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强基模拟训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05-08
山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强基模拟训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2002年4月《科学》杂志介绍中国科学家完成的籼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到今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称赞我国水稻研究,说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
从跟跑、并跑,直至领跑,中国的水稻研究是如何走向卓越的呢?与今天人们更加关心健康不同,用“7%的耕地能否养活22%的人口”,也就是粮食安全,是20世纪的中国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1994年,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到了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回国后不久,他从拟南养的研究转向了水稻的研究。提起这一转变,他说,这是为了和当时国家的需求相契合。随后同样回国到遗传所工作的储成才和傅向东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承担了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之后,中国主导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 年,中国联合研究组后来居上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
在科研人员眼中,水稻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作物,而且也是非常理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基因组较小,在作物中第一个完成了测序,加之较容易转化,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进入了这一领域。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水稻的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机理,这两者各有侧重。中国职业化的育种工作由来已久,大量的水稻突变体材料为水稻基础研究提供了便利。而育种家通常也会从生产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基础的和育种家的有机组合,是水稻研究走在前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傅向东说。
虽然与育种家合作,创制优质水稻品种,但储成才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基础研究常常需要耐心,研究结果的产生需要积累。就拿他认为自己“最有用”的一项关于粳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来说,前前后后也经历不少时间。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组关于“稻瘟病”的研究,从开始到成绩的取得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时
(摘编自邸利会《中国水稻研究缘何引领世界》,《科技日报》)
材料二:
北京时间4月26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报道了“3010 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成果。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导,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完成,这是国内外水稻研究专家大协作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农业科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位置。
“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黎志康认为,此次研究成果的完成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深入分析和更多数据产生,包含水稻全部优良基因多样性的数据库将更加庞大与精细,可以从中找到与任何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应用到育种实践中。这将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摘编自常理《设计水稻不再是梦》,《经济日报》)
材料三: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完成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认知。
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恢复了历史的真实。
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籼稻和粳稻的区别。当时,加藤把粳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培极广的粳稻称为“日本型”。自此,籼稻和粳稻在国际上就一直沿用此命名。然而,中国科学家对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约95%多样性的核心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研究表明,这种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籼、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要求恢复使用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在化石证据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的荷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的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从土壤剖面中提取的植硅体来自一些野生稻叶片和稻壳。研究人员再次认定,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在中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东亚近邻国家。3000多年前,中国水稻传至朝鲜、日本。到了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但是,这与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结果有差异——中国研究人员从基因组获得的证据则提出,无论是、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
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亚洲栽培稻品种间存在9万个微细结构变异,同时发现了1.2万个全长新基因和数千个不完整的新基因。研究人员再次挑选出453份测序深度较高的水稻样本,分析核心基因家族。和分散式基因家族,得出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假说。
显然,未来需要对这两种证据进行整合,同时补充证据,才能得出更可靠和令人信服的结论。
(摘编自张田勘《基因和化石结合探寻水稻起源》,《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联合研究组顺利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科学》杂志对此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B.“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是中国主导的国际科研协作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有利于新品种的培育。
C.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黎志康认为,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取得新的成就并运用到育种实践中。
D.中国科学家对基本可以代表全球水稻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水稻的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
2.下列关于“中国水稻研究走向卓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20世纪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一大批学者为了国家需求决心投人水稻研究,为我国水稻研究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B.水稻具有基因组较小和容易转化等自身的一些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入研究行列,科学家群体扩大,壮大了水稻研究的力量。
C.水稻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作物机理,在各有侧重的研究基础上有机结合,推动了水稻研究更上一层楼。
D.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基础研究领域很有科研耐心,强调基础研究,注重积累,花费时间较多,也不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到主导国际16家单位完成水稻研究重大成果,表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B.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认识,恢复了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
C.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学家们在浙江龙游荷花山遗址发现的距今1万多年的野生稻叶片和稻壳,有利于证明我国是水稻起源地和驯化地。
D.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依然是世界水稻研究面临的课题。
4.为什么中国要夺回对水稻命名的话语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以上三则材料中,《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内容各侧重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街灯不语
周建新
离开老家没过多久,就有坏消息传来,三爷去世了。我握着手机,呆愣愣地站着,心里又酸又疼。几天前,干瘦佝偻着的三爷,伸出鹰爪一般的手,那样坚定而又流畅地升起街灯,没有一点儿人之将死的迹象,咋说没就没了呢?
