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中学2019届高三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9-01-14
江苏省兴化中学2019届高三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刘歌案和章颖颖案再次让孩子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中国父母们感到 ,中国基础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问题经由这件事 得淋漓尽致,面对当今这个 的社会,“不要和陌生人讲话”或许不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传闻。
A.鞭长莫及 暴露 波谲云诡
B.绠短汲深 曝光 波谲云诡
C.鞭长莫及 曝光 光怪陆离
D.绠短汲深 暴露 光怪陆离
1.A 【解题思路】 绠短汲深: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根据语境,这里是指远,而不是深,因此应该用“鞭长莫及”。暴露:指露在外面,无所遮蔽。曝光:指丑闻隐私公开。这里并非指隐私,而是问题,因此用“暴露”。波谲云诡: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光怪陆离:形容色彩繁杂,形象奇异。此处语境主要强调社会 情况变幻莫测,而不是说色彩繁杂奇异。综合分析,应该选 A。
2.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园林题名对观赏者来说是一种“有意图”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浇水种菜早晚有饭菜吃,这就是无所作为的人的工作了。
而且蕴意深邃,让人回味无穷。
其隐晦表达了另一层含义:从政者是拙笨人干的事。
这些文字往往经过推敲,与环境非常贴切。
如拙政园取自古人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直接反映或间接影射出景观本身的内容或主题。
A. B.
C. D.
2. D 中的“这些文字”紧承开头“‘有意图’的文字”,所以排除A、B项。紧承并照应开头“园林”,紧承,是对“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的解说,而又是对“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解说,即总说,举例说明。所以选D项。
3.下列对联与历史人物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A.陆游 徐霞客 杜甫 陶渊明
B.辛弃疾 徐霞客 杜甫 李白
C.辛弃疾 沈括 白居易 李白
D.陆游 沈括 白居易 陶渊明
3. D 第一幅对联上联,“宦游西蜀”指陆游曾经入蜀八年,辛弃疾没有去过蜀地;下联主要提诗,辛弃疾的成就主要在词。因此第一幅说的是陆游;第二幅“梦里溪山”指《梦溪笔谈》,是沈括主持编订的,因此第二幅说的是沈括;第三幅提到“新乐府”,白居易曾经发起新乐府运动,也曾经在杭州为官,建过白堤,因此第三幅说的是白居易;第四幅提到酒,还有篱,因此说的是陶渊明。应该选 D。
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若一味地把人和宇宙分而观之,人是人,宇宙是宇宙,这脑筋就怕要永远伤下去。譬如一只花瓶,不小心摔下几块碎片,碎片的边缘尽管参差诡异,拿来补在花瓶上也肯定严丝合缝。而要想复制同样的碎片或同样的缺口,比登天还难。
A. 任何部分之于整体,或整体之于部分,都必定密切吻合。
B. 任何个体都离不开整体,人和人之间必须密切配合。
C. 单个的人也是小宇宙,要重视个人的魅力与力量。
D. 个人与宇宙,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
4. A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若一味地把人和宇宙分而观之……”从反面说明,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然后借助花瓶与碎片的关系阐明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A 项的表述是正确的,能够站在整个语段的整体去考虑。B 项理解偏了,只强调个体之间的密切关系;C 项的理解也偏了,只强调个体的魅力与力量;D 项说到了部分与整体这两个方面,但是都强调了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曾巩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在肃宗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又为御史唐所构,连辄斥。李辅国迁太上皇居西宫,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辄斥。代宗时,与元载争论是非,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又辄斥。杨彦、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连斥之,犹不满意。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是时公年七十有七矣。
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当公之开土门,同日归公者十七郡,得兵二十余万。由此观之,苟顺且诚,天下从之矣。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小人继续任政,天下日入于弊,大盗继起,天子辄出避之。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观望。能居其间,一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盖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则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学问文章,往往杂于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乎理,及其奋然自立,能至于此者,盖天性然也。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与。维历忤大奸,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终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观公之大也。
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顾回隐,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恶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杀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欤?
