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7-03-19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旧时,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好贵古贱今。凡今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无论这事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古人,总要差一点,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或做得更好。如果今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便借题发挥,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滥套,将令人骂得“狗血淋头”。
在旧时,除了些庙堂颂圣的作品外,在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他自己时代的文章。王充《论衡·齐世》篇说“古有无义之人,今有建节之士,善恶杂厕,何世无有?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王充看出了大部分人的错误,所以他在他自已的书里有《宣汉》篇。在这篇里,王充指出,汉朝的文治武功,都超越前古。
在旧时,大部分人所以都贵古贱今者,其原因有两点可说。就第一点说,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今”是一个人之“所见世”,“古”是一个人之“所闻世”。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他们亦是贵古而贱今。就第二点说,中国旧时的社会,是农业的社会,在农业的社会里,人所注意的事情,如四时之变化,五谷之种植收获等,大部分都是循环的,人靠经验即可以知之、治之。农业社会的人,特别“尊高年”。高年是有经验的人。青年人有什么不了解或不能应付的事,即请教于高年。高年凭他的经验,可以教训青年,而这些教训,大致都是不错的。在这种情形下,人对于“古”即不知不觉地起了一种尊敬之心。但在工业社会,新的事情时常发生。而其新又不只是个体上的新,而是种类上的新。对于人所没有经过的事,旧经验的教训即不可用,至少是不一定可用。所以在工业社会里高年不是一个傲人的性质,而青年反是一个做人的性质了。因青年对于种类上的新的事物,可以学习,而高年则不能学习也。在农业社会里,人所以尊高年,一半是由于道德的理由,一半是由于实用的理由。在工业社会里,如果人亦尊高年,其所以尊高年完全是由于道德的理由。
近数十年来,中国自农业社会渐变为工业社会,所以贵古贱今的人,在现在是很少的了。但有一部分人另外又犯一种毛病,即贵远贱近。凡中国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比之外国人,总要差一点。他们总想着,外国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如中国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一定要借题发挥,用“中国不亡,是无天理”等滥套,把中国人骂得“狗血淋头”。
现在所以有这一部分人,贵远贱近者,其原因亦有两点可说。就第一点说,近是人之所见,远是人之所闻。人既易于“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也易于贵远贱近。就第二点说,中国现在一部分人还有殖民地人的心理。这种心理,以在清末民初时候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洋人,相传有人以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这种殖民地人的心理,在中国到现在还有残余。贵远贱近,虽亦是人之常情,但他们又并不是只贵远贱近,他们对于埃塞俄比亚的英勇,总觉得“不过如此”,而对于捷克的怯懦,总觉得“没有什么”。在这些方面看,这一部分人的贵远贱近,是由于他们的心理,是殖民地人的心理。
就人之常情说,人贵所闻而贱所见。这并不是人的弱点,而正是人的优点。“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其一即是人有理想。人有理想,而其所见的事物,都不尽合于他的理想。人总有缺点,他所做的事亦总有缺点。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离我们远的人,亦有他们的缺点,他们所做的事亦有缺点。不过这些缺点,因为距离远的缘故,不容易看见,都只看见其大体轮廓,其详细则看不清楚。如其大体轮廓无大缺点,人即以为其是完全的。人对于其同时同地的人或事,则是深知其详的。不但看不见其大体轮廓的无大缺点,而且简直看不见什么是其大体轮廓,如所谓见树不见林者。(节选自冯友兰《新事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人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词评价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不好现象,正是旧时中国人好贵古贱今心态的体现。
B.在旧时,也有称赞当时时代的文章,但大多数都是庙堂颂圣的作品,不能由此而否定中国人贵古贱今的心态。
C.旧时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自己时代的文章,只有王充在《宣汉》篇里赞美了汉朝超越前古的文治武功。
D.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也就使得旧时很多中国人总认为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比今人更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中国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贵古贱今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整个社会普遍的对老年人的尊重就是如此。
B.在农业社会的中国,人们“尊高年”,其实尊的并不是年辈,从本质上看他们尊的是经验,尊的是正确的知识。
C.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如果人们依然“尊高年”的话,这敬意应该是源于道德,高年已经不是一个做人的性质。
D.不论是农业社会时中国人的贵古贱今还是工业社会里中国人的贵远贱近,都和“贯所闻而贱所见”这一心理有关。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贵所闻而贱所见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贵远贱近也不是工业社会后才有,比如中国就有俗语“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贵远贱近是一种殖民地人的心理,以清末民初时候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洋人,甚至认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
C.崇洋“贵”外是不理性的思想行为,但它却恰恰展示了人类优于禽兽的地方,即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渴望。
