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8-11-29
山东日照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智能时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也对人类隐私、生命和公平正义造成了巨大威胁和全面挑战。因此,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努力化解技术风险,并在保护隐私、关爱生命、守护公平正义等方面主动承担起自身的伦理责任,从而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目标。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个人隐私权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要努力做到: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密切监督,一旦出现不当使用,应严肃追责。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如智能技术可以跟踪网络异常行为,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类。对强人工智能产品一旦处置不当,人类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甚至走向毁灭。避免人类生命受到威胁,首要的是让机器人按照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行事。工程师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应该做到:做好智能产品前瞻性的伦理评估,避免智能产品伦理缺位;对智能产品开展道德代码和伦理嵌入研究,使机器“算法”遵循“善法”;坚决抵制智能武器的开发和应用,严格限制智能产品使用武器的能力;注重专能机器人的研发,限制全能机器人的设计,消除当机器人具有自我或反思能力时毁灭人类的可能性,始终将人机关系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人类的手中。
智能时代将对人类整体幸福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首先,智能时代可能导致失业率飙升,贫富差距加大。其次,智能时代的偏见或歧视频现。尤为危险的是,人工智能可能强化所习得的偏见,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而不能像人一样有意识地去抵制或克服偏见。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偏见与歧视,应在工程实践中始终做到:坚持公平原则,在工程设计或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平等;坚持正义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为出发点,让智能产品造福全人类而不是仅为少数人服务;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还应对工程实践导致的利益受损方包括自然在内给予必要的爱护与补偿。
智能当道,未来已来。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并不仅囿于以上伦理责任,应立足长远,并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直面问题、团结协作,积极担负起应有的伦理责任,为实现人机和谐共处,增进人类福祉而努力。
(摘编自邱德胜《智能时代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当承担起自身的伦理责任,为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目标而努力。
B.在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及监督等环节,工程师要承担起保护人类隐私的伦理责任。
C.工程师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要避免智能产品伦理缺位,掌握人机关系的主导权。
D.人工智能无法有意识地抵制或克服习得的偏见,因而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智能时代带来诸多不利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工程师应当主动担负的伦理责任。
B.文章第二段辩证分析了智能技术的两面性,旨在论述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利能纠弊。
C.文章第三段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在智能时代工程师如何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
D.文章论述了工程师承担伦理责任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措施,全文论证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能技术具有两面性,其积极的正面作用能避免智能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B.只要机器人行事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强人工智能就不会威胁人类生命。
C.工程师即使坚持公平正义原则,也难免会造成少部分人或自然在内的利益受损。
D.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具有忧患意识,在产品开发和应用时应努力化解技术风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瑾:襟抱谁识?
耿 立
①在2011年的第一天,人生第一次路过杭州,从岳庙出来的沉重,暗合了灵隐的香烟。我坐上一绍兴的小伙出租车,要看西湖,谁知他把我们掷到一片有水的地方,其实这里在办丝绸展,并不是真正的西湖,我和朋友自嘲,阿Q的后代一阔脸就变,在城里早已褪净了乡间可爱的淳朴。
②今天的西湖少了风苦水寒,这冬日的午后,我从走过秋瑾灵柩的这个桥头走过,我想到,也是在光绪三十三丁未年的正月间,秋瑾与女友徐自华一起,在冬日的杭州,两人登临凤凰山吊南宋故宫遗址,登高送目,正故国的冬日,那时的西湖是萧杀,正如当时的国运。
③在寒冷中挺风而立的才三十二岁的奇女子,如一枝寒冬的梅,横斜在冬日,不是疏影黄昏,而是如瘦铁的枝干,在顽强对抗着孤冷。我知道秋瑾是喜爱梅花的,她笔下的“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抑或就是她的影写,秋姿态,梅精神。
④先初,我接触到秋瑾被捕时的文字,是说用枪激烈抵抗的,但后来知道血写的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墨写的秋瑾持枪拒捕的事实。陶成章《浙案纪略》回忆,得知安庆事败后,执报纸坐泣于内室的秋瑾“不食亦不语”,“有劝之走者,不问其为谁何”。此后杭州女师同学劝其避难,秋瑾的最后回答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⑤清军到大通学堂前门时,学生仍劝秋瑾从后门乘船渡河,“瑾不应”,不走不避,决心殉难。其时以身相殉的秋瑾,一袭白衫,坐在楼上,静等着那最后时刻的到来。
⑥被捕后的秋瑾,被关在山阴监狱,绍兴知府贵福要县令李钟岳严刑拷问,希望获得有用的一二线索。
⑦第二天的午后,雨脚如麻,虽是夏日却有种凄风苦雨的味道。雨落在青藤的胡同,雨落在人去楼空的大通学堂;雨落在闹市轩亭口,雨落在乌篷船,雨落在岸旁的乌桕树上。这一切都在雨中有了凄迷,有了不祥。
