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无锡市2021届高三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12-18
无锡市2021届高三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个领域的表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那个领域是怎样被“理解”的。只有当一个程序中的数学知识是包含于广博的现实经验之中的时候,或许才能被我们认为是以与我们同样的方式在“理解”。正是这个“知识表示”问题成了人工智能的关键所在。
在开始的时候,人们认为知识是像句子那样一“包”一“包”地存在的,而且把知识注入系统的最好方式就是找到一种简单的方式把事实翻译成被动的小数据包。那样每个事实可能只不过是一条数据,可以被使用它的程序所存取。这种想法被下棋程序所证实,在这些程序里棋局势被编码在某种矩阵或列表之中,高效地存在存储器里,可以把它们提取出来并用子程序加以处理。
心理学家早就知道,人类是以某种更为复杂的方式来储存事实的。但这一点只是近来才被人工智能研究工作者所重新发现。他们目前正而临着“组块化”知识的问题和区别过程性与描述性知识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題,涉及到“内省可达的”和“内省不可达的”这样两类知识间的区别。
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能被编码成被动的数据,这种朴素设想实上是与关于计算机设计的大部分基本事实相矛盾的。这就是说,关于怎样加、怎样减、怎样乘等等的知识不是编码在中并存在存储器内的。事实上,这些知识不是放在存储器中的某个地方,而是体现在硬件的线路里。一个袖珍计算器并没有在其存储器中存放加法的做法,这个知识是编码在它的“内脏”中的。如果有人说:“请指给我看在这个机器中加法的做法存在哪里!”那么这种地方是找不到的。
但在人工智能中大的工件都是与这样一些系统有关的:它们大部分知识都存放在特定的地点一一也就是采用描述性的方式。当然,某些知识必须嵌入在程序中,否则的话,所得到的就根本不是一个程序,仅仅是一部百科全书了。问题在于怎样オ能把知识分成程序和数据。不管怎么说,把程序和数据区分开也并非总是轻而易举的。但在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如果程序员直观地感到某些项应当是数据(或程序),那将对该系统的结构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为人编程序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把那些像数据的对象和那些像数据的对象区分开。必须指出,原则上把信息编成数据结构成或过程的任何方式都是同样好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太在意效率的话,你能用一种方式所做的一切也都能用另一种方式来做。但是,可以提出一些理由来说明一种方式似乎肯定比另一种优越。例如,请考虑下面主张只使用过程性表示的点:“一旦你想要把相当复杂的特性编码在数据中,你就不得不开发出相当于一种新的语言或新的形式系统的东西。因此实际上你的数据结构变得像程序,而你的一些程序成了它们的解释程序,那你还不如开始就直接把这些信息表示成过程的形式,这就用不着外层的解释程序了。”
(摘编自(美)侯世达《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材料二:
如何才能让计算机(或深度学习)具备理解与思考能力呢?我们应当参考人脑的工作模式以自然语言理解为例,当人们看到一句话“这个夏天就像蒸笼一样",会产生哪些理解呢?假如此人母语是英语,且并不懂汉语,如果我们给他一本中英文词典和语法书(注意这代表某种类型的语言知识),则他可以借助这些语言知识,很客易地将这个结构简的句子翻译成英语;此人还需要利用已有的常识知识和认知知识,才能理解将“夏天”比作”蒸笼“,是形容这个夏天很热;如果此人掌一些关于现实的世界知识,则他还会想到用某些品牌的空调或风扇帮助降温;如果此人还有一些全领城的行业知识,对他就能推测这个夏天空调大卖,空调厂商效益提升,可以提前做投资布局。
即使现有自然语言处理服务可以处理的简单样例,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如,用户检索“北京到上海的高铁”时,商业搜索引擎可以匹配“北京”"上海”“高铁”等实体,匹配预先定义好的模板,然后根据该模板对应指令查询后台数库返回相关车次信息。这像一个事先编排好的操作流程,一切按照剧本来运行,一旦超出事先定义的范围就束手无策。而人类看到“北京到上海的高铁”,则会调动各种类型的知识来实现对这句话的理解,会知道北京和上海是中国的两大直辖市,高铁是运行在陆地上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是连接北京和上海的最繁忙的铁路线。人类永远这无法像搜索引那样记住繁多的京沪高铁车次,却能够利用有生以来不断积累的知识,轻而举地理解这的话在现实世界中的意义,而不仅仅用来找到所有京沪高铁车次而已。只有真正理解这句话在现实世界中的全部意义,才是真正的智能;而专门为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搜索车次)研制的系统或算法,则无法做到随机应变。