我立在窗前,望着外面的鹅毛大雪,心也浮起了茫然的苍白,覆盖原野的大雪成了我眼前的背景,窗玻璃成了屏幕,我在上面看到了三爷的一生,那是简单的一生,也是虚无缥缈的一生,唯一真切的,除了挂灯还是挂灯。我决定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哪怕大雪封了路,也不能动摇我的决心。
从市里到县里再到村里,平时仅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出租车折腾了大半天,一直折腾到天黑,才把我送进村里的大庙台前。奇怪的是,漫天漫地的雪却越下越亮,亮得每一片雪花都是晶莹剔透。下了出租车,我才看明白,平时三爷挂灯的旗杆不见了,替代它的是两根桅杆似的现代灯架,两轮小圆月亮高高地悬在上面,“圆月”的上方横着两片太阳能硅光板。
哀乐渐渐地冲进我的耳鼓,我追寻着声音,一步一个雪窝地往前走,一直走到三爷的家。三爷的家门立着一盏白灯笼和半盏红灯笼,没等我询问灯笼上咋能有块红斑,就有人给我扎孝带,领我到三爷的灵前磕头跪拜。
礼仪过后,我才从人们七嘴八舌的言谈中,理出三爷的死因。
三爷是在太阳能街灯立起来那天发的病。听不到声音的三爷,没有意识到现代科技已经替代了他的街灯,依然生活在三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里。拎着两盏街灯走到大庙台时,他立刻呆若木鸡了,那个他熟悉的旗杆突然不见了。
村支书一拍脑门儿,忘了三爷是个聋子,听不到安装太阳能街灯震耳欲聋的施工声。他指着沉降下去的太阳,意思是说,太阳生了俩孩崽子,替你值夜班了。
三爷的眼前和天一样,立刻黑了,佝偻的身子直挺挺地向前跌去.....
此后,三爷整天不出屋,噘着嘴,闷闷不乐地坐在炕上,一步也不肯往外走。三爷觉得,他的生命和挂不出去的街灯一样,没有了意义。他开始为自己扎灯笼,扎两个白灯笼。
昨天夜里,三爷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了,胸口胀得难受,嗓子咸咸地含着一股腥味,医生对他死于肝硬化的预言已经迫在眉睫。三爷含住一口气儿,撑着力气挂出了第一盏白灯笼。第二盏白灯笼还未挂起,三爷再也忍不住了,一口鲜血全喷了上去。
两盏灯笼悄然而亮的时候,三爷用尽最后的力量,爬上自己搭设的冥床,衔住一枚铜钱之后,将自己的嘴用胶带封上。三爷不想让鲜血弄污了自己,不愿意麻烦别人收拾他的冥床,他干干净净地走了。
三爷安详地躺着,似乎安慰所有来看他的人,不要悲伤,他在那边耳聪目明,逍遥自在。
三爷的遗物,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除了生活的必需品,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唯一让大家不解的是,三爷的那对街灯不知放到哪儿了。人们想了好久,忽然想明白了,那是三爷的心肝宝贝,三爷的一双儿女,三爷的眼珠子,三爷的魂灵,三爷自然要将它们放到离他最近的地方。人们掀开冥床,果然看到了那两盏街灯。
我惊讶地发现,三十几年一直崭新着的街灯,突然间陈旧不堪了,羊皮灯罩迸出了无数道裂纹,灯座也是锈迹斑斑,还有那两个活灵活现的龙凤,死掉了一般,垂落下来。有人试图取出街灯,用手一碰,居然散了架子。三爷去了,街灯也追随他去了。
天亮了,天也晴了,天是湛蓝的,地是洁白的。白灯笼熄了,大雪覆盖住了灯笼上三爷的鲜血,还给三爷一个清清白白。借着明媚的阳光,我看到了晚上没有看清的白对联,对联是村里一位语文老师写的。
上联:大言不语包容纷繁世界
下联:小灯有情点亮冷暖人生
横批:沉默是金
我一句话不说地跟随着送葬的队伍,送三爷去祖坟。
许多年没下这么大的雪了,大得积雪没了膝盖。我跋涉在雪野里,眼睛迷离了,似乎看到了四十几年前的三爷,顶着凛冽的寒风,背着接生婆,一步一挪地走向我的家。猛然间,我的耳中炸响起一个婴儿的啼哭,声音是那样嘹亮,那样有力。我觉得,这似乎是我的第一声啼哭,也似乎是村里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在啼哭。
百日之后,我又回到村里,祭奠三爷。这本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可我并没有感觉到春天的温暖。大庙台上的太阳能街灯被人盗走了,两株古槐的树洞突然訇然炸裂,所有的枝干摔落在地,摊满了广场,勤快的人把它们捡回家去,当了柴烧。我忽然觉得,村子空落得像没了魂。
三爷死了,街灯死了,古槐也死了,没有街灯照耀的村子,变得生硬,变得苍白,变得孤寂。
来到三爷的坟上,我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光天化日之下,一只猫头鹰雕塑般立在三爷的墓碑上,任凭风吹掀它的羽毛,依然纹丝不动。我碰了它好几下,感觉到它是那样坚硬,硬得如同一块石头。
这是一只死掉了却依然富有生气的猫头鹰,我尝试着把它从三爷的墓碑上拿下来,可它的爪子已经深深地嵌入了石头里,不管我怎样用力,仍旧无济于事,似乎是坚定不移地要为三爷守墓。
(选自《街灯不语》,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爷的街灯突然间陈旧不堪,以至一碰就散架,这说明街灯确实已经老旧,也暗示传统街灯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性。
B.“他拎着两盏街灯走到大庙台时,立刻呆若木鸡了”,侧面反映了街灯不复存在的残酷事实及三爷悲痛、绝望的心情。
C.太阳能街灯被盗,古槐訇然炸裂,所有的枝干落地,暗示了村民对三爷和传统街灯的怀念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抵触情绪。
D.本是“春暖花开的日子”,而“我并没有感觉到春天的温暖”,看似矛盾的叙述中蕴含着“我”对三爷的深切怀念。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用不少笔墨写“我”听到三爷去世的消息后的心理活动,意在表现“我”回老家送三爷的决心,体现了三爷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B.“大言不语包容纷繁世界”和“小灯有情点亮冷暖人生”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与横批内容呼应,且巧用象征,暗扣了“街灯不语”的题意。
C.文中叙写三爷死因的内容,属于小说故事讲述中的插叙部分,既表现了三爷对街灯的特殊感情,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沉思考。