⑧李钟岳恪守着自己的良知和底线,没有动刑,没有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秋瑾提笔仅写一“秋”字,如指顶大。李钟岳令再写,秋瑾沉思片时,好像看到储存在天际的云和雨,越来越凝聚,越来越饱满,突然一声长啸,那氤氲就跃下云层,独立纸上:
秋风秋雨愁煞人
⑨在秋瑾的事上,贵福本是存有私心,借刀于李,因其“雅不欲冒杀士之名”,故假手李氏。这时的李钟岳的内心,如虫子在啮咬,他感到了无力,他向秋瑾惭愧地说:“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谅之也。”
⑩当秋瑾系狱,亲属恐遭株连,逃避进深山;当秋瑾轩亭而殉,秋家就无人收尸,而遗骨由绍兴同善局草草成殓,槁葬绍兴府城卧龙山西北麓。
11秋瑾的死和血,硌痛了一些有良知的人,她激怒了民族久已蛰伏的良知,一个女人的死使一个民族的男子蒙羞,秋瑾让麻木以惊醒,给踉跄以力气,让无情以热血,给铁石以恻隐,为冥作光,为旱作润,为良知作愤慨。在晚清的年代里,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气,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气。
12法国诗人雨果有一首赞颂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诗人米雪尔的诗,题目是《比男人伟大》。面对秋瑾这样的有奇行的女性,还能有什么有“比男人伟大!”更恰切的词语去描写秋瑾吗?在1903年的中秋节,丈夫叫秋瑾准备晚宴要请客吃饭,谁知他自己却在晚宴前被人拉走去吃酒了。中秋之夜,秋瑾独自一人面对一桌酒菜,天上一轮明月,只有对影三人,于是,她换上男装,毅然到一个戏园去看戏。当丈夫得知秋瑾身着男装去戏园看戏,不禁勃然大怒,竟然动手打了秋瑾。
13拳脚侮辱,所谓的家法和夫权已使这位比男人伟大的女子忍无可忍,如娜拉一样走出家门。于是在朋友吴芝瑛纱帽胡同的宅第里,就诞生了和岳飞相媲美的《满江红》词章: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游览杭州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淡漠,引出下文对秋瑾的叙写。
B.第⑦段运用排比手法描写苦雨,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秋瑾当时心境。
C.写李钟岳,通过其言行表现出当时具有良知和做人底线的旧官吏对革命者秋瑾的同情。
D.文章写法国诗人雨果赞美女英雄米雪尔“比男人伟大”,衬托了秋瑾的男人气和英雄气。
5.文中说“在晚清的年代里,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气,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作品以《满江红》结尾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古籍是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重要标志,文化大国的历史和文化大部分都在古籍当中。中国古代的文献非常丰富,从这些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看到遥远先人的身影,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辨认出他们一步步前行的脚印。回望来时路,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明白我们要向何处去,而古籍整理正是一项继承和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古籍整理是专指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的工作,它使新出版本便于现代人阅读。古籍整理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存亡继绝”的工作,它不仅向人们展示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保留历史,让人们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仍能把握住民族发展的脉络,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参与世界文化交流。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文化周刊》2018年9月19日)
材料二:
8月28日,第33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昆明举行。1958年,在党和国家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从此开启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古籍整理图书近3.6万种,近90%的古籍图书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的。近年来,《中华大典》《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大中华文库》等一大批重大出版工程的实施,还有许多地方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文学艺术作品的整理出版,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
当前古籍整理出版的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古籍整理大多流于一般性的整理,参与古籍整理的专业人才仍然不足,鲜有《史记》三家注,《四库提要辩证》那样的精品和权威的古籍整理著作。随着整理的深入,浩如烟海的古籍资料越来越不便于人们的查阅,传统的古籍整理方法由于投入大、周期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华古籍的外译度普遍不高,对国际汉学界古籍整理的优秀成果重视不足。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数量质量大幅提升我国古籍整理出版迈上新台阶》,2018年09月05日)
材料三:
走进新时代,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党和国家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高度重视,让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拥有走向更加繁荣与发展的机遇。
6月16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了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奖掖了一批优秀工作者,有年逢80的裘锡圭先生,有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古籍整理工作要赢得尊重,离不开优秀古籍整理者的付出。
7月20日,《中华大典·历史典》编纂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举行。这是第一次按照现代学术理念对涉及中国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完整地收集、整理、排比和编纂的古籍整理大典。
日前,中华书局正着力打造中华传统文化大数据中心和国家级古籍整理出版资源平台,再造一个“线上中华”,此前已经上线的“中华经典古籍库”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实现了多功能服务,用户不仅能浏览、阅读、定制资源,在线编辑、下载、写作!还可以进行全文检索、深度检索和个性化检索。
