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8-12-27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的名言,并得到朱熹、吕祖谦以及众多帝王将相的高度赞赏。张载之志堪称具有崇高的学术担当,然而“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思想方法注定了理学家们没有也不可能“为万世开太平”。反思张载之志的成败得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理学的最大弊端就是虽有学术担当,也不乏人文情怀,却没有科学精神。比如,理学家们将“天地”解释为尊卑等级关系,宇宙万物也都有尊卑等级,如天冠地履、星空列阵、大雁成行、羊羔跪乳等都反映尊卑等级,然后依据“天人合一”论证三纲五常符合“自然之理”。这种缺失科学精神的“人文情怀”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造成了“以理杀人”的社会现象。宋元之后,理学占据社会思想意识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古代文明却从鼎盛走向衰落。在应对民族内争或外敌入侵方面,中原政权的统治者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与时俱进、改革变法、富国强兵的欲望、能力和进程都受到四书之学的严重抑制。当西欧的精英们致力于创新文化、发展科学、变革社会的时候,中国的精英们却把“为往圣继绝学”“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当作“为万世开太平”的灵丹妙药,大大延误了中国的发展。当下,有些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是人文情怀有余、科学素养不足,研究中不注重证据,一些研究成果在形式逻辑上经不起分析,至于历史逻辑、辩证逻辑就更谈不上了。正是由于科学素养的不足,一些观点明显简单化,一些观点甚至可以说有害无益。可见,缺失科学素养的人文情怀会带来很多问题。
近年来,学术界和学校一直强调人文情怀的培养、道德的培育,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只是强调道德教育、国学教育,而没有把培养科学素养摆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精神,那就会出现很多偏差。
就立人而言,立德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德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德。科学素养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可以说,实事求是是人类一切优秀素养之本。一个能将实事求是精神融入灵魂、植入骨髓的人,一般而言其道德情操、人文情怀和其他素养也不会差。因此,我们不能将培养科学素养与培养人文情怀对立起来,二者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才与德的关系,某些科学素养其实就是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科学素养是培养人文情怀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手段,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必然包含人文情怀教育的成分,也是可以立德的。所以,从小学阶段就应重视科学常识教育,使学生养成基本的科学素养;从小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何强化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素养,是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科学教育搞好了、科学素养提升了,人们才能增强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正确对待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摘自张分田《科学素养是立德的基础》——人民日报6月16日版,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载有崇高的学术担当,也有伟大的志向,但“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思想方法既不可能实现“为万世开太平”的目标,也使其人生失败。
B、三纲五常是为了调整尊卑等级关系,理学家认为其符合“自然之理”的依据是“天人合一”,这是理学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
C、造成“以理杀人“的社会现象是因为理学的“人文情怀”缺少科学精神,可见,没有科学精神的人文情怀很难实现社会的文明理性。
D、宋元之后,理学占据社会思想意识的统治地位,统治者和百姓丧失了与时俱进、富国强兵、改革变法的欲望,中国从鼎盛走向衰落。
答案:C 。(A项错在“理学思想使其人生失败”,原文只是强调“没有也不可能“为万世开太平”并没有说张载失败;B项错在“理学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这是错误推断,依据“天人合一”其实是理学家们片面择取对理学有利的思想;D项错在统治者和百姓丧失了与时俱进、富国强兵、改革变法的欲望,原文的表述是“受到理学思想的严重抑制,并没有丧失欲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历史和现实出发,着重论证了忽视科学素养培养的危害,提出了强化科学教育、提升科学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的看法。
B、理学家认为,天冠地履、星空列阵、大雁成行等自然现象都具有尊卑等级,按照天人合一的原则,用三纲五常调整社会关系符合自然之理。
C、当代某些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研究成果经不起逻辑分析,一些观点简单化甚至有害无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他们注重人文情怀。
D、对于立德教育,文章认为中国历史和现实都重视人文情怀的培养,但中国古代文明的衰落,进而论证了“实事求是”是养德之本。
答案:C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此类学者科学素养不足,而不是注重人文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宋代理学家具有学术担当和人文情怀的同时具有科学精神,那么他们在实现个人抱负的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古代文明的持续发展。
B、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不是简单的才与德的关系,有些科学素养就是德,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就是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立德的过程。
C、实事求是是人类一切优秀素养之本,实事求是科学素养也是一种德,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其道德情操、人文情怀以及其他素养一般也不会差。
D、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在小学阶段抓科学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答案:B。(B项错在“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就是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原文的表述是“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必然包含人文情怀教育的成分”,“包含”不等同于“就是”,不能扩大范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复仇
刘平
矮坨一动不动趴在那块布满青苔的岩石后面,警觉的目光盯着前面不远那片箭竹林。他肯定那只熊瞎子就在里面,打了几十年猎,矮坨追踪猎物的经验十分丰富。旁边林子里,几只兔子悠闲地啃着青草,松鼠在松枝间跳跃,可因为那只熊瞎子闯入了矮坨警觉的网,矮坨对兔子松鼠之类的小动物就不感兴趣了,他手中猎枪的枪口一直瞄着前面那片箭竹林。
“狗日的!你的死期到了!”矮坨想,有些兴奋。
矮坨就靠手中的猎枪喝酒吃肉和到山下镇上享乐,那些兔子、野鸡、松鼠之类的小动物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他们常常鲜血淋漓被绑上腿挑在猎枪管上,晃晃悠悠变成矮坨的下酒菜或被弄下山换成钱。而那只熊瞎子就不一样了,熊掌、熊胆、皮毛、还有肉,那是一大堆现大洋。是猎人,就会眼红。
那只狡猾的熊瞎子多年来一直在这片山林里游荡,矮坨和另一个叫坑头的猎人曾经联合起来围剿它,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围剿都失败了。在最后一次围剿中,矮坨瘸了一条腿,那天傍晚他心生一计扮成熊瞎子引诱那家伙,却被坑头开枪打中左腿。
在这片大山里,矮坨和坑头的两个最有经验的猎人,他们常常一起喝酒吃肉交流心得,关系密切得像两兄弟。开始,矮坨认定坑头那一枪是故意的,他想独吞那只熊瞎子!可坑头赌咒发誓自己不是故意的,他真的把他当成熊瞎子了。矮坨说:“你哄鬼吧!”
