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安徽歙县中学2019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9-03-02
安徽歙县中学2019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戏曲产生于民间,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民间美术中的木版年画、窗花剪纸、纸扎糖塑、服饰刺绣、泥人、葫芦雕刻、建筑彩绘和雕刻等,都有戏曲人物形象,其中戏曲脸谱艺术也是民间美术经常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基本上是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相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美术中感情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不一定符合科学规范,但却能传神写意。这样一来,脸谱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了。脸谱给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又给脸谱提供了可供吸取的丰富营养,而且民间美术为脸谱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戏曲人物形象(包括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
    脸谱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戏曲艺术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使富有民族性的脸谱艺术,更加辉煌灿烂。                             
(选自2011年2月《黄梅戏艺术》,有删节)
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戏曲脸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戏曲脸谱属于戏曲文化现象的范畴,其文化意蕴和历史内容都很丰厚。
B.戏曲脸谱作为一种文化语言,或供娱乐之用,或便于戏曲演员与观众对话。
C.戏曲脸谱有其约定俗成的含义,脸谱的不同色彩往往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D.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使戏曲脸谱中折射着诸多中国传统文化。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戏剧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戏曲脸谱可以用色彩表现人物性格、品德节操,同时承载着寓褒贬、别善恶、扬正气以及
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
B.戏曲脸谱和中国书法都有谱有法,在勾画、构图、笔法等三方面有相似之处,依次为程式
化特征、讲究布局、讲求节奏。
C.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了人物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
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D.戏曲脸谱艺术为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使戏曲人物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
多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是因为戏曲艺术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
术,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B.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大多是相同的,而那些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
都是自由发挥和再创造的结果。
C.戏曲艺术汲取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的长处和优点,又有所发展和创新,超越了文学艺术
和绘画艺术的高度,审美价值提升。
D.作为人类文化精品的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继承和发展好戏曲脸
谱艺术,它才能拥有更辉煌灿烂的未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19分)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神宗为太子出阁,兼校书。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国与首辅申时行善。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语侵吴中行、赵用贤,由是物议沸然。已而御史陈性学复摭前事劾国,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帝命鸿胪宣谕,始起视事。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复劾国,帝为谪可受官。国复三疏乞休,语愤激,帝不允。
性学旋出为广东佥事。先是,帝考卜寿宫,加国太子太保,改文渊阁,以云南功进太子太傅。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帝不允,命其子代。御史马象乾以劾中官张鲸获罪,国恳救,帝为霁威受之。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疏论台规,辞皆侵国。国愤,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伸方攻大学士王锡爵,公议益不直国。国性木强,遇事辄发。数与言者为难,无大臣度,以故士论不附。
明年秋,火落赤犯临洮、巩昌,西陲震动,帝召对辅臣暖阁。时行言款贡足恃,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不可复羁縻。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国疏辨,帝夺让俸。国、时行初无嫌,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让则时行门生也,故为其师报复云。
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国因言:“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争务攻击,致大臣纷纷求去,谁复为国家任事者?请申谕诸臣,各修职业,毋恣胸臆。”帝遂下诏严禁。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廷臣争请册立,得旨二十年春举行。十九年秋,工部郎张有德以仪注请,帝怒夺俸。时行适在告,国与王有屏虑事中变,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请。帝果不悦,责大臣不当与小臣比。国不自安,遂求去。疏五上,乃赐敕驰传归。逾一日,时行亦罢,而册立竟停。人谓时行以论劾去,国以争执去,为二相优劣焉。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卒,赠太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许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与首辅申时行善 善:交好          B.帝为霁威受之   霁:消除
C.辞皆侵国         侵:入侵          D.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 适:恰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帝不允,命其子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让则时行门生也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时行亦罢,而册立竟停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国曾乡试第一,并中进士,历任太子出阁、右赞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颇受帝王宠幸。
B.许国个性倔强,容易发脾气,喜欢与言论者争执,所以人们称申时行因为上疏劾论而离
去,许国因为争执而离去,这是两位相臣的区别所在。
C.奏请皇上重惩来犯之敌火落赤和在日本等外国入侵时建议皇帝严加禁止臣下恣意行事这
两件事,足见许国处理国事的智慧,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D.许国在申时行休假期间,引用先前的圣旨极力请求皇上举行册立典礼,此事引发皇上不
悦,许国自感不安,多次请求离去,最终皇帝才赐予他乘驿车回乡。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6分)
译文:                                
(2)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5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②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8.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答:                                                                   
9.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5分)
答:                                                               
四、(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2)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
(3)芳与泽其杂糅兮,             。                  (屈原《离骚》)
(4)       ,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5)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6)仰观宇宙之大,             。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大行不顾细谨,                 。                (司马迁《鸿门宴》)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