(摘编自光明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古籍保存了中国大部分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重要标志。
B.古籍整理连接着历史与现实,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保存与交流有重要意义。
C.1958年我国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开启了近代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
D.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古籍图书数量庞大,其中近90%是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的。
8.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则材料介绍了古籍整理的意义和我国古籍整理工作近60年来的成就。
B.各种古籍整理出版活动的开展,表明了我国对古籍整理工作越来越重视。
C.当前我国古籍整理工作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已经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
D.“中华经典古籍库”上线,使古籍从书页走向屏幕,更方便了人们的检索。
9.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当前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存在的问题?请简要概括。(6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智能时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也对人类隐私、生命和公平正义造成了巨大威胁和全面挑战。因此,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努力化解技术风险,并在保护隐私、关爱生命、守护公平正义等方面主动承担起自身的伦理责任,从而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目标。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个人隐私权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要努力做到: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密切监督,一旦出现不当使用,应严肃追责。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如智能技术可以跟踪网络异常行为,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类。对强人工智能产品一旦处置不当,人类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甚至走向毁灭。避免人类生命受到威胁,首要的是让机器人按照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行事。工程师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应该做到:做好智能产品前瞻性的伦理评估,避免智能产品伦理缺位;对智能产品开展道德代码和伦理嵌入研究,使机器“算法”遵循“善法”;坚决抵制智能武器的开发和应用,严格限制智能产品使用武器的能力;注重专能机器人的研发,限制全能机器人的设计,消除当机器人具有自我或反思能力时毁灭人类的可能性,始终将人机关系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人类的手中。
智能时代将对人类整体幸福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首先,智能时代可能导致失业率飙升,贫富差距加大。其次,智能时代的偏见或歧视频现。尤为危险的是,人工智能可能强化所习得的偏见,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而不能像人一样有意识地去抵制或克服偏见。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偏见与歧视,应在工程实践中始终做到:坚持公平原则,在工程设计或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平等;坚持正义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为出发点,让智能产品造福全人类而不是仅为少数人服务;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还应对工程实践导致的利益受损方包括自然在内给予必要的爱护与补偿。
智能当道,未来已来。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并不仅囿于以上伦理责任,应立足长远,并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直面问题、团结协作,积极担负起应有的伦理责任,为实现人机和谐共处,增进人类福祉而努力。
(摘编自邱德胜《智能时代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当承担起自身的伦理责任,为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目标而努力。
B.在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及监督等环节,工程师要承担起保护人类隐私的伦理责任。
C.工程师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要避免智能产品伦理缺位,掌握人机关系的主导权。
D.人工智能无法有意识地抵制或克服习得的偏见,因而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智能时代带来诸多不利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工程师应当主动担负的伦理责任。
B.文章第二段辩证分析了智能技术的两面性,旨在论述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利能纠弊。
C.文章第三段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在智能时代工程师如何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
D.文章论述了工程师承担伦理责任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措施,全文论证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能技术具有两面性,其积极的正面作用能避免智能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B.只要机器人行事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强人工智能就不会威胁人类生命。
C.工程师即使坚持公平正义原则,也难免会造成少部分人或自然在内的利益受损。
D.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具有忧患意识,在产品开发和应用时应努力化解技术风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瑾:襟抱谁识?