D.小说结尾对猫头鹰的生动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细节描写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三爷的独特形象,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8.三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街灯不语”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2002年4月《科学》杂志介绍中国科学家完成的籼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到今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称赞我国水稻研究,说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
从跟跑、并跑,直至领跑,中国的水稻研究是如何走向卓越的呢?与今天人们更加关心健康不同,用“7%的耕地能否养活22%的人口”,也就是粮食安全,是20世纪的中国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1994年,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到了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回国后不久,他从拟南养的研究转向了水稻的研究。提起这一转变,他说,这是为了和当时国家的需求相契合。随后同样回国到遗传所工作的储成才和傅向东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承担了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之后,中国主导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 年,中国联合研究组后来居上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
在科研人员眼中,水稻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作物,而且也是非常理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基因组较小,在作物中第一个完成了测序,加之较容易转化,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进入了这一领域。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水稻的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机理,这两者各有侧重。中国职业化的育种工作由来已久,大量的水稻突变体材料为水稻基础研究提供了便利。而育种家通常也会从生产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基础的和育种家的有机组合,是水稻研究走在前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傅向东说。
虽然与育种家合作,创制优质水稻品种,但储成才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基础研究常常需要耐心,研究结果的产生需要积累。就拿他认为自己“最有用”的一项关于粳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来说,前前后后也经历不少时间。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组关于“稻瘟病”的研究,从开始到成绩的取得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时
(摘编自邸利会《中国水稻研究缘何引领世界》,《科技日报》)
材料二:
北京时间4月26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报道了“3010 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成果。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导,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完成,这是国内外水稻研究专家大协作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农业科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位置。
“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黎志康认为,此次研究成果的完成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深入分析和更多数据产生,包含水稻全部优良基因多样性的数据库将更加庞大与精细,可以从中找到与任何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应用到育种实践中。这将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摘编自常理《设计水稻不再是梦》,《经济日报》)
材料三: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完成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认知。
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恢复了历史的真实。
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籼稻和粳稻的区别。当时,加藤把粳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培极广的粳稻称为“日本型”。自此,籼稻和粳稻在国际上就一直沿用此命名。然而,中国科学家对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约95%多样性的核心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研究表明,这种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籼、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要求恢复使用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在化石证据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的荷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的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从土壤剖面中提取的植硅体来自一些野生稻叶片和稻壳。研究人员再次认定,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在中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东亚近邻国家。3000多年前,中国水稻传至朝鲜、日本。到了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但是,这与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结果有差异——中国研究人员从基因组获得的证据则提出,无论是、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
