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山西省长治市2019届高三统一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9-09-18

山西省长治市2019届高三统一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书学,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书学也是如此。关于智识方面的学,主要是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即过去通称的“四都之学”,也有有关文字的学问,即小学,小学又分为:文字,音韵和训话,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小学,小学又融含于国学之中。所以,国学中的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
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阅读和用古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话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譬如现在我们常用“天真烂漫”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到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是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调疏,字法散乱。包世臣所说的“烂漫凋疏”,尽管谈的是笔法和墨法问题,本质却是书法美的问题,如果不用国学方法对“烂漫凋疏”进行训话学的辨析,就可能发生根本性误判,导致对书法美产生根本性误读。所以,研究书法美,必须立足于本土美学,必须用国学方法来研究。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美感体验,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而笔法的获得,又在于对人生、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即唐人张琭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要有向外和向内的追求,向外追求最后都归于向内追求,向外追求自然,于自然万物中获得关于笔法的学问,譬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担夫争道而悟笔法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这方面,古代书论多有描绘,但有些过于玄虚。当然,笔法也可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古代书论获得,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等于吃饭而不细嚼,必定是“囫囵吞枣”,学习和研究书法,更离不开人生体悟,没有这种精神,是万万写不好书法的。
所以,书学虽与国学息息相关,但国学只是方法和途径,研究美、探讨美,是书学研究的终极旨归,但这美,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美学,而不是西学体系中的美学,故美学又必须建基于国学之上。国学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实实在在地坐冷板凳,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
(摘编自来中原《国学与书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学属于美学范畴,而国学是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二者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B. 孙过庭《书谱》中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八个字,将“既看到古人,又写出自己”的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透了。
C. 书学的基础是字学,字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的作用,而辑校和注疏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 作者反对读书者“囫囵吞枣”,意在表明在笔法的获得途径中,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章开头即表明观点,然后对书法和国学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解说,引出了后文的论述。
B. 作者在第三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书学是靠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从这一点来说它属于国学范畴。
C. 文中举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体悟出笔法的例子,强调了书学需要向外追求自然。
D. 文章结构属于“总—分—总”模式,最后一段给出结论,再一次说明书学和国学虽有联系但并不等同。
3. 根据原文肉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学和国学是息息相关的,国学是书法研究最终探究的美学的基础,书法是国学研究的对象。
B. 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书法作品至高境界的“烂漫”用在书法上指笔法不好,说明当下已没人关注古书论。
C. 书学不仅是关于智识的学问,还是关于人生体悟的学问,对其研究既要加深认识,又要实践体悟。
D. 书学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但因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还需要向外追求自然,亲自体验。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错误。由原文倒数第二段中笔法也可通过……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必定是‘囫囵吞枣’”分析可知,作者意在表明在通过阅读古代书论来获得笔法的途径中,人生体悟是必不可少的,而并没有“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之意。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说明书学是靠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从这一点来说它属于国学范畴”分析有误,文章第三段中举孙过庭《书谱》的例子,说的是古书论需要用文献学方法,这种用文献学方法研究书法的学问属于国学范畴。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书法是国学研究的对象”错误,从文中“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研究书法美,必须立足于本土美学,必须用国学方法来研究”分析可知,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书法是国学研究的对象”错误。B项,“说明当下已没人关注古书论”错误,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辑校和注疏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D项,“但因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还需要向外追求自然,亲自体验”强加因果。结合“古代书论多有描绘,但有些过于玄虚。当然,笔……没有这种精神,是万万写不好书法的”分析可知,虽然文中在解释向内追求时指出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但并未涉及其与向外追求之间的关系。故选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玉米在人间
李思维
