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名校2018届高三年级教育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8-05-21
西南名校2018届高三年级教育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
C.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认识的偏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D. 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在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
B.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
C.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
D.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B.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
C.“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D.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在流放地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 总有一天你会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 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
“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注】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识到,托尔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对于现实不适用。契诃夫反对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鞑靼: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肯定了后者,否定了前者。
B.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C.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D.谢苗知道要适应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对年轻鞑靼人好言相劝,年轻鞑靼人虽然憎恨他,但对他的帮助还是非常感谢。
5.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为什么以“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来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以新的方式参与中国篮球
--访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姚明
薛原
36岁的姚明,正迎来篮球生涯的又一次转型。
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与其说是一个“头衔”,不如说是一份责任,一份从未有过的重大责任。如姚明自己所言,他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参与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15年前的秋天,姚明飞往美国征NBA(美国男篮职业联赛),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大场面”。6年前的夏天,姚明在家乡上海宣布退役,成为上海大鲨鱼俱乐部的投资人,以新的身份拥抱篮球。这个冬天,他接过了一面新的旗帜,为中国篮球去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春天。
6年前退役时,他曾说:“我只不过换了块球场。”如今,筹备中的新一届中国篮协将承担起推动中国篮球迈向新高度的使命,站在潮头的姚明,也将迈入人生中一块更大的球场。
记者:接过这份职责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姚明:兴奋,很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很多感受都混杂在一起,压力巨大,同时也信心十足。这个挑战是我们这一代人最终要接过来的。
记者:中国篮协换届筹备阶段的工作思路是什么,打算做哪些事?
姚明:坦率地说,目前还没有十分成熟的思路和具体工作的安排,还需要认真谋划。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篮协换届一定要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对于篮球改革发展的各项要求,同时一定要凝聚起篮球界有识之士的力量,以及全社会关心篮球、支持篮球人士的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篮球事业发展。
记者:以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为标志,篮球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现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眼下的换届筹备中,怎么把握和体现未来改革发展的趋势?
姚明: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在新形势下,怎样厘清政府和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怎样调动各自最有效、最有优势的一面去取得新成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换届筹备主要从人员和机制两方面去入手,体现改革意图,做好准备工作。改革意图方面,我的理解是,政府是整个社会的最后一道保险,就像银行里的保险柜,对社会事务有一种兜底的功能。但如果每一件事都用“最后一道保险”的思路去处理,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影响活力。毕竟钱都放在保险柜里也不是办法。所以这是个社会分工问题,政府与社团组织应当承担不同的角色。就像理财,一部分钱可以放在银行里,一部分可以拿出去尝试获取更多收益的可能。我认为,篮球改革应当承上启下,在原有基础上摸索出一些创新的模式。中国篮球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大,运动成绩有保障,有能力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完善。
在篮球项目上,推动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为我们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过去篮球管理体制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一个办法、一个思路。现在,我们将努力去协调、创造一种协会自治、善治的思路和模式,推动篮球事业发展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形成良性循环。
记者:你这些年一直在积极呼吁并推动中国篮球深化改革,现在是不是更有信心和决心了?
姚明:中国篮球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参与改革的人们,信心和决心自然都受到鼓舞。但前提是我们要有谨慎周密的思路。决心和策略要彼此兼容,相辅相成。我们更要注重团结合作,凝聚人心,不分体制内外,人尽其才各展所长。这才是推动事业健康发展最稳定的基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问题之前的文字,类似于通讯中的导语,它交代了访谈的背景,概括了访谈的主要内容,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照应标题;加点词的意思是姚明将在筹备中的新一届中国篮协中有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C.姚明以“银行里的保险柜”为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篮球改革中政府是整个社会的最后一道保险,具有兜底功能。
D.姚明认为,在篮球项目上,推动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将利于篮球事业的良性发展。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为了推动中国篮球事业的进步,姚明十多年前去美国男篮职业联赛打球,他退役后又成为篮球投资人,可谓始终没有离开篮球。
B.姚明担任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一职后很兴奋也充满谢意,感受很是复杂,压力也很大,他挑战这份工作还需要增强信心。
C.中国篮协换届筹备工作目前还处在前期阶段,还要认真谋划思路和工作,但姚明认为中国篮协换届已经在积极落实上级的要求。
D.姚明认为中国篮球的机遇包括:篮球界有识之士和社会人土对篮球的支持、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大以主及运动成绩有保障等。
E.姚明认为厘清政府和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并调动各自最有效、最有优势的一面取得新成就,是中国篮协换届筹备组面临的任务。