可以看到,即使短短的一向话,只有在各种类型知识的支持下,人们才能进行不同层次的理解。这些知识是人类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外部世界的认知,如同Plam发明人杰夫.霍金斯在他的OnIntelligence中所描述的“世界模型”,是人脑对这个世界形成的理性认知模型。只有将自然语言置入这个“世界模型”中,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解。
(摘编自刘知远、韩旭、孙茂松《知识图谱与深度学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表示”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所在,只有当程序中的数学知识包含于现实经验时,人工智能才真正得以实现。
B.信息被编码成数据结构或过程的方式本无优劣之分,程序员编码时对程序和数据直观的区分让它们有了高下之别。
C.专门为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研制的系统或算法缺乏各种类型知识的支持,无法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不能做到随机应变。
D.下棋程序和商业搜索引擎均是将信息编码在程序中,高效率存储、匹配和提取,体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首先需要解决知识编码由描述性向过程性的转变问题,但这一转变并非轻而易举。
B.计算机设计中的加、减、乘、除等知识是以程序的形式呈现的,这与人工智能研究工作者的最初理解不同。
C人们借助各种类型的知识,可以对“这个夏天就像笼一样”这句话进行翻译、理解,甚至提前布局市场投资
D.人类与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能理解信息在现实世界中的全部意义,系统却只能存储多的信息。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真正的智能”随机应变特征的一项是(3分)
A.智能人脸识别系统    B.智能自动驾驶汽车
C.智能军事机械狗      D.智能聊天机器人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知识表示”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归
艾芜
天已全黑了,康少明独自走着。路上的雪已踏成了冰,硬硬的,有点滑溜,很不好走。刚散会时,队长拍着他的肩说:“小康,搭不到火车了,你怎么办呢?”
“不要紧,咱还有双脚哩,不就是十五六里吗?点把钟就跑到了。”
他的回答克满了愉快和豪气,觉得这点苦都不能吃,还算年轻人吗?
幸好会上说这个月的任务能提前四天完成,至于竞赛胜过乙队,那是没有一点问题了。就这点快乐的火种,燃烧在他的心里,使他重新鼓起勇气,急匆匆地朝前走去。
走了不远,传来赶马的声音,赶车的依希是个很年轻的姑娘。
康少明愉快地喊道:“小姑娘,让我搭搭车好吗?
“这里没有小姑娘。
赶车的尖声回答,胶皮大车一点也不停地,只是跑着。
康少明紧跟在后面奔跑,一面改口喊道:“同志,"接着又恳求地说,“我是下班回村的工人,你让我搭一节车吧。”
胶皮大车慢慢停下来。她坐着没有动,只是侧着脸冷冷地说:“同志,坐上来吧。”
姑赶着车,一直没有看他。他有点难受,忍不住问道:“同志,你是哪个村的?”
“营下村。”姑娘回了一句,就不再讲了。
“呵,那我可以搭十里的车了!"康少明高兴地叫了起来,“我是康家屯的。在鞍钢干活,起先在无缝钢管厂,现在……”他很想把他们将会胜过乙队的竞赛说出来。这点火种似的欢说,始终燃烧在他的心里。
姑娘仿佛没听他说话,只是舞动鞭子,把马赶得飞快。
“你是天天回家吗?赶车的姑娘然突头突脑地这么问他。康少明奇怪她会这样发问,但因为到底她在讲话了,便高兴地回答:“是的,天天回家。”
“你没上过村子的夜校吧?”这回赶车的姑娘侧过脸来,望他一眼,声调里带着责备。
康少明看见敢车的姑娘到底望他一眼了,便高兴地解释:“同志,你不晓得,我们都忙去了。”
“我们在忙也得上夜校。”
姑娘骄傲地回答一句,便又响了下鞭子,赶得马飞跑起来。康少明一下明白她迅速赶马的原因了,便劝慰地说:“怕跑再快,你也赶不上了
“能赶上多少,就算多少,总比不上好。”断然地说,声调里充了自信和骄傲。
康少明不满这个姑娘总有点盛气凌人,但还是用温和的口气说:“同志,你怎么不早点回去呢?”