茂盛的玉米地,散落在村庄的周围,一片连着一片,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带着乡亲们的体温,聚着他们的心血,成为乡村最朴实,最优美的风景,在我的眼睛里,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涌动蓬勃的生命。
身居城市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家乡的那些景物,尤其是那些庄稼,那碧波如浪的玉米林,我仿佛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嗅到阵阵夹杂着甜味的清香,每当这个时候,我好像又找回了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找到了我的乡村记忆和童年的快乐时光。
闲暇时翻阅史料,得知玉米的渊源来自墨西哥的古印第安人,墨西哥因此被誉为“玉米的故乡”。历史风云,世事沧桑,我想,当年墨西哥那些土著居民,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培育的这种黄金般的玉米竟漂洋过海,养活了无数中国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玉米用一代一代的生命轮回精心地呵护着村庄民众,与村庄一起经历风雨洗礼,一起接受阳光的爱抚。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每逢春风吹醒冻裂的泥土,父亲总在这个时候左手持鞭右手执犁,跟在那头老牛后面,用一把锋利的犁铧划开春天的序幕,农事是一波接一波的,耕好了地,接着就要把玉米种子播进地里,乡间的路上,随处可见推着种子化肥,肩扛锄头的人们,偶尔还能看见施拉机“突突”地驶过,整个田野像一锅煮沸了的开水欢腾起来。
一场春雨过后,玉米就开始疯长,放眼望去,一片葱茏,一片苍翠,漫山遍野的绿像大海一样铺天盖地卷来,淹没了村庄。闭上眼睛,整个田野里都是玉米拔节的声音,这时节的天空是明朗干净的,土地是妩媚舒展的,玉米生长着,长到一筷子高的时候,又要追一次肥,追过肥的玉米像发育期的少年,在土地的滋养和阳光的照耀下,使劲地蹿个儿,似乎不几天,田野成了青纱,一片浩瀚壮观的风景。
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大自然的芬芳犹如久违的甘露沁人心脾,我们孩子们难以控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玉米地里钻,童年里玉米杆的美味是无与伦比的,它的汁水甜得黏牙,是我们最喜欢的免费零食,孩子们像挨了饿的小兽,迫不及待啃生棒子,甜甜的有种牛奶的香味,还有煮玉米,水是村中甘甜清澈的井水,把嫩乎乎的小玉米丢进煮饭的开水锅里一起煮,煮熟的嫩玉米水灵灵的,热气氤氲,握住玉米的两头,用牙齿轻轻地啃食,满嘴都是清香。
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地里的玉米成熟了,经过阳光照耀的玉米,籽粒饱满,色泽光亮,一个个大棒子看上去就像兵马俑的方阵,威武而庄严,轻轻抽动鼻翼,满口满鼻都是甜蜜的气息,那年月收获玉米没有机械化,一家一户的几亩地,全是人工收获。人们拉上车子,提着袋子,挎着篮子,来到地头,掰玉米的人一手握紧秆子与玉米蒂。一手握紧玉米棒一折,一个玉米棒子就掰下来了。
玉米秆砍下来后,捆成直径一尺的草捆子,再一簇簇地把十来个这样的草捆子聚拢,让它们彼此依靠着,站立起来,玉米秸秆要在收获后的玉米地晾里一段时间,等到水分全干了,再运回家仔细地垛起来,到了冬天,或铡成草料喂牲口,或用来搭建菜窖的顶棚,或烧火做饭,或沤制农家肥……到了春天还可以扎成菜园子的篱笆,人们一点儿也舍不得丢掉。
吃过晚饭,碗一推,剥玉米又要开始了,干这种活,不用点灯,白白的玉米皮已经映得院里发亮,或搬个小凳子,或席地而坐,大家围着玉米堆,去除玉米的外套,只留下几片薄薄的内叶,成对成对地栓在一起,待绑好了,一下子搭在事先栽好的木桩上,挂在一个个树杈上,炫耀着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丰收……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指作者身居城市后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的家乡的一草一木,指作者的乡村记忆和童年的快乐时光。
B. 作者翻阅史料,交代玉米的渊源,是为了说明玉米的历史悠久;作者对墨西哥古印第安人的猜想,则是为了歌颂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业绩。
C. 文章通过播种、追肥、秋收等农事画面的依次展开,描绘了玉米在人间的成长历程,勾勒出美好的乡村生活,体现了作者浓浓的乡土之情。
D. 本文语言平白朴实,多用短句,对场景的描摹准确生动,比喻也带着生活气息,作者内心深沉的情感与之融合在一起,涌动着勃勃生机。
5. 作者描写玉米的成长历程,却从对父亲的回忆开始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文章以“玉米在人间”为题,有何用意?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 B    5. 从对父亲的回忆开始写,春耕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说明农村生活对我的影响之深。结构上,衔接自然,引出下文描写玉米的成长历程。说明了农村生活的忙碌,表达我对这种生活的怀念等。  
6. “玉米在人间”富有诗意,写出了人们与玉米的不解之缘。将玉米苗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在土地的滋养和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玉米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写玉米在人间四季的不同状态,来表达对农村生活的怀念。“玉米在人间”概括全文内容,揭示文章主旨。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则是为了歌颂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业绩”错误。结合“我想,当年墨西哥那些土著居民,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培育的这种黄金般的玉米竟漂洋过海,养活了无数中国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玉米用一代一代的生命轮回精心地呵护着村庄民众,与村庄一起经历风雨洗礼,一起接受阳光的爱抚”分析可知,主要写玉米对人们的影响及作用等。故选B。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重拾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经典主题,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看感受,并迅速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微博舆情所监测的含有“中国诗词大会”的微博数据显示,与其相关的微博评论72%以上都是正面评价,不少观众称其为“当下荧屏中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巨大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中国诗词大会》本就是中央电视台根据国家的文化政策制定的“文化大会”传播矩阵战略当中重要的一部分,经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系列节目的层层铺垫,制作技术的不断升级,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汲取,终于在2017年的春节,这朵文化之花在荧屏上绚烂绽放。
(摘编自朝函博《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承与艺术里现》一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
材料二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微博参与用户地域分布70P10

材料三
和引进模式节目的遇冷,疲软相比,近年来我国的综艺节目领域显现出蓬勃旺盛的自新能力,推出了一批凸显中国特色,呼应时代需求、蕴含文化价值,传播正能量的原创节目,实现了市场与口碑的双丰收。