耿 立
①在2011年的第一天,人生第一次路过杭州,从岳庙出来的沉重,暗合了灵隐的香烟。我坐上一绍兴的小伙出租车,要看西湖,谁知他把我们掷到一片有水的地方,其实这里在办丝绸展,并不是真正的西湖,我和朋友自嘲,阿Q的后代一阔脸就变,在城里早已褪净了乡间可爱的淳朴。
②今天的西湖少了风苦水寒,这冬日的午后,我从走过秋瑾灵柩的这个桥头走过,我想到,也是在光绪三十三丁未年的正月间,秋瑾与女友徐自华一起,在冬日的杭州,两人登临凤凰山吊南宋故宫遗址,登高送目,正故国的冬日,那时的西湖是萧杀,正如当时的国运。
③在寒冷中挺风而立的才三十二岁的奇女子,如一枝寒冬的梅,横斜在冬日,不是疏影黄昏,而是如瘦铁的枝干,在顽强对抗着孤冷。我知道秋瑾是喜爱梅花的,她笔下的“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抑或就是她的影写,秋姿态,梅精神。
④先初,我接触到秋瑾被捕时的文字,是说用枪激烈抵抗的,但后来知道血写的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墨写的秋瑾持枪拒捕的事实。陶成章《浙案纪略》回忆,得知安庆事败后,执报纸坐泣于内室的秋瑾“不食亦不语”,“有劝之走者,不问其为谁何”。此后杭州女师同学劝其避难,秋瑾的最后回答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⑤清军到大通学堂前门时,学生仍劝秋瑾从后门乘船渡河,“瑾不应”,不走不避,决心殉难。其时以身相殉的秋瑾,一袭白衫,坐在楼上,静等着那最后时刻的到来。
⑥被捕后的秋瑾,被关在山阴监狱,绍兴知府贵福要县令李钟岳严刑拷问,希望获得有用的一二线索。
⑦第二天的午后,雨脚如麻,虽是夏日却有种凄风苦雨的味道。雨落在青藤的胡同,雨落在人去楼空的大通学堂;雨落在闹市轩亭口,雨落在乌篷船,雨落在岸旁的乌桕树上。这一切都在雨中有了凄迷,有了不祥。
⑧李钟岳恪守着自己的良知和底线,没有动刑,没有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秋瑾提笔仅写一“秋”字,如指顶大。李钟岳令再写,秋瑾沉思片时,好像看到储存在天际的云和雨,越来越凝聚,越来越饱满,突然一声长啸,那氤氲就跃下云层,独立纸上:
秋风秋雨愁煞人
⑨在秋瑾的事上,贵福本是存有私心,借刀于李,因其“雅不欲冒杀士之名”,故假手李氏。这时的李钟岳的内心,如虫子在啮咬,他感到了无力,他向秋瑾惭愧地说:“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谅之也。”
⑩当秋瑾系狱,亲属恐遭株连,逃避进深山;当秋瑾轩亭而殉,秋家就无人收尸,而遗骨由绍兴同善局草草成殓,槁葬绍兴府城卧龙山西北麓。
11秋瑾的死和血,硌痛了一些有良知的人,她激怒了民族久已蛰伏的良知,一个女人的死使一个民族的男子蒙羞,秋瑾让麻木以惊醒,给踉跄以力气,让无情以热血,给铁石以恻隐,为冥作光,为旱作润,为良知作愤慨。在晚清的年代里,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气,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气。
12法国诗人雨果有一首赞颂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诗人米雪尔的诗,题目是《比男人伟大》。面对秋瑾这样的有奇行的女性,还能有什么有“比男人伟大!”更恰切的词语去描写秋瑾吗?在1903年的中秋节,丈夫叫秋瑾准备晚宴要请客吃饭,谁知他自己却在晚宴前被人拉走去吃酒了。中秋之夜,秋瑾独自一人面对一桌酒菜,天上一轮明月,只有对影三人,于是,她换上男装,毅然到一个戏园去看戏。当丈夫得知秋瑾身着男装去戏园看戏,不禁勃然大怒,竟然动手打了秋瑾。
13拳脚侮辱,所谓的家法和夫权已使这位比男人伟大的女子忍无可忍,如娜拉一样走出家门。于是在朋友吴芝瑛纱帽胡同的宅第里,就诞生了和岳飞相媲美的《满江红》词章: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游览杭州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淡漠,引出下文对秋瑾的叙写。
B.第⑦段运用排比手法描写苦雨,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秋瑾当时心境。
C.写李钟岳,通过其言行表现出当时具有良知和做人底线的旧官吏对革命者秋瑾的同情。
D.文章写法国诗人雨果赞美女英雄米雪尔“比男人伟大”,衬托了秋瑾的男人气和英雄气。
5.文中说“在晚清的年代里,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气,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作品以《满江红》结尾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古籍是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重要标志,文化大国的历史和文化大部分都在古籍当中。中国古代的文献非常丰富,从这些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看到遥远先人的身影,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辨认出他们一步步前行的脚印。回望来时路,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明白我们要向何处去,而古籍整理正是一项继承和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古籍整理是专指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的工作,它使新出版本便于现代人阅读。古籍整理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存亡继绝”的工作,它不仅向人们展示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保留历史,让人们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仍能把握住民族发展的脉络,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参与世界文化交流。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文化周刊》2018年9月19日)
