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7-10-28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轫甚早。《尚书》中“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把人分为正直、过于刚强和过于柔弱三类。《诗经》有对“君子”品德之良善、神态之庄重、胸怀之宽广、威仪之显赫的赞叹。春秋时叔孙豹提出著名的“三立”说,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既为士人提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先秦诸子从各自学说出发,对人物个性修养或境界进行品评。孔子重视“知人”,根据德行修养将人物分为“中行”“狂者”“狷者”“乡愿”四等,强调“听其言观其行”。孟子提出通过眼神观察人品邪正的品鉴方法,主张了解人物所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先秦时代还诞生了与人物品评密切相关的谥法和相人术。谥法是指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种制度。谥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历代沿用,直到清帝逊位才废 除。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提请求,然后由礼官依死者生平功过,按谥法议谥,最后呈报皇帝定夺,下诏赐谥。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自行命谥,称私谥。谥法可以看作一种制度化、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人物品评,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区别尊卑、惩恶扬善,历来被视为“国之大典”,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形态、音声大小、毛发颜色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凹凸等体貌特征,预测人的吉凶祸福贵贱贫富寿夭等的一种方术。相人术虽长期处于民间地位,受到质疑批判不少,但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就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而言,相人术与人物品评都是从人物仪容、举止等外在表 征出发,探究人物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而相人术是预知人物的富贵寿夭,人物品评是体察人物的德性才能。汉魏人物品评的兴盛,与当时流行的相人术不无关系。
    汉代以来,官方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这就使人物品评与敦厚风俗及现实政治有密切联系,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汉代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足见风气之盛。曹魏政权继承曹操以才用人思想,制定“九品中正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大、小中正官品评人才。这样,如何分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分等级、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随着门阀士族势力扩张,九品中正制逐渐沦为形式,人物品评的政治意味慢慢淡化,而对人物才情风貌的审美品评发展起来了。《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审美性人物品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审美性人物品评大体包括“才情、思理、放达、容貌”四个方面。魏晋人的审美品评与原先政治性的品评相比,不是诉之理智分析,而是诉之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这种转变对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诗品》《画品》《书品》《棋品》《曲品》等一系列著作。
   (摘编自陈斐《人物品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人物品评上,孔孟都注重人品修养;在鉴评人物途径上,孔子强调“听其言观其行”,重视“知人”,而孟子提出观察眼神的品鉴方法,主张“知人论世”。
   B.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的谥号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提请求,再由礼官按谥法议谥,报皇帝定夺赐谥;士大夫则由亲族、门生、故吏自行私谥。
  C.相人术与人物品评有相同点,皆从人物仪容、举止等外在表征来探究人物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预知富贵寿夭,而后者是体察德性才能。
  D.汉代以来,人物品评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主要是因为官方以“察举”“征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也是原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尚书》中的三类人和《诗经》中对“君子”的赞叹以及叔孙豹的“三立”说,这些内容既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B.谥法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种被认为在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的人物品评,目的在于区别尊卑、惩恶扬善。
C.《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大致从“才情、思理、放达、容貌”四个方面进行审美性人物品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
D.体现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诗品》《画品》《书品》等一系列著作的产生,重要的原因是魏晋人的审美品评由理智分析转变成了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审美品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谥法是指根据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种制度。谥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一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
B.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音声、毛发以及某些特定部位等体貌特征,预测人的吉凶祸福等的一种方术。虽受诟病,可也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
C.为了解决分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分等级和任用这一现实政治问题,曹魏政权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了大、小中正官来品评人才。
D.人物品评对人们见贤思齐有引导作用,对敦厚风俗有积极作用,影响到官员选拔制度,上升为国家典章制度,中国文艺和美学也与人物品评有密切关系
二、文言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①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龁南星。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①苞苴:贿赂。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 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5分)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5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