今天子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知抚州聂君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抚州林君,相与慕公之烈,以公之尝为此邦也,遂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过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至也。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欤!今州县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复议。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为御史唐所构 构:图谋
B.载欲有所壅蔽 壅:蒙蔽
C.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 垂:接近
D.闻其烈足以感人 烈:忠烈事迹
【参考答案】A ( 构:陷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颜真卿因为触犯杨国忠而被贬为平原太守,但当安禄山叛乱后,他仍然和常山太守
颜杲卿攻打叛军的后路,使叛军不能“直窥潼关”。
B.聂、林二人能建祠纪念颜公,用以感化当世之人,做法令无法涉及的事,这真可以说是
表达了颜公的心志。
C.在朝中大臣大多畏缩观望的情况下,能有一次得罪当世权臣,因此而丢官不后悔的人是
很少的,但颜真卿却能再三忤于世而不悔。
D.孔子厌恶那些浅陋的人,认为他们不能很好地侍奉君主,而赞扬那些杀身成仁的人,而
像颜公,正是孔子所称道的仁者。
【参考答案】B (“这真可以说是表达了颜公的心志”错误,原意是二人都可以称得上有崇高志
向的人。)
7.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5分)
(2)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5分)
【参考答案】(1)李希烈攻陷汝州后,卢杞就派颜公到李希烈那里去招抚,李希烈开始还因颜
公的言论而感到惭愧,最终还是将颜公勒死了(或:最终还是用绳子勒死了颜公)。(5分,“陷”“惭”“卒”“缢”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唯独聂、林二人能追念颜公的大节,尊敬他,建祠纪念他,用以感化当世之人,做法令没有规定的事,这是可以称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关键点:“祠”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建祠堂”;“风”译为“教化”“感化”;“为”译为“做”;“是”译为“这”,判断句。)(5分)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颜鲁公的形象特征。(4分)
目光长远、忠诚正直(“忠诚”“正直”答出一点即可)、笃信大道、功业赫赫
译文:
被追赠为司徒的鲁郡颜公,名真卿,在唐朝为太子太师,和他的堂兄杲卿,都为保持崇高的节气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颜公的忠烈。当初,颜公因为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安禄山叛乱后,他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贼军之所以不能长驱直入潼关,就是因为颜公与杲卿阻挡了他们的势头。肃宗再位时,颜公屡次直谏,宰相不高兴,颜公被贬离开朝廷。颜公又被御史唐旻陷害,一连几次遭到贬斥。李辅国逼太上皇迁往西宫居住,颜公首先带领百官请安问候起居,又当即遭到贬斥。唐代宗时,颜公同元载争论是非,元载想蒙蔽皇帝,颜公上书竭力陈说自己的主张,又当即遭到贬斥。杨炎、卢杞相继在德宗时担任宰相,更加讨厌颜公的所作所为,接连贬斥他,还不满意。李希烈攻陷汝州后,卢杞就派颜公到李希烈那里去招抚,李希烈开始还因颜公的言论而感到惭愧,最后还是将颜公缢杀了。这时颜公已经七十七岁了。
天宝年间,多年没有战争了,天下太平。安禄山谋反后,天下人无不感到震惊。唯独颜公以小小的平原郡,挫败了敌军的攻势。四面八方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恐后地奋起响应。唐朝最终能够振兴,就是颜公在为之倡导啊。当颜公大开土门要塞时,当天归附他的就有十七个郡,军队有二十多万人。由此看来,只要顺应形势并有诚心,天下人都会服从他。从此以后一直到颜公死去,将近三十年,小人连续执政,天下日趋混乱,大盗接连不断地起来谋反,天子常常外出避难。唐朝在朝中的大臣,大多畏缩观望。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一件事得罪当世权臣从而丢官却不后悔的人,是很少的。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当世权臣,因而丢官却不后悔的人,几乎是没有的。至于刚起来又跌倒有七八次之多,终至丧命却不后悔的人,天下只有一人,就是颜公。颜公的学问文章,往往混杂道教、佛教的说法,不是都合于儒家的伦理,至于他奋起自立,能达到这样的境地,大概是由于天性如此吧。所以,仅从颜公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死,并不足以看出颜公的伟大。为什么呢?因为到了大势已去,在道义上不得不死的时候,即使只有中等才德的人也会努力做到这样,何况像颜公这样自信的人呢!颜公多次触犯大奸臣,遭贬受害七八次,而始终丝毫不顾虑自己的死生祸福,不是笃信大道的人是不能如此的,这才足以看出颜公的伟大。
世间安定与混乱不同,而读书人的为官与去职选择也有差异。比如伯夷的清廉避世,伊尹的以天下为己任,孔子在时局动荡中的奔波,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原则。已经把自己与古代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相比,却还要瞻前顾后、回避隐藏,以讨好世俗,难道可以吗?所以孔子厌恶那些鄙陋浅薄的人,认为他们不能很好地侍奉君主,而赞扬那些杀身成仁的人。像是颜公(这样的人),不正是孔子所称道的仁者吗?
宋仁宗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抚州知州聂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苏州林慥,共同仰慕颜公的忠烈,因为颜公曾在此地任职,于是就在抚州建立祠堂纪念他。祠堂建成后,两人来拜访我,并对我说:“希望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我认为颜公的赫赫业绩不可尽说,本来就不在于祠堂的有无,但人们对颜公的向往之情难以表达,如果没有祠堂就不能尽情地表达他们的仰慕之情了。光听到他的忠烈事迹就足以让人感动,更何况到他的祠堂拜祭,亲身感受他的熏陶呢?现在州县的政事,凡不属于法令规定的,世人一般就不再提及了。唯独聂、林二人能追念颜公的大节,尊敬他,建祠纪念他,用以感化当世之人,做法令无法涉及的事,这真可以称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9. 上阕开头的“春入武陵溪”一句有什么作用?