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亚洲栽培稻品种间存在9万个微细结构变异,同时发现了1.2万个全长新基因和数千个不完整的新基因。研究人员再次挑选出453份测序深度较高的水稻样本,分析核心基因家族。和分散式基因家族,得出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假说。
显然,未来需要对这两种证据进行整合,同时补充证据,才能得出更可靠和令人信服的结论。
(摘编自张田勘《基因和化石结合探寻水稻起源》,《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联合研究组顺利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科学》杂志对此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B.“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是中国主导的国际科研协作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有利于新品种的培育。
C.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黎志康认为,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取得新的成就并运用到育种实践中。
D.中国科学家对基本可以代表全球水稻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水稻的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
2.下列关于“中国水稻研究走向卓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20世纪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一大批学者为了国家需求决心投人水稻研究,为我国水稻研究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B.水稻具有基因组较小和容易转化等自身的一些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入研究行列,科学家群体扩大,壮大了水稻研究的力量。
C.水稻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作物机理,在各有侧重的研究基础上有机结合,推动了水稻研究更上一层楼。
D.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基础研究领域很有科研耐心,强调基础研究,注重积累,花费时间较多,也不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到主导国际16家单位完成水稻研究重大成果,表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B.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认识,恢复了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
C.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学家们在浙江龙游荷花山遗址发现的距今1万多年的野生稻叶片和稻壳,有利于证明我国是水稻起源地和驯化地。
D.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依然是世界水稻研究面临的课题。
4.为什么中国要夺回对水稻命名的话语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以上三则材料中,《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内容各侧重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街灯不语
周建新
离开老家没过多久,就有坏消息传来,三爷去世了。我握着手机,呆愣愣地站着,心里又酸又疼。几天前,干瘦佝偻着的三爷,伸出鹰爪一般的手,那样坚定而又流畅地升起街灯,没有一点儿人之将死的迹象,咋说没就没了呢?
我立在窗前,望着外面的鹅毛大雪,心也浮起了茫然的苍白,覆盖原野的大雪成了我眼前的背景,窗玻璃成了屏幕,我在上面看到了三爷的一生,那是简单的一生,也是虚无缥缈的一生,唯一真切的,除了挂灯还是挂灯。我决定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哪怕大雪封了路,也不能动摇我的决心。
从市里到县里再到村里,平时仅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出租车折腾了大半天,一直折腾到天黑,才把我送进村里的大庙台前。奇怪的是,漫天漫地的雪却越下越亮,亮得每一片雪花都是晶莹剔透。下了出租车,我才看明白,平时三爷挂灯的旗杆不见了,替代它的是两根桅杆似的现代灯架,两轮小圆月亮高高地悬在上面,“圆月”的上方横着两片太阳能硅光板。
哀乐渐渐地冲进我的耳鼓,我追寻着声音,一步一个雪窝地往前走,一直走到三爷的家。三爷的家门立着一盏白灯笼和半盏红灯笼,没等我询问灯笼上咋能有块红斑,就有人给我扎孝带,领我到三爷的灵前磕头跪拜。
礼仪过后,我才从人们七嘴八舌的言谈中,理出三爷的死因。
三爷是在太阳能街灯立起来那天发的病。听不到声音的三爷,没有意识到现代科技已经替代了他的街灯,依然生活在三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里。拎着两盏街灯走到大庙台时,他立刻呆若木鸡了,那个他熟悉的旗杆突然不见了。
村支书一拍脑门儿,忘了三爷是个聋子,听不到安装太阳能街灯震耳欲聋的施工声。他指着沉降下去的太阳,意思是说,太阳生了俩孩崽子,替你值夜班了。
三爷的眼前和天一样,立刻黑了,佝偻的身子直挺挺地向前跌去.....