三个月后的一天上午,坑头独自一人就去找那家伙复仇,结果被那家伙咬断了喉管。
坑头的坟就在矮坨身后的林子里,清明那天,矮坨去给坑头烧了一大堆纸钱。矮坨烧纸钱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他有些怀疑坑头那一枪究竟是不是故意的?坑头死了,这件事就成了永远的谜,矮坨心里不想再纠缠这个问题,他知道这片山林里少了一个顶尖的猎人,那只熊瞎子就属于他一个人的了。一大堆现大洋,他可以在小镇上买房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那只熊瞎子大摇大摆从箭竹林里走出来了。矮坨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那家伙,它大得像头牛犊,嘴张着,矮坨仿佛闻到了一股血腥气。熊瞎子没有意识到一支黑洞洞的枪口正瞄着它,它悠闲地在那里晃悠,这儿闻闻,那儿看看,一只蝴蝶飞到它面前,它还伸出一只爪子去拍。“畜生!你的死期到了!”矮坨又想,心里愈发兴奋了。
矮坨觉得命中注定该自己发财,他和坑头联手围剿了那么多次都没有成功,而且坑头还把命丢了,今天,熊瞎子却自己往他的枪口走来!矮坨只要一扣动扳机,他和坑头的恩怨就彻底烟消云散了,啊,对了!小镇上那个满脸络腮胡的餐馆老板看到熊掌不知道有多高兴哪,嗯,不能轻易卖给他,要狠狠敲他一笔!
那只熊瞎子还在那儿悠闲地玩耍,它把一丛白色的野花拔了起来,放鼻子上闻闻,又扔了。它似乎又对旁边树干上的一团蘑菇产生了兴趣,伸出一只爪子去拍。就在这时候,矮坨扣动了扳机!
“砰——!”
野兔、野鸡、松鼠们惊得四下逃窜,一股刺鼻的硝烟味弥散开来。可熊瞎子没有倒下,它肚子上淌着血愤怒地朝这边冲来。
瘸了一条腿的矮坨还没来得及重新装弹,熊瞎子以愤怒地向他扬起了巴掌。矮坨感到脑袋被猛击了一下。
那一瞬间矮坨还有一点意识,他突然想到了坑头,感到后悔不已!熊瞎子扑咬坑头的时候,他其实就在附近,那天他也在悄悄追踪熊瞎子。熊瞎子带伤跑到坑头面前时是他很好的开枪机会,那家伙脑袋的侧面正对着他的枪口。可他没有开枪,因为坑头打他的那一枪。
那天,只要矮坨开枪,就可以救坑头的命。
“完了!”矮坨绝望地哀鸣,可没有人能够听见了。
拍昏了矮坨,熊瞎子又一巴掌将地上那杆猎枪拍成两截。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就刻画了矮坨与熊瞎子对峙的惊险场景,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让读者与人物的心一起跳动,起到了扣人心弦的效果。
B、矮坨和坑头两个经验丰富的猎人原本是一对亲密的好朋友,但他们却因为一只熊瞎子闹掰了,因为他们都想独吞那只熊瞎子。
C、矮坨清明节去给坑头烧纸时不想再纠结坑头那一枪究竟是不是故意的,这一心理描写表明他已经放下了仇恨,原谅了同伴。
D、小说写了矮坨猎杀熊瞎子失败的故事,小说通过大量的对矮坨的心理描写推进故事情节,在叙述过程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答案: D(A项,小说开篇只是描写了矮坨伏击熊瞎子的场景,并没有“对峙”的“惊险”。
B项,“却因为一只熊瞎子闹掰了,因为他们都想独吞那只熊瞎子”错误。“坑头想独吞熊瞎子”只是矮坨的猜测。C项,矮坨没有放下仇恨和原谅同伴,他不想再纠结只是因为他想到能够独吞熊瞎子,十分兴奋。)
5、小说在刻画矮坨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贪得无厌。他一直想独吞熊瞎子,还未打到猎物就想着很敲餐馆老板。②狭隘多疑。和坑头联合围剿猎物时受伤,一直怀疑是同伴故意加害。③自私冷酷。同伴被熊瞎子扑咬,他就在附近却不施救。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6、作者在矮坨生命垂危时插叙他对坑头见死不救的情节,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案:①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性。坑头被熊瞎子扑咬时,矮坨没有出手相救,而此时他被熊瞎子攻击也无人救援,插叙昭示了一种因果报应,正是矮坨自己害了自己。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矮坨曾与坑头是生活中的兄弟,围猎时的伙伴,但因为利益,在熊瞎子扑咬坑头时冷眼旁边,甚至在之后并没有愧疚和不安,将人性的复杂暴露无遗。③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正当读者为矮坨将被熊瞎子所伤而感到揪心时,忽然宕开一笔写坑头死的真相,插叙揭露了人性的阴暗,给读者以强烈冲击,引发读者深思。④这段插叙让情节更紧凑、内容更丰富。文章开头提到了咬死坑头,结尾提到熊瞎子攻击矮坨,前后照应,并且为矮坨的死提供了合理性,有因果关系。【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解决了一批重大环境问题。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渐推进。此外,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积累,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为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强大动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阶段。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根本上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25日)
材料二:
因为10多年前堆放工业固废造成环境污染,浙江衢州的瑞力杰公司日前被法院判决支付124万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家公司的污染行为,最早是县环保局在环境大整治中发现的,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将工业固废运走。固废是运走了,但留下的污染远远没有消除。当地检察院发现这一线索后,又对该公司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
以往,由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缺乏明确受损利益主体,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企业欠下的环境债就没法追讨,很多都不了了之。2017年7月《民事诉讼法》修改,检察机关可以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对污染行为构成了极大的震慑。