9.姚明认为中国篮协该怎样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
C.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认识的偏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D. 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在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
B.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
C.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
D.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B.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
C.“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D.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在流放地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 总有一天你会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 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
“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注】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识到,托尔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对于现实不适用。契诃夫反对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鞑靼: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肯定了后者,否定了前者。
B.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C.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D.谢苗知道要适应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对年轻鞑靼人好言相劝,年轻鞑靼人虽然憎恨他,但对他的帮助还是非常感谢。
5.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为什么以“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来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以新的方式参与中国篮球
--访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姚明
薛原
36岁的姚明,正迎来篮球生涯的又一次转型。
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与其说是一个“头衔”,不如说是一份责任,一份从未有过的重大责任。如姚明自己所言,他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参与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15年前的秋天,姚明飞往美国征NBA(美国男篮职业联赛),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大场面”。6年前的夏天,姚明在家乡上海宣布退役,成为上海大鲨鱼俱乐部的投资人,以新的身份拥抱篮球。这个冬天,他接过了一面新的旗帜,为中国篮球去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春天。
6年前退役时,他曾说:“我只不过换了块球场。”如今,筹备中的新一届中国篮协将承担起推动中国篮球迈向新高度的使命,站在潮头的姚明,也将迈入人生中一块更大的球场。
记者:接过这份职责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姚明:兴奋,很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很多感受都混杂在一起,压力巨大,同时也信心十足。这个挑战是我们这一代人最终要接过来的。
记者:中国篮协换届筹备阶段的工作思路是什么,打算做哪些事?
姚明:坦率地说,目前还没有十分成熟的思路和具体工作的安排,还需要认真谋划。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篮协换届一定要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对于篮球改革发展的各项要求,同时一定要凝聚起篮球界有识之士的力量,以及全社会关心篮球、支持篮球人士的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篮球事业发展。
记者:以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为标志,篮球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现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眼下的换届筹备中,怎么把握和体现未来改革发展的趋势?
姚明: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在新形势下,怎样厘清政府和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怎样调动各自最有效、最有优势的一面去取得新成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换届筹备主要从人员和机制两方面去入手,体现改革意图,做好准备工作。改革意图方面,我的理解是,政府是整个社会的最后一道保险,就像银行里的保险柜,对社会事务有一种兜底的功能。但如果每一件事都用“最后一道保险”的思路去处理,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影响活力。毕竟钱都放在保险柜里也不是办法。所以这是个社会分工问题,政府与社团组织应当承担不同的角色。就像理财,一部分钱可以放在银行里,一部分可以拿出去尝试获取更多收益的可能。我认为,篮球改革应当承上启下,在原有基础上摸索出一些创新的模式。中国篮球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大,运动成绩有保障,有能力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完善。
在篮球项目上,推动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为我们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过去篮球管理体制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一个办法、一个思路。现在,我们将努力去协调、创造一种协会自治、善治的思路和模式,推动篮球事业发展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形成良性循环。
记者:你这些年一直在积极呼吁并推动中国篮球深化改革,现在是不是更有信心和决心了?
姚明:中国篮球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参与改革的人们,信心和决心自然都受到鼓舞。但前提是我们要有谨慎周密的思路。决心和策略要彼此兼容,相辅相成。我们更要注重团结合作,凝聚人心,不分体制内外,人尽其才各展所长。这才是推动事业健康发展最稳定的基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问题之前的文字,类似于通讯中的导语,它交代了访谈的背景,概括了访谈的主要内容,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照应标题;加点词的意思是姚明将在筹备中的新一届中国篮协中有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C.姚明以“银行里的保险柜”为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篮球改革中政府是整个社会的最后一道保险,具有兜底功能。
D.姚明认为,在篮球项目上,推动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将利于篮球事业的良性发展。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为了推动中国篮球事业的进步,姚明十多年前去美国男篮职业联赛打球,他退役后又成为篮球投资人,可谓始终没有离开篮球。
B.姚明担任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一职后很兴奋也充满谢意,感受很是复杂,压力也很大,他挑战这份工作还需要增强信心。
C.中国篮协换届筹备工作目前还处在前期阶段,还要认真谋划思路和工作,但姚明认为中国篮协换届已经在积极落实上级的要求。
D.姚明认为中国篮球的机遇包括:篮球界有识之士和社会人土对篮球的支持、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大以主及运动成绩有保障等。
E.姚明认为厘清政府和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并调动各自最有效、最有优势的一面取得新成就,是中国篮协换届筹备组面临的任务。
9.姚明认为中国篮协该怎样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