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开年第一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7-02-11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开年第一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了超过五千年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艺史上的深根。而汉字书法所形成的独特艺术,在今天依然能够以其不朽的生命力给现代文艺创作带来启示。
柳公权曾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因此,在他的《玄秘塔碑》中,每一个字都有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质。弘一法师晚年以抄经度日,用孩子一样的认真和慎重,不带锋芒,炉火纯青,写字也成为一种修行,虔诚而隽永。大概很多传世佳作,在其作者创作之初,都只是纯然地注入心血,倾入真情,而未料到其后来的命运。文艺创作,应该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但是,却不能全然去迎合大众。在今天的文艺创作中,浮躁之风是蠹虫之一。创作和名利的因果次序切不可颠倒,若是以名利为先导,以夺人眼球为目的进行文艺创作,那么,其作品最多也只是一时的哗众取宠。
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大概都是来自最真实的生活,寄予了创作者最真挚的情怀。好的文艺创作,也并非一定是鸿篇巨著,“接地气儿”也是文艺创作重要的元素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为“正蒙养而裨后学”的《古文观止》确实是古代文言文之集大成者,而叙述魏晋名士轶闻琐事和玄言清谈的《世说新语》却也不失为一部清新脱俗的传世经典。除了最著名的《兰亭集序》,王羲之留下的字帖,很多都是他日常写给朋友的书信,寥寥数语,短小精悍,字体流畅自在,展现出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奉橘帖》共十二个字,不加修饰,毫无矫揉造作,却是字字可圈可点。张旭的《肚痛帖》也仅仅记载了一件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的琐事:“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这篇一气呵成、放纵恣肆的草书,却成了传世佳作。正是因为这些诙谐可爱、平易近人、不同于“文以载道”和“九成宫”楷的文风和字体,才有了中国文艺史的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若论创作技巧,伟大的艺术家大概都有过对生活最深的感触和体察。《新唐书·艺文传》中记载,公主出行车时,车马行人争抢避让,复又匆忙腾挪,张旭从中领悟到了书法的用笔和意趣,又从高低有序、忽远忽近的吹打鼓乐声中领悟到书法的缓急和节奏。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将汉字笔画拆开,主张从自然的观察中洞悉书法的真谛:“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蒋勋先生在《汉字书法之美》一书中就这样评价《笔阵图》:“它也是美学上很基本的感觉教育,使从事任何创作途径的人,不管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都可以互通。先回归自身,开发了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丰富了身体的感觉,创作的能量自然源源不绝。”也许,抛开创作本身,屏息凝神地去体悟与感知,才能触碰到艺术的真谛。
(摘编自张淑虹《从古代书法看当代文艺创作》,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创作,应该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但是不能全然去迎合大众。
B.以名利为先导,以夺人眼球为目的进行文艺创作,其作品往往也只是一时的哗众取宠。
C.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将汉字笔画拆开,主张从自然的观察中洞悉书法的真谛。
D.文艺创作抛开创作本身,屏息凝神地去体悟与感知,才能触碰到艺术的真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字,因为传承超过五千,所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艺史上的深根。
B.浮躁之风对今天的文艺创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C.《世说新语》叙述魏晋名士轶闻琐事和玄言清谈,却也不失为一部清新脱俗的传世经典。
D.张旭从生活的感悟和体察中领悟到了书法的用笔和意趣、缓急和节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书法所形成的独特艺术到今天依然能够以其不朽的生命力给现代文艺创作带来启示。
B.王羲之留下的《兰亭集序》寥寥数、短小精悍、字体流畅自在,展现出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
C.正是因为诸多不同的文风和字体,才有了中国文艺史的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D.蒋勋先生认为艺术是相通的,丰富了个体的各种感觉,创作的能量自然源源不绝。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