据媒体报道,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均有检察机关 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针对的都是污染环境行为。而以往,涉及国有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缺乏明确索赔主体,导致企业留下的污染,往往要政府埋单治理。而现在,这些情况都大有改观。
(摘编自智春丽《环境债,休想赖》,人民网)
材料三:
在海口,很多党员干部对“三句话”耳熟能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美舍河是海口的“母亲河”,全长约16公里,穿城而过,流域面积19.4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前,美舍河也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美舍河的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变成“臭水河”,不仅影响了沿岸居民生活,也影响到海口的发展和城市形象。多年来,海口对美舍河的治理一直在进行,主要通过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传统模式,但效果始终有限。
2016年年底,海口市全面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摒弃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美舍河,逐步恢复了本来的“颜色”,再现了水清、景美、白鹭飞,不仅贏得市民的良好口碑,还赢得各界的广泛点赞。2017年8月,美舍河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近日又荣登由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光荣榜”,成为海口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仅有美舍河。位于三角池片区的东西湖,享有“海口之眸”的美誉。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不少“闯海人”都聚集于此开始他们的闯海梦。后因长期受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2017年5月,海口全面展开东西湖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水生态建设”等方法,重建东西湖水生态。同年11月,启动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项目,仅用了120天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修复了城市记忆,打造了一个“最海口”的休闲文化体验圈。
(摘编自《海口日报》,2018年6月26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些年来,我国在重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但是生态环境面临的重污染等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B、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物质、技术和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有力保障。
C、瑞力杰公司由于之前对环境造成污染,被法院判决支付高达124万元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一案件对促进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D、与美舍河相似,享有“海口之眸”美誉的东西湖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最终都焕发出生机活力,恢复了昔日的美丽,堪称生态治理的典范。
答案:B。“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 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表述不当。原文说的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渐推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B、过去那种由于缺乏明确的受损利益主体和公益诉讼主体而导致欠下环境债的企业没法被追讨的现象,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将会得到极 大改变。
C、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样,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遭到严重污染,还给沿岸居民生活、地区发展带来过不利影响。
D、由“臭水河”到海口生态名片,美舍河的变化说明治理河流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考虑多种生态要素,摒弃不合理的治理方式。
答案:C。(“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样”中与“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样于原文无据。)
9、以上三则材料都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展开报道,但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从国家层面对我国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总体介绍,强调了当前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历史机遇。②材料二以瑞力杰公司为反面教材,侧重从法律方面介绍了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中民事公益诉讼主体不明确的情况大有改观。③材料三以美舍河和东西湖为例侧重从正面介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典型案例以及取得的显著成绩。
(以上内容每点两分。其中答出从国家层面、反面、正面各1分,结合每则材料进行分析1分,共计6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