10.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9. 内容上,化用了“桃花源”典故(1分),暗示自己对远离现实的美好世界的向往(1分);结构上,呼应前句(1分),揭示了“瑶草一何碧”的原因(1分),引出下文对“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美丽春景的描写(1分)。
10. 表现了词人对高洁志行的追求; 表达了缺乏知音、无人理解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表明对超凡脱俗之物的欣赏和对浮世俗物的不屑; 体现了他想逃避现实却又不甘的矛盾和无奈。(每点2分,3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钉头磷磷, 。 (杜牧《阿房宫赋》)
(2)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 曲罢曾教善才伏, 。(白居易《琵琶行》)
(4)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
(5) 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6) 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7) 一箪食, ,在陋巷。(《论语·雍也)
(8)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菜根谭》)
(1)多于在庾之粟粒 (2)哀吾生之须臾(3)妆成每被秋娘妒 (4)众人匹之
(5)甲光向日金鳞开 (6)拄杖无时夜叩门(7)一瓢饮 (8)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刘歌案和章颖颖案再次让孩子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中国父母们感到
A.鞭长莫及
B.绠短汲深
C.鞭长莫及
D.绠短汲深
1.A
2.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园林题名对观赏者来说是一种“有意图”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浇水种菜早晚有饭菜吃,这就是无所作为的人的工作了。
而且蕴意深邃,让人回味无穷。
其隐晦表达了另一层含义:从政者是拙笨人干的事。
这些文字往往经过推敲,与环境非常贴切。
如拙政园取自古人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直接反映或间接影射出景观本身的内容或主题。
A.
C.
2. D
3.下列对联与历史人物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A.陆游
B.辛弃疾
C.辛弃疾
D.陆游
3. D
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若一味地把人和宇宙分而观之,人是人,宇宙是宇宙,这脑筋就怕要永远伤下去。譬如一只花瓶,不小心摔下几块碎片,碎片的边缘尽管参差诡异,拿来补在花瓶上也肯定严丝合缝。而要想复制同样的碎片或同样的缺口,比登天还难。
A. 任何部分之于整体,或整体之于部分,都必定密切吻合。
B. 任何个体都离不开整体,人和人之间必须密切配合。
C. 单个的人也是小宇宙,要重视个人的魅力与力量。
D. 个人与宇宙,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
4. A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曾巩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在肃宗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又为御史唐所构,连辄斥。李辅国迁太上皇居西宫,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辄斥。代宗时,与元载争论是非,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又辄斥。杨彦、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连斥之,犹不满意。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是时公年七十有七矣。
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当公之开土门,同日归公者十七郡,得兵二十余万。由此观之,苟顺且诚,天下从之矣。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小人继续任政,天下日入于弊,大盗继起,天子辄出避之。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观望。能居其间,一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盖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则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学问文章,往往杂于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乎理,及其奋然自立,能至于此者,盖天性然也。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与。维历忤大奸,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终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观公之大也。
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顾回隐,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恶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杀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欤?
今天子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知抚州聂君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抚州林君,相与慕公之烈,以公之尝为此邦也,遂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过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至也。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欤!今州县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复议。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为御史唐所构
B.载欲有所壅蔽