材料二:
8月28日,第33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昆明举行。1958年,在党和国家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从此开启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古籍整理图书近3.6万种,近90%的古籍图书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的。近年来,《中华大典》《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大中华文库》等一大批重大出版工程的实施,还有许多地方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文学艺术作品的整理出版,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
当前古籍整理出版的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古籍整理大多流于一般性的整理,参与古籍整理的专业人才仍然不足,鲜有《史记》三家注,《四库提要辩证》那样的精品和权威的古籍整理著作。随着整理的深入,浩如烟海的古籍资料越来越不便于人们的查阅,传统的古籍整理方法由于投入大、周期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华古籍的外译度普遍不高,对国际汉学界古籍整理的优秀成果重视不足。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数量质量大幅提升我国古籍整理出版迈上新台阶》,2018年09月05日)
材料三:
走进新时代,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党和国家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高度重视,让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拥有走向更加繁荣与发展的机遇。
6月16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了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奖掖了一批优秀工作者,有年逢80的裘锡圭先生,有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古籍整理工作要赢得尊重,离不开优秀古籍整理者的付出。
7月20日,《中华大典·历史典》编纂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举行。这是第一次按照现代学术理念对涉及中国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完整地收集、整理、排比和编纂的古籍整理大典。
日前,中华书局正着力打造中华传统文化大数据中心和国家级古籍整理出版资源平台,再造一个“线上中华”,此前已经上线的“中华经典古籍库”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实现了多功能服务,用户不仅能浏览、阅读、定制资源,在线编辑、下载、写作!还可以进行全文检索、深度检索和个性化检索。
(摘编自光明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古籍保存了中国大部分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重要标志。
B.古籍整理连接着历史与现实,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保存与交流有重要意义。
C.1958年我国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开启了近代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
D.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古籍图书数量庞大,其中近90%是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的。
8.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则材料介绍了古籍整理的意义和我国古籍整理工作近60年来的成就。
B.各种古籍整理出版活动的开展,表明了我国对古籍整理工作越来越重视。
C.当前我国古籍整理工作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已经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
D.“中华经典古籍库”上线,使古籍从书页走向屏幕,更方便了人们的检索。
9.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当前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存在的问题?请简要概括。(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