“那有什么办法呢?遇见那样多的人。”姑娘重重抵塞一句。他不住诧异地问:“同志,你说什么人多,那样使你难受?”
“呵呦,这样大的事情,你都还不晓得吗?”姑娘诧异起来。
“什么大事情?”康少明不安地笑了,他得这个姑娘颇难应付,随时都会他突如其来的袭击。
“你们当真忙昏头了,”姑娘大声责备他,口气上还带着讥笑,“到处都在讲总路线,你们都不晓得吗?”
“怎么不晓得?”康少明立刻反驳,“我就是为了总路线,才拼命搞竞赛哪……”
但姑娘一直说下去,并不理会他的话:“你要是到粮食公司去看看就晓得了,好多人送余粮过去卖。”
“呵,你是送余粮去卖的吗?"少明惊喜地叫了起来,你当真是做了一件极大事情哪......
“今天晚上就是缺了课,也是值得的。”他对这姑娘简直是在衷心地赞美了。
车子突然停了,康少明赶忙跳下车去帮她饮马,提灯照着。那个鲜嫩的脸蛋冻得通红,像一只苹果,发出美丽的光彩。一个少女这样的漂亮,他好像从来还没有见过,不禁看呆了。
饮完了马,抬头望见他满脸的混凝土水浆,不禁笑了。
康少明搭讪地笑着说:“同志,你只消看看我这张鬼脸子,就晓得我们工人,真是忙得够呛。”
“忙是忙,你们可生产得多喃!”姑感到大笑有些对不起似的,赶紧表示好感,“最近我听到一个报告,说是鞍钢老英雄特等劳动模范孟泰,一年生产,就有七百七十二个老农民那样多,这真了不起!”
“他是什么样子,我真想看看他!"地说到这里,突然偏起头,笑着问;“同志,你们啥时候,造拖拉机机来呵?可不要叫我们老等哪。”
康少明看见姑娘变得那样高兴起来,很想说句暗示他心里所起的某种希望:“你要的话,咱日夜都得为你赶呵!”但立觉得这样说是不好的,很有些冒昧,只能一本正经地说:“只要你们多打粮食,拖机就造得快呵!”
“多打粮食,那我们合作社是不成问题的。”姑娘大声地说。
康少明希望把话继续谈下去,他觉得听到她的声音,都会感到说不出的愉快。
跑到三岔路口,娘冷冷地说:"同志,下吧,到这里分路了。”
康少明一面爬下车子,一面舍不得似地说:“同志,谢谢你,能问一声你的姓名吗?”
“谢什么,我林,叫林云。”
康少明很希望林云也问他的姓名,但他没有问。他呆呆地站了一阵,才又动身走着。他边走边不快地想:“这小东西,眼睛真生得高呵,她就只看得见特劳动模范。”
白雪盖着的村里静悄悄的,好多人家都熄灯了。妈开门接着他,屋里暖和和的,但灯光照着的玻璃窗上,已结上了冰花。
远处雪的原野里,传来火车过的声音,还响了一两声尖厉的汽笛。
夜,静极了。
1954年1月16日
(有删改)
注:①总路线: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公布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反复提到的“燃烧在他心里的火种”,指在总路线引领下的劳动竞赛中胜过对手。
B.林云在康少明点明身份后オ答应让他搭车,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表现对工人的信任。
C.林云通过康少明搭上车后并不着急的情绪和“天天回家”的话总推断他没上村中夜校
D.以康少明对林云由不满到赞美再到不舍分别的情感变化,反映了青年工人的感情生活。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康少明“点把钟就跑到了”的愉快和豪气,林云“能赶上多少,就算多少”的自信和,反映出青年们的精神风貌。
B.“提灯照着”这一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林云的美丽让康少明暗生情愫;康少明的脏脸让林
云为自己的咄咄逼人感到内疚。
C.结尾部分呼应开头,形成完整的结构;火车的汽笛声反衬出乡村寂静,也象征着国家奏响了实现工业化建设的时代强音。
D.小说虽然采用了全知视角,但在人物称呼上忠于故事的发展,在林云把自己姓名告知康少明之前,文章都以“姑娘”指代林云。
8.文中画线句表达了康少明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9.艾芜曾请教鲁迅写短篇小说时应如何使用材料,鲁迅主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的选材安排及用意。(6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