原创文化节目的全面发力是近年来电视综艺领域的最大亮点,2017年全年和2018年年初,以《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和《信中国》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众多结艺节日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下的热点节目,不论是《朗读者》的“访谈+朗读”模式、《国家宝藏》的“记录式综艺”新形态。《经典咏流传》对诗歌传福模式的朝开拓,还是《信中国》的书信为载体,都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节目的创作者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开辟出了众多新的主题领域,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角度,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等方面,原创文化节目也从单一性,说教式的知识教育普及,到各种知识问答竞赛,再到以故事讲述,情怀传递,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全民参与互动模式,实现了模式更新与电视述语态的蝶变。
(摘编自《综艺节日:原创类文化节日集体发力》)
材料四
当下的几档文化节目,也在试图跳出诗词、成语、朗读的范畴,寻求更加丰富多元的内容元素,《一路书香》《小镇故事》《同一堂课》等新节目开始探索类型更丰富的文化综艺,文博、探寻、非遗等成为关键词,让文化类节目在诗词,阅读之外有了更多可能。
对于文化类节目来说,请明星往往不是制胜之举,“造星”才能突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通过“飞花令”让武亦姝成为素人“明星”,《国家宝藏》让国宝成为“网红”,由此引发了节目话题在网上的迅速发酵。
文化类节目的品质往往能经受住考验,在口碑上也不缺少认同,节目更多的是缺少话题。由于调性的桎梏、文化类节目单纯靠明星和学者很难制造热点,基于节目内容和形式的特性营销上造势往往能给文化类节日带来流量。
相比其他综艺节目,文化综艺想要成爆款更加不易。如何保持文化类节目旺盛的生命力,让文化类节目从火一阵到一直火,是创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文化类节目将很快淡出观众的视野。
(摘编自《2018年,说好的文化类节日的“春天”呢?》)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重拾文化主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受到了广泛赞誉,被称为“当下荧屏中综艺界的一般清流”,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B.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微博参与用户中,北京占比最高,超过10%,山东、广东、江苏、上海都达到6%及以上,其余省份不足5%。
C.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都给观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看感受,这使得它们能够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
D. 当下的文化类节目在积极寻求突破,希望在诗词、成语、朗读之外找到更多的可能,寻求更加丰富多元的内容元素,但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尚需时日。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原因在于节目本就是根据国家文化政策制定的“文化大会”传播战略当中重要的一部分。
B. 从材料二的图表来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微博参与用户区域分布较广,但许多省区的微博用户参与率不足4%,可见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推广任重道远。
C. 与引进模式节目的遇冷、软相比,我国原创文化节目全面发力,实现模式更新与电视叙述语态的蝶变,从而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节目需求。
D. 文化类节且与其他类综艺节目相比,靠明星与学者助很难成为爆款,要想从火一阵到一直火,创作者应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
9. 综合上述材料,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想获得大发展,节目创作者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7. C    8. A  
9. ①遵循政策。依据国家的文化政策,制定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创作。②提升技术。不断升级制作技术,积累与汲取制作经验。③具有特色。依据凸显中国特色、呼应时代需求、蕴含文化价值、传播正能量的原则创作节目,顺应主流文化的需要。④选材精准。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丰富节目的话题。⑤形式丰富。创新表现形式、叙事手法,采用全民参与互动的模式。⑥营销科学。通过“造星”实现突围,基于节目内容和形式的特性在营销上造势。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这使得它们能够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说法错误,由材料三可知,《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是因为“表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还有内容方面的因素。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原因在于节目本……”以偏概全。结合“《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巨大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中国诗词大会》本就是中央电视台根据国家的文化政策制定的‘文化大会’传播矩阵战略当中重要的一部分,经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系列节目的层层铺垫,制作技术的不断升级,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汲取,终于在2017年的春节,这朵文化之花在荧屏上绚烂绽放”分析可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选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回答“综合上述材料,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想获得大发展,节目创作者具体需要做好哪些工作”。题目已经明确答题区域是题目给的所有材料,仔细阅读几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巨大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花在荧屏上绚烂绽放”“引进模式节目的遇冷、疲软相比……实现了市场与口碑的双丰收”“不论是《朗读者》的‘访谈十朗读’模式、《国家宝藏》的‘记录式综艺’新形态、《经典咏流传》对诗歌传播模式的新开拓,还是《信中国》的以书信为载体,都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节目的创作者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开辟出了众多新的主题领域……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全民参与互动模式,实现了模式更新与电视叙述语态的蝶变”“对于文化类节目来说,请明星往往不是制胜之举,‘造星’才能突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通过‘飞花令’让武亦妹成为素人‘明星’,《国家宝藏》让国宝成为‘网红’,由此引发了节目话题在网上的迅速发酵”“文化类节目单纯靠明星和学者很难制造热点,基于节目内容和形式的特性在营销上造势往往能给文化类节目带来流量”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想获得大发展,节目创作者具体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即可。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