C.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
D.闻其烈足以感人
【参考答案】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颜真卿因为触犯杨国忠而被贬为平原太守,但当安禄山叛乱后,他仍然和常山太守
颜杲卿攻打叛军的后路,使叛军不能“直窥潼关”。
B.聂、林二人能建祠纪念颜公,用以感化当世之人,做法令无法涉及的事,这真可以说是
表达了颜公的心志。
C.在朝中大臣大多畏缩观望的情况下,能有一次得罪当世权臣,因此而丢官不后悔的人是
很少的,但颜真卿却能再三忤于世而不悔。
D.孔子厌恶那些浅陋的人,认为他们不能很好地侍奉君主,而赞扬那些杀身成仁的人,而
像颜公,正是孔子所称道的仁者。
【参考答案】B
向的人。)
7.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5分)
(2)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5分)
【参考答案】(1)李希烈攻陷汝州后,卢杞就派颜公到李希烈那里去招抚,李希烈开始还因颜
公的言论而感到惭愧,最终还是将颜公勒死了(或:最终还是用绳子勒死了颜公)。(5分,“陷”“惭”“卒”“缢”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唯独聂、林二人能追念颜公的大节,尊敬他,建祠纪念他,用以感化当世之人,做法令没有规定的事,这是可以称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关键点:“祠”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建祠堂”;“风”译为“教化”“感化”;“为”译为“做”;“是”译为“这”,判断句。)(5分)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颜鲁公的形象特征。(4分)
目光长远、忠诚正直(“忠诚”“正直”答出一点即可)、笃信大道、功业赫赫
译文:
被追赠为司徒的鲁郡颜公,名真卿,在唐朝为太子太师,和他的堂兄杲卿,都为保持崇高的节气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颜公的忠烈。当初,颜公因为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安禄山叛乱后,他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贼军之所以不能长驱直入潼关,就是因为颜公与杲卿阻挡了他们的势头。肃宗再位时,颜公屡次直谏,宰相不高兴,颜公被贬离开朝廷。颜公又被御史唐旻陷害,一连几次遭到贬斥。李辅国逼太上皇迁往西宫居住,颜公首先带领百官请安问候起居,又当即遭到贬斥。唐代宗时,颜公同元载争论是非,元载想蒙蔽皇帝,颜公上书竭力陈说自己的主张,又当即遭到贬斥。杨炎、卢杞相继在德宗时担任宰相,更加讨厌颜公的所作所为,接连贬斥他,还不满意。李希烈攻陷汝州后,卢杞就派颜公到李希烈那里去招抚,李希烈开始还因颜公的言论而感到惭愧,最后还是将颜公缢杀了。这时颜公已经七十七岁了。
天宝年间,多年没有战争了,天下太平。安禄山谋反后,天下人无不感到震惊。唯独颜公以小小的平原郡,挫败了敌军的攻势。四面八方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恐后地奋起响应。唐朝最终能够振兴,就是颜公在为之倡导啊。当颜公大开土门要塞时,当天归附他的就有十七个郡,军队有二十多万人。由此看来,只要顺应形势并有诚心,天下人都会服从他。从此以后一直到颜公死去,将近三十年,小人连续执政,天下日趋混乱,大盗接连不断地起来谋反,天子常常外出避难。唐朝在朝中的大臣,大多畏缩观望。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一件事得罪当世权臣从而丢官却不后悔的人,是很少的。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当世权臣,因而丢官却不后悔的人,几乎是没有的。至于刚起来又跌倒有七八次之多,终至丧命却不后悔的人,天下只有一人,就是颜公。颜公的学问文章,往往混杂道教、佛教的说法,不是都合于儒家的伦理,至于他奋起自立,能达到这样的境地,大概是由于天性如此吧。所以,仅从颜公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死,并不足以看出颜公的伟大。为什么呢?因为到了大势已去,在道义上不得不死的时候,即使只有中等才德的人也会努力做到这样,何况像颜公这样自信的人呢!颜公多次触犯大奸臣,遭贬受害七八次,而始终丝毫不顾虑自己的死生祸福,不是笃信大道的人是不能如此的,这才足以看出颜公的伟大。
世间安定与混乱不同,而读书人的为官与去职选择也有差异。比如伯夷的清廉避世,伊尹的以天下为己任,孔子在时局动荡中的奔波,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原则。已经把自己与古代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相比,却还要瞻前顾后、回避隐藏,以讨好世俗,难道可以吗?所以孔子厌恶那些鄙陋浅薄的人,认为他们不能很好地侍奉君主,而赞扬那些杀身成仁的人。像是颜公(这样的人),不正是孔子所称道的仁者吗?
宋仁宗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抚州知州聂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苏州林慥,共同仰慕颜公的忠烈,因为颜公曾在此地任职,于是就在抚州建立祠堂纪念他。祠堂建成后,两人来拜访我,并对我说:“希望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我认为颜公的赫赫业绩不可尽说,本来就不在于祠堂的有无,但人们对颜公的向往之情难以表达,如果没有祠堂就不能尽情地表达他们的仰慕之情了。光听到他的忠烈事迹就足以让人感动,更何况到他的祠堂拜祭,亲身感受他的熏陶呢?现在州县的政事,凡不属于法令规定的,世人一般就不再提及了。唯独聂、林二人能追念颜公的大节,尊敬他,建祠纪念他,用以感化当世之人,做法令无法涉及的事,这真可以称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9. 上阕开头的“春入武陵溪”一句有什么作用?
10.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9. 内容上,化用了“桃花源”典故(1分),暗示自己对远离现实的美好世界的向往(1分);结构上,呼应前句(1分),揭示了“瑶草一何碧”的原因(1分),引出下文对“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美丽春景的描写(1分)。
10.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钉头磷磷,
(2)
(3) 曲罢曾教善才伏,
(4)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5) 黑云压城城欲摧,
(6) 从今若许闲乘月,
(7) 一箪食,
(8)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1)多于在庾之粟粒 (2)哀吾生之须臾(3)妆成每被秋娘妒 (4)众人匹之
(5)甲光向日金鳞开 (6)拄杖无时夜叩门(7)一瓢饮 (8)漫随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