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7-09-19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墙
陆文夫
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
早晨,开碰头会。“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开口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上是有例可循的。”
“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
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劳动鞋在人前走来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人老成持重,艰苦朴素。”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一拨便能飞转。
“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
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
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兆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砖瓦、石灰、琉璃砖装过来;垃圾、碎砖运出去。星期天清早开始砌墙。马而立忙得飞起,还拉住看门的洪老头做帮手。泡茶,敬烟,寻找各色小物件,有时还飞车直奔杂货店。电灯直亮到夜间十一点。
夜色中看这堵修好的围墙,颇有诗意。白墙,黑瓦,宝蓝色的漏窗泛出晶莹的光辉。树枝摇曳,灯光闪烁,好像童话般的世界深藏在围墙的里面。抬起头来,可以看到主建筑的黑色屋顶翘在夜空里,围墙带着和主建筑相似的风格进入了整体结构。附近的马路也变样了,好像是到了什么风景区的入口。
马而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办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会议室的长沙发上睡了下去。这一觉睡得很沉。
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了,虽然人人都希望围墙赶快修好,如今却快得叫人毫无思想准备。如果工程是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今天加一尺,明天高五寸,人来人往,满地乱砖泥水,工程结束时人们会跟着舒口气。如今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不习惯,太扎眼。谁都看得出,这围墙比原来的好,可有些人左看右看,总觉得有点“那个”,吴所长始终不发表意见,他觉得这围墙似乎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又像在想象之外。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哎,没想到马而立的手脚这么快!”
被征求过意见的人很不满,觉得这围墙吸收正确的意见太少!他们指指点点:“这围墙不中不西,穿西装戴瓜皮帽,缠绿围巾,这打扮是哪个朝代的?”“是呀,围墙是墙,造个大屋顶干什么呢?”“太单调啦,应当在中间造两个方如意!”“两头应该造尖角,翘翘的。”所有感到有点“那个”的人都把围墙的缺点找了出来,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力。
“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上班没?”有人嚷嚷着帮忙找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
看门的洪老头火气很大:“别鬼叫鬼喊的啦,人家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像你!”洪老头对那些轻巧话儿很反感,“人家马不停蹄,衣服都和上泥水和汗了,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说这围墙很好看。”
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来了,朦朦胧胧挨了一顿批……
冬天,设计所召开建筑学年会,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看右看,都赞不绝口。会议上专家们以围墙为话题: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格,又不盲目复古;经济实用,和原有建筑物的风格统一。
设计所的到会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出在鸡窝里!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贡献。
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围墙门口进进出出,忙得飞起。不知道他又从什么地方弄来四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平铺直叙了一个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畸形心理,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社会弊端。
B.吴所长把确定围墙设计方案和修建围墙的重任交给马而立,表现了他对这个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
C.倒塌的围墙两天建成了,但却受到设计所内一些人的批评指责,说明这些人在建筑设计方面有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较高的审美水平。
D.作者引出看门人洪老头的话,使用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马而立的同情与赞许,也体现了他对那些只说不做、满心“那个”的人们的不满。
2.请结合全文,分析概括马而立的形象特点。(6分)
3.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多地近日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百姓的出行与健康,引发媒体、网友密切关注。最新消息显示,中央气象台1月12日18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12-13日京津地区、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和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据报道,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 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12日北京PM2. 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上午9时的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 5指数最高站点为456。
除北京外,河北、天津、山东、湖北、河南等地高速公路、机场处于封闭状态,旅客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 (节选自“中兴网”)
材料二:
自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成为不折不扣的“雾霾之月”。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
据专家介绍,从几次明显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分析,都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大气环流由前期的经向型转为纬向型环流,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本来在“三九”、“四九”受冷气团控制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被变性的大陆高压控制,加上气温缓慢回升,近地面湿度增大,导致隆冬季节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对于河北省包括石家庄在内的中南部地区居民来说,冬季雾霾频发几乎已经习已为常。在1月份河北省发生的几次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几乎都出现在石家庄、邯郸等中南部县市。究其原因,这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县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受西部的太行山脉影响,风速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后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使大气垂直层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
河北省1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受降雪影响,连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空气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最终使水汽凝结而形成雾霾。 (节选自《燕赵晚报》)
材料三: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1月份我国中东部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邀请大气和环境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由于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今年1月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与前期最大的不同是中纬度地区环流经向度小,这使得此期间北方冷空气强度变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大气静稳且相对湿度较高。
专家指出,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较高的,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气溶胶粒子不仅对形成霾有贡献,还作为凝结核参与到了雾的形成过程中,因此,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
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强调,不能把1月份的雾霾事件简单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形成,气象是一个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总体在加剧。1月份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极值,加强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节选自“人民网”)
【相关链接】
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机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可以来自被风扬起的灰尘、海水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也可以来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着重报道了我国多地雾霾天气的严重状况,连百姓的出行和健康都受到影响,甚至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
B. 材料一中,作者以北京为例,说明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着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 ,但两则材料关注的地区范围不同,专家的观点也大相径庭。
D. 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一,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关注了“雾霾”问题,都能引起民众对防霾治霾的重视。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6分)( )( )
A. 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交通受限,影响出行;还会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B. 由于太行山脉阻滞了西北风,因而风速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导致河北省1月份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都出现在南部县市。
C. 导致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减弱和气温回升造成的近地面湿度增大。
D. 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一旦出现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雾霾就会形成和持续。
E. 大气污染既有天然源,也有人为源,其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因此,雾霾治理,当务之急是加强人为污染物排放的研究和治理。
6. 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7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墙
陆文夫
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
早晨,开碰头会。“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开口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上是有例可循的。”
“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
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劳动鞋在人前走来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人老成持重,艰苦朴素。”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一拨便能飞转。
“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
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
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兆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砖瓦、石灰、琉璃砖装过来;垃圾、碎砖运出去。星期天清早开始砌墙。马而立忙得飞起,还拉住看门的洪老头做帮手。泡茶,敬烟,寻找各色小物件,有时还飞车直奔杂货店。电灯直亮到夜间十一点。
夜色中看这堵修好的围墙,颇有诗意。白墙,黑瓦,宝蓝色的漏窗泛出晶莹的光辉。树枝摇曳,灯光闪烁,好像童话般的世界深藏在围墙的里面。抬起头来,可以看到主建筑的黑色屋顶翘在夜空里,围墙带着和主建筑相似的风格进入了整体结构。附近的马路也变样了,好像是到了什么风景区的入口。
马而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办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会议室的长沙发上睡了下去。这一觉睡得很沉。
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了,虽然人人都希望围墙赶快修好,如今却快得叫人毫无思想准备。如果工程是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今天加一尺,明天高五寸,人来人往,满地乱砖泥水,工程结束时人们会跟着舒口气。如今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不习惯,太扎眼。谁都看得出,这围墙比原来的好,可有些人左看右看,总觉得有点“那个”,吴所长始终不发表意见,他觉得这围墙似乎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又像在想象之外。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哎,没想到马而立的手脚这么快!”