此后,三爷整天不出屋,噘着嘴,闷闷不乐地坐在炕上,一步也不肯往外走。三爷觉得,他的生命和挂不出去的街灯一样,没有了意义。他开始为自己扎灯笼,扎两个白灯笼。
昨天夜里,三爷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了,胸口胀得难受,嗓子咸咸地含着一股腥味,医生对他死于肝硬化的预言已经迫在眉睫。三爷含住一口气儿,撑着力气挂出了第一盏白灯笼。第二盏白灯笼还未挂起,三爷再也忍不住了,一口鲜血全喷了上去。
两盏灯笼悄然而亮的时候,三爷用尽最后的力量,爬上自己搭设的冥床,衔住一枚铜钱之后,将自己的嘴用胶带封上。三爷不想让鲜血弄污了自己,不愿意麻烦别人收拾他的冥床,他干干净净地走了。
三爷安详地躺着,似乎安慰所有来看他的人,不要悲伤,他在那边耳聪目明,逍遥自在。
三爷的遗物,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除了生活的必需品,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唯一让大家不解的是,三爷的那对街灯不知放到哪儿了。人们想了好久,忽然想明白了,那是三爷的心肝宝贝,三爷的一双儿女,三爷的眼珠子,三爷的魂灵,三爷自然要将它们放到离他最近的地方。人们掀开冥床,果然看到了那两盏街灯。
我惊讶地发现,三十几年一直崭新着的街灯,突然间陈旧不堪了,羊皮灯罩迸出了无数道裂纹,灯座也是锈迹斑斑,还有那两个活灵活现的龙凤,死掉了一般,垂落下来。有人试图取出街灯,用手一碰,居然散了架子。三爷去了,街灯也追随他去了。
天亮了,天也晴了,天是湛蓝的,地是洁白的。白灯笼熄了,大雪覆盖住了灯笼上三爷的鲜血,还给三爷一个清清白白。借着明媚的阳光,我看到了晚上没有看清的白对联,对联是村里一位语文老师写的。
上联:大言不语包容纷繁世界
下联:小灯有情点亮冷暖人生
横批:沉默是金
我一句话不说地跟随着送葬的队伍,送三爷去祖坟。
许多年没下这么大的雪了,大得积雪没了膝盖。我跋涉在雪野里,眼睛迷离了,似乎看到了四十几年前的三爷,顶着凛冽的寒风,背着接生婆,一步一挪地走向我的家。猛然间,我的耳中炸响起一个婴儿的啼哭,声音是那样嘹亮,那样有力。我觉得,这似乎是我的第一声啼哭,也似乎是村里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在啼哭。
百日之后,我又回到村里,祭奠三爷。这本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可我并没有感觉到春天的温暖。大庙台上的太阳能街灯被人盗走了,两株古槐的树洞突然訇然炸裂,所有的枝干摔落在地,摊满了广场,勤快的人把它们捡回家去,当了柴烧。我忽然觉得,村子空落得像没了魂。
三爷死了,街灯死了,古槐也死了,没有街灯照耀的村子,变得生硬,变得苍白,变得孤寂。
来到三爷的坟上,我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光天化日之下,一只猫头鹰雕塑般立在三爷的墓碑上,任凭风吹掀它的羽毛,依然纹丝不动。我碰了它好几下,感觉到它是那样坚硬,硬得如同一块石头。
这是一只死掉了却依然富有生气的猫头鹰,我尝试着把它从三爷的墓碑上拿下来,可它的爪子已经深深地嵌入了石头里,不管我怎样用力,仍旧无济于事,似乎是坚定不移地要为三爷守墓。
(选自《街灯不语》,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爷的街灯突然间陈旧不堪,以至一碰就散架,这说明街灯确实已经老旧,也暗示传统街灯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性。
B.“他拎着两盏街灯走到大庙台时,立刻呆若木鸡了”,侧面反映了街灯不复存在的残酷事实及三爷悲痛、绝望的心情。
C.太阳能街灯被盗,古槐訇然炸裂,所有的枝干落地,暗示了村民对三爷和传统街灯的怀念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抵触情绪。
D.本是“春暖花开的日子”,而“我并没有感觉到春天的温暖”,看似矛盾的叙述中蕴含着“我”对三爷的深切怀念。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用不少笔墨写“我”听到三爷去世的消息后的心理活动,意在表现“我”回老家送三爷的决心,体现了三爷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B.“大言不语包容纷繁世界”和“小灯有情点亮冷暖人生”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与横批内容呼应,且巧用象征,暗扣了“街灯不语”的题意。
C.文中叙写三爷死因的内容,属于小说故事讲述中的插叙部分,既表现了三爷对街灯的特殊感情,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沉思考。
D.小说结尾对猫头鹰的生动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细节描写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三爷的独特形象,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8.三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街灯不语”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