D.距离产生美,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贵古贱今还是贵远贱近,不过是同一种心理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旧时,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好贵古贱今。凡今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无论这事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古人,总要差一点,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或做得更好。如果今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便借题发挥,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滥套,将令人骂得“狗血淋头”。
在旧时,除了些庙堂颂圣的作品外,在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他自己时代的文章。王充《论衡·齐世》篇说“古有无义之人,今有建节之士,善恶杂厕,何世无有?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王充看出了大部分人的错误,所以他在他自已的书里有《宣汉》篇。在这篇里,王充指出,汉朝的文治武功,都超越前古。
在旧时,大部分人所以都贵古贱今者,其原因有两点可说。就第一点说,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今”是一个人之“所见世”,“古”是一个人之“所闻世”。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他们亦是贵古而贱今。就第二点说,中国旧时的社会,是农业的社会,在农业的社会里,人所注意的事情,如四时之变化,五谷之种植收获等,大部分都是循环的,人靠经验即可以知之、治之。农业社会的人,特别“尊高年”。高年是有经验的人。青年人有什么不了解或不能应付的事,即请教于高年。高年凭他的经验,可以教训青年,而这些教训,大致都是不错的。在这种情形下,人对于“古”即不知不觉地起了一种尊敬之心。但在工业社会,新的事情时常发生。而其新又不只是个体上的新,而是种类上的新。对于人所没有经过的事,旧经验的教训即不可用,至少是不一定可用。所以在工业社会里高年不是一个傲人的性质,而青年反是一个做人的性质了。因青年对于种类上的新的事物,可以学习,而高年则不能学习也。在农业社会里,人所以尊高年,一半是由于道德的理由,一半是由于实用的理由。在工业社会里,如果人亦尊高年,其所以尊高年完全是由于道德的理由。
近数十年来,中国自农业社会渐变为工业社会,所以贵古贱今的人,在现在是很少的了。但有一部分人另外又犯一种毛病,即贵远贱近。凡中国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比之外国人,总要差一点。他们总想着,外国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如中国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一定要借题发挥,用“中国不亡,是无天理”等滥套,把中国人骂得“狗血淋头”。
现在所以有这一部分人,贵远贱近者,其原因亦有两点可说。就第一点说,近是人之所见,远是人之所闻。人既易于“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也易于贵远贱近。就第二点说,中国现在一部分人还有殖民地人的心理。这种心理,以在清末民初时候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洋人,相传有人以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这种殖民地人的心理,在中国到现在还有残余。贵远贱近,虽亦是人之常情,但他们又并不是只贵远贱近,他们对于埃塞俄比亚的英勇,总觉得“不过如此”,而对于捷克的怯懦,总觉得“没有什么”。在这些方面看,这一部分人的贵远贱近,是由于他们的心理,是殖民地人的心理。
就人之常情说,人贵所闻而贱所见。这并不是人的弱点,而正是人的优点。“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其一即是人有理想。人有理想,而其所见的事物,都不尽合于他的理想。人总有缺点,他所做的事亦总有缺点。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离我们远的人,亦有他们的缺点,他们所做的事亦有缺点。不过这些缺点,因为距离远的缘故,不容易看见,都只看见其大体轮廓,其详细则看不清楚。如其大体轮廓无大缺点,人即以为其是完全的。人对于其同时同地的人或事,则是深知其详的。不但看不见其大体轮廓的无大缺点,而且简直看不见什么是其大体轮廓,如所谓见树不见林者。(节选自冯友兰《新事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人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词评价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不好现象,正是旧时中国人好贵古贱今心态的体现。
B.在旧时,也有称赞当时时代的文章,但大多数都是庙堂颂圣的作品,不能由此而否定中国人贵古贱今的心态。
C.旧时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自己时代的文章,只有王充在《宣汉》篇里赞美了汉朝超越前古的文治武功。
D.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也就使得旧时很多中国人总认为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比今人更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中国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贵古贱今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整个社会普遍的对老年人的尊重就是如此。
B.在农业社会的中国,人们“尊高年”,其实尊的并不是年辈,从本质上看他们尊的是经验,尊的是正确的知识。
C.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如果人们依然“尊高年”的话,这敬意应该是源于道德,高年已经不是一个做人的性质。
D.不论是农业社会时中国人的贵古贱今还是工业社会里中国人的贵远贱近,都和“贯所闻而贱所见”这一心理有关。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贵所闻而贱所见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贵远贱近也不是工业社会后才有,比如中国就有俗语“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贵远贱近是一种殖民地人的心理,以清末民初时候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洋人,甚至认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
C.崇洋“贵”外是不理性的思想行为,但它却恰恰展示了人类优于禽兽的地方,即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渴望。
D.距离产生美,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贵古贱今还是贵远贱近,不过是同一种心理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