢成员,凭借着世系关系而获得政治身份,有了封地、采邑,有了奴婢、隶人,有了经济保证和全部社会地位。
D.政治制度发生变化,使宗族内“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不再能成为相关族人获取或失去社会公共资源的前提。
7.关于“宗族”的形成与发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宗族在国外大多已经成了文献上的遗迹和博物馆的藏品,而在中国,宗族虽然一度沉寂并退出公众视野,却从没有消亡。
B.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居住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宗族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C.有了世系、聚居和服从的保证,宗族才成为一个实体。与先祖远近不同的世系距离,使同为一族之人心甘情愿地认可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等级。
D.宗族的世系关系回归宗族本身时,“别子”“大宗”等概念原有的历史内涵已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其“所指”与“能指”已被重新“洗牌”。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任何地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在“宗族”的制度形态方面达到过如同中国汉族宗族制度那样完整、严密的程度。
B.今天的中国人,可以借助“宗族”理解自己祖先的生活方式、内容及意义;同时“宗族”也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人脉资源。
C.虽然中国社会中存在“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但不能把某一时段的中国社会整体特征归纳为“宗族社会”或“宗法社会”。
D.现在过春节时,同一家族的人们还按辈分串门拜年,还一起上坟祭奠,说明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很大一部分人头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