被征求过意见的人很不满,觉得这围墙吸收正确的意见太少!他们指指点点:“这围墙不中不西,穿西装戴瓜皮帽,缠绿围巾,这打扮是哪个朝代的?”“是呀,围墙是墙,造个大屋顶干什么呢?”“太单调啦,应当在中间造两个方如意!”“两头应该造尖角,翘翘的。”所有感到有点“那个”的人都把围墙的缺点找了出来,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力。
“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上班没?”有人嚷嚷着帮忙找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
看门的洪老头火气很大:“别鬼叫鬼喊的啦,人家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像你!”洪老头对那些轻巧话儿很反感,“人家马不停蹄,衣服都和上泥水和汗了,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说这围墙很好看。”
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来了,朦朦胧胧挨了一顿批……
冬天,设计所召开建筑学年会,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看右看,都赞不绝口。会议上专家们以围墙为话题: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格,又不盲目复古;经济实用,和原有建筑物的风格统一。
设计所的到会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出在鸡窝里!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贡献。
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围墙门口进进出出,忙得飞起。不知道他又从什么地方弄来四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平铺直叙了一个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畸形心理,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社会弊端。
B.吴所长把确定围墙设计方案和修建围墙的重任交给马而立,表现了他对这个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
C.倒塌的围墙两天建成了,但却受到设计所内一些人的批评指责,说明这些人在建筑设计方面有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较高的审美水平。
D.作者引出看门人洪老头的话,使用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马而立的同情与赞许,也体现了他对那些只说不做、满心“那个”的人们的不满。
2.请结合全文,分析概括马而立的形象特点。(6分)
3.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多地近日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百姓的出行与健康,引发媒体、网友密切关注。最新消息显示,中央气象台1月12日18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12-13日京津地区、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和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据报道,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 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12日北京PM2. 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上午9时的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 5指数最高站点为456。
除北京外,河北、天津、山东、湖北、河南等地高速公路、机场处于封闭状态,旅客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 (节选自“中兴网”)
材料二:
自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成为不折不扣的“雾霾之月”。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
据专家介绍,从几次明显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分析,都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大气环流由前期的经向型转为纬向型环流,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本来在“三九”、“四九”受冷气团控制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被变性的大陆高压控制,加上气温缓慢回升,近地面湿度增大,导致隆冬季节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对于河北省包括石家庄在内的中南部地区居民来说,冬季雾霾频发几乎已经习已为常。在1月份河北省发生的几次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几乎都出现在石家庄、邯郸等中南部县市。究其原因,这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县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受西部的太行山脉影响,风速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后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使大气垂直层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
河北省1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受降雪影响,连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空气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最终使水汽凝结而形成雾霾。 (节选自《燕赵晚报》)
材料三: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1月份我国中东部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邀请大气和环境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由于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今年1月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与前期最大的不同是中纬度地区环流经向度小,这使得此期间北方冷空气强度变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大气静稳且相对湿度较高。
专家指出,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较高的,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气溶胶粒子不仅对形成霾有贡献,还作为凝结核参与到了雾的形成过程中,因此,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
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强调,不能把1月份的雾霾事件简单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形成,气象是一个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总体在加剧。1月份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极值,加强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节选自“人民网”)
【相关链接】
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机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可以来自被风扬起的灰尘、海水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也可以来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着重报道了我国多地雾霾天气的严重状况,连百姓的出行和健康都受到影响,甚至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
B. 材料一中,作者以北京为例,说明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着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 ,但两则材料关注的地区范围不同,专家的观点也大相径庭。
D. 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一,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关注了“雾霾”问题,都能引起民众对防霾治霾的重视。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6分)( )( )
A. 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交通受限,影响出行;还会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B. 由于太行山脉阻滞了西北风,因而风速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导致河北省1月份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都出现在南部县市。
C. 导致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减弱和气温回升造成的近地面湿度增大。
D. 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一旦出现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雾霾就会形成和持续。
E. 大气污染既有天然源,也有人为源,其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因此,雾霾治理,当务之急是加强人为污染物排放的研究和治理。
6. 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