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8-04-16
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陈志勇
译书并非始于近代。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以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也愈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末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在耶稣会传教士中,利玛窦堪称杰出的代表。他入乡随俗,将基督教与儒教相联系,以耶补儒,以儒证耶,力求说明基督教与儒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译《圣经》以外,他们还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传教士们继续沿用传播科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由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尽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时朝廷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前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从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文明的力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译书内容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林纾二人。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译作品184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带来新的生机。
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路经多歧,千回百折,但总的方向是与世界日益接轨,向着近代化的目标艰难而又不可阻挡地前进,这其中,译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选自《国学》第39期,有删改)
1.下列有关译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唐时期的一系列佛教译著主要作用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译书所带来的西学的传播与扩展,成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动因。
C.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
D.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核心,不容置疑地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2.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入我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从整体上讲,西学东渐应该值得肯定,因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和麻木,使中国逐步迈向了近代化的历史迸程。
C.“严林”译著所彰显出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地位说明,西学东渐非常成功的一点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进而更新了民族的社会心理机制。
D.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向中国传入宗教文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等信息,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译书的最早活动,始自介绍外来宗教,先是佛教,然后是其他各教。
B.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开始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
C.在西方文化的启迪和催化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编译书籍。
D.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如: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厌之有 厌:讨厌 B.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C.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以陪邻
B.郑既知亡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无能为也已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l)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分)
译文: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分)
译文: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易水送别的歌词是: , 。
(2)《劝学》中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来说明学习的作用。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李白《蜀道难》)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局。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4分)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中“貂锦”一词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指的是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两句表达了诗人 、的 感情。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陈志勇
译书并非始于近代。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以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也愈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末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在耶稣会传教士中,利玛窦堪称杰出的代表。他入乡随俗,将基督教与儒教相联系,以耶补儒,以儒证耶,力求说明基督教与儒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译《圣经》以外,他们还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传教士们继续沿用传播科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由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尽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时朝廷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前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从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文明的力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译书内容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林纾二人。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译作品184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带来新的生机。
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路经多歧,千回百折,但总的方向是与世界日益接轨,向着近代化的目标艰难而又不可阻挡地前进,这其中,译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选自《国学》第39期,有删改)
1.下列有关译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唐时期的一系列佛教译著主要作用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译书所带来的西学的传播与扩展,成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动因。
C.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
D.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核心,不容置疑地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2.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入我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从整体上讲,西学东渐应该值得肯定,因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和麻木,使中国逐步迈向了近代化的历史迸程。
C.“严林”译著所彰显出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地位说明,西学东渐非常成功的一点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进而更新了民族的社会心理机制。
D.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向中国传入宗教文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等信息,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译书的最早活动,始自介绍外来宗教,先是佛教,然后是其他各教。
B.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开始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
C.在西方文化的启迪和催化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编译书籍。
D.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如: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
C.肆其西封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郑既知亡矣
C.且贰于楚也
D.无能为也已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A.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l)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分)
译文: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分)
译文: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易水送别的歌词是:
(2)《劝学》中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4分)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中“貂锦”一词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