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7-10-26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
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
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物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分享经济由此产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不经意间,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
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
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其次,它让个人崛起。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让作为供给端的个人,能够有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加入络商店平台的手工艺者,可以把自己的个性作品售卖给匹配的人。伴随着微创业的门槛降低和个性化被鼓励,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而每个人能力的激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大推动力。
最后,它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分享经济让资源被更加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人。
这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极大的保护。据统计,每多一辆被充分利用的Uber车辆,就可以从路上去掉8辆车子。这就意味着更少的拥堵、更少的雾霾和更少的能源消耗。
   (摘编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重新定义分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工业革命时代与分享经济时代的“发展”形式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
B.一女孩把自己穿过几次又不喜欢的衣服在淘宝上以二手衣形式卖给买衣人。这体现了分享经济的特征。
C.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使得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分享经济由此产生了。
D.随着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微创业”变得简单而易实现。人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分享经济中获利。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享经济在近些年很火。我们所熟悉的房屋租赁,就是典型的分享经济。
B.分享经济一方面带来了产品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分享经济由于“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产品的拥有人和使用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
D.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也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
3.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分析了分享经济产生的背景,接着从三个维度阐述了分享经济给经济、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B.文章运用例证法,通过个人房主和私家车主的例子,阐述了分享经济提供的产品具有丰富度和个性化特点。
C.文章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的产品重新分配属性,表达了共享经济具有促进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公平的功能。
D.文章从个性化的需求、“微创业”的兴起、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方面逐层论述了分享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鉴宝
聂鑫森
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他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上下也穿得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干元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肋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为人忠厚、谦和,脑瓜子也灵,所以要帮帮你。”习均愣了,然后问:“阳先生呢。”“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花哗哗地涌出了眼眶。
   (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芳香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既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而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儒厨”的文化修养,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阳欣的厨艺高超。
C.“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了生意非常冷清,习均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D.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的高超的厨艺,也可以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
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阳欣的形象特征。(5分)
6.小说以“鉴宝”为题,但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追求小说创作的无限可能
在生前,王小波的小说很少有人敢出版,但是他的杂文却已得到广泛认可。作为小说家,他的文笔非常出色,杂文比一般作者的更具可读性。王小波的杂文大多刊登在《三联生活周刊》上,《东方》、《南方周末》等杂志也是他的主要阵地。有编辑回忆说,在当时的思想界,王小波的名气已经很大了,他随便写点什么,就有杂志抢着发表。
但后来,他的杂文越写越少了,他开始把大部分精力重新放在小说创作上。一直以来王小波所热爱的都是写小说,他曾多次在文章中直言这一点。
在王小波看来,小说创作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写小说对他来说是艺术事业,而不是表达自己。王小波特别喜欢意大利著名小说家卡尔维诺,极度推崇他对小说的看法。卡尔维诺认为,一篇小说应该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并且还要连贯。这和许多作家对小说的看法截然不同,很多作家只把写小说当作传声筒,试图通过文字表达一些观点和理念,或者只讲一个故事什么的。
王小波在给朋友的信里写道:“写一部小说,或者是作者操作了一些什么,或者是作者自身被操作了一番,我赞成的是后一种。”事实上,每个作者都只是文学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推动文学事业往前行进。因此,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用已有的方式写作,而且要创造新的方式,用那些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方式去探索小说世界的无限可能。
卡尔维诺就是这样的作者。他的一些作品会让人觉得古怪,往往把书看完后,还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我们看一部书,总是希望这部书能够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有开头,有结尾,中间各种各样的过程也是翔实的,但是卡尔维诺却不这样做,他后期的很多作品根本没有故事。王小波说,他大体明白卡尔维诺的想法,卡尔维诺希望在小说的创作方式上有所创新。
这样做是困难的,写出来的作品也未必吸引读者,但是作为一个作者,总是应该往这条路上走一走、试一试。王小波认为,一个真正的作者,必须如此!他自己正是在不遗余力地探索着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所以看他后期的长篇小说,会发现和别人的作品明显不同。有读者见到他时曾说:“没想到小说原来还可以这么写!”这句话虽然让王小波汗颜,但至少说明他的努力有了成效,他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王小波始终认为:“文学事业可以像科学事业那样,成为无边界的领域,人在其中可以投入澎湃的想象力。”
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曾一再说,王小波的作品属于纯文学领域。他的创作态度就是如此,就是纯纯粹粹地写小说,用创新精神推动着小说事业向前行进。
(摘编自乐文城《王小波传》)
【相关链接】
①在中国当代作家队伍中,王小波无疑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以1997年为界,身处阴阳两界的他,经历了寂寞与喧嚣的冰火两重天。虽然主流文坛一直对这个“文坛外高手”投以不置评的冷眼,但王小波的文名还是不胫而走,成为大众传媒热议和追捧的对象。(王强《“文坛外高手”缘何不寂寞》)
②在他短暂的自由写作生涯中,他一直在与文坛隔绝的状态下写作,对于那个文坛,既不参与其中的游戏,也不关心其中的规则……他以一种真正的、彻底的自由心态进行写作。(陈启文《“文坛外高手”﹣﹣王小波逝世十周年祭》)
③整部小说天马行空,怪谈密布,一会儿笑得我岔气,一会儿又抑郁得窒息,真不知那些怪诞的场景是怎么被他想出来的。看完,我兴奋得在家里拍桌子打板凳:《红拂夜奔》必须发出来!(李静《必须冒犯观众》)。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王小波的小说很少有人敢出版的时候,他已凭借杂文创作在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杂文甚至成为杂志争相发表的抢手货。
B.王小波喜欢卡尔维诺,推崇他对小说的看法,他的小说也因此深受卡尔维诺的影响,让读者往往不易读懂,因此在当时很难出版。
C.王小波被称为“文坛外高手”,不仅仅是因为他本人与文坛隔绝,也因为他的小说没有得到主流文坛的关注和肯定。
D.王小波凭借他非凡的创造力,不懈探求小说创作的新途径,这使他成为中国当代作家队伍中一个另类的存在。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杂文写作给王小波带来了很高声誉,使他在当时思想界名声很大,但他却毅然放弃杂文写作,把大部分精力重新放在小说创作上。
B.不同于一般小说有完整的故事,卡尔维诺后期的作品根本没有故事,甚至让人读不懂,而王小波认为这或许是其小说追求轻逸、迅速等文学特质的缘故。
C.王小波赞同写一部小说是“作者自身被操作了一番”,其观点可理斛为写作不是为了表达观念或讲故事,而是要用创新的方式去探索小说世界的无限可能。
D.王小波独特的小说风格大开读者眼界,令人击掌叫绝,李静的高度评价,足以说明王小波的小说作品已经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
E.王小波就是纯纯粹粹地写小说,不为表达自己,也无功利目的,他不遗余力地探索着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这种追求使他后期的长篇小说显得与众不同。
9.王小波“追求小说创作的无限可能”的小说创作观意义何在?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5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