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6-12-24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思想的核心是“时中”,这是清代学者惠栋概括出来的。他在《易汉学·易尚时中说》中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这个概括是很精辟的,因为我们在《周易》里,随处可见“中”“时”或“时中”这样的字眼。那么,什么是“时中”呢?
“时”是指火候,是节点;“中”是位置,是分寸。也就是说,人们行为处世,时间上能不能把握火候,空间上能不能把握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应时而行”“合乎时宜”“天时地利”,或者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把握时机”,说的都是“时”的问题。而“中”则是个度的问题,孔子说“中庸”,讲的也是度,即“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合乎中正之道。能把握“时中”,事物便会处理得当,达到和谐状态。
我们不妨看看太极图,它在很大程度上阐述的就是这个问题。太极图出现得比较晚,明朝初年赵撝谦的《六书本义》里首先提到它。太极图中,白的代表阳,黑的代表阴;白的里边有黑点,黑的里边有白点,代表的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这个图里,阴与阳对应而生,相互拥抱又相互制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地处于统一体中。阴与阳、黑与白,唯其不同,故能互动;唯其制约,故能和谐;唯其和谐,故有极强的运动感。这一图示凝聚了先哲们对宇宙本质的认识和智能。内外和谐是物质运动与生命存在的依据和条件,宇宙运动的目的是在追求永恒的和谐。任何事物一旦失去和谐便走向崩溃,走向瓦解,走向死亡。这种和谐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
“阴”与“阳”的概念,太极图能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呢?
第一,和谐。“阴”与“阳”的本质是和谐,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有着体现。我们常听中医说某人属于阳虚、某人属于阴虚,这就是不平衡,这个人至少属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人要尽力保持身体阴阳的平衡。由人自身生命体征的和谐扩大开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同样需要保持和谐的状态。
第二,运动。我们发现,“和谐”常常是在动感中实现的,就像《韩非子·五蠹》中所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的状态是保持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再看太极图,它中间不是直线,而是曲线。直线如果加在其中,我们会感到一种生硬的割裂感;只有曲线才能表现出这种天然的动感,像风吹水面,像垂柳飞舞。所以这样的设计,在和谐之美中呈现着一种生生不息的运动感。
第三,相对性。其实世间万物都是阴和阳的组合,而“阴”和“阳”又是相对而言的。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就是阴;但即使没有女性,男性一个人身上也永远有阴和阳。所以中国的理论不是绝对的,而是客观的;“阴”和“阳”不是死板的概念,而是一种活动的概念。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传统,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看见。比如张飞和刘备、李逵和宋江,这样组合才能产生故事性,才能产生戏剧冲突与和谐平衡。
第四,隐蔽性。任何事物都有阴有阳,然而“阴”的一面常常是隐蔽的,是人所看不见的。也就是说,人能看得到的那一边就是阳,看不见的那边就是阴。我们可以把这个原理运用到生活当中。我们认识一种事物的时候,一旦看到这个事物的表面,就应该想到它背后阴的那一边是什么。如果我们有这种阴和阳的意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要深刻一点。
所以对“阴”和“阳”的内涵及其性质的把握,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以及人的生命状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摘编自刘毓庆《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易》思想的核心是“时中”,“时中”一词是清代学者惠栋概括的。他认为,易道深广,可以概括为“时中”。
B.“时中”即人们行为处世,时间上能把握火候,空间上能把握尺度,事物便会处理得当,达到和谐状态。
C.“阴”与“阳”的本质是和谐,在人自身生命体征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都能体现出这一点。
D.“阴”和“阳”的概念不是绝对的,而是客观的、相对的、活动的,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传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说的“中庸”之“中”即过犹不及,恰到好处,与《周易》之“中”,讲的都是度的问题。
B.出现得比较晚的太极图,在很大程度上阐述了“时中”这个问题,凝聚了先哲们对宇宙本质的认识和智能。
C.“和谐”常常是在动感中实现的,太极图中间的曲线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D.任何事物中都有的阴阳常常是隐蔽的,人能看得到的那一边就是阳,看不见的那边就是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要尽力保持身体阴阳的平衡,如果一个人身上阴阳二气是和谐平衡的,就说明这个人是健康的。
B.运动的状态是保持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宇宙在运动中追求着永恒的和谐,唯其运动,才能生生不息。
C.“阴”和“阳”是相对的,这种思维传统在任何地方都能看见,文学作品中人物构成上也常常采用这种阴阳对应组合。
D.只要把握了“阴”和。阳”的内涵及其性质,我们就能对事物以及人的生命状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