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12-18
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
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
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
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智的小故事。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事的讲解可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
⑥另外,不能认为只要是描写儿童的作品,就属于儿童文学。像左思《娇女诗》、李商隐《骄儿诗》等以儿童入诗,情感真挚、刻画逼真、手法多样,但这不是儿童文学,因为这些诗只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用成人的笔触来描写孩子,表达的是成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唤起的是与诗人身份、环境相近的那些人的共鸣。现在我们用这类作品来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⑦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西游记》中的部分篇章等。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它们可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源,经过加工后可供今天的儿童阅读,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
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因此,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儿童文学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没那么丰富,数量也没那么繁多。
1.第②段中的“发现‘儿童’”具体是指 。
2.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凡属古代儿童文学的童谣均不是为制造舆论而作。
B.《北京儿歌》《孺子图歌》等童谣集专为儿童编写。
C.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的作品只能是儿童文学作品。
D.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诗歌不宜出自成年诗人之手。
3.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A.“儿童文学”与“现代儿童文学”内涵相同。
B.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应属于儿童文学范畴。
C.某一文学概念与相关文学事实可以不在同一时间产生。
D.现代儿童文学不必满足为古代儿童文学设立的判断标准。
4.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小洁同学读完本文,从图书馆借来《龙文鞭影》阅读,却产生了疑惑,按照本文作者提供的判断标准,《龙文鞭影》真的可以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吗?请结合下面《龙文鞭影》的节选部分,向小洁谈谈你的看法。
名高麟阁,功显云台①。
朱熹正学②,苏轼奇才。
[注]①麟阁、云台:汉代皇宫中的两处建筑,朝廷在此画像表彰功勋卓著的大臣如霍光、邓禹等。②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骡 子
王宇
①马棚里来了新的入驻者,骡子。
②马棚里原来的那匹马走了。
③有人说:那匹马因为跑得快,被新主人相中,去赛马场效力了。有人说:那匹马天生好看,被新主人相中,去马戏团了。有人说:那匹马太贪吃,爱炫耀,又不爱干活儿,被主人送屠宰场了。总之,那匹马再也没有回来,这是不争的实事。
④骡子住进马棚,兴奋不已。这环境,这待遇,这享受,比以前好多了。尤其是它独享着那个硕大的马槽,谁也不和它抢食,而且人们抢着给它喂草料。这日子过得惬意极了。想一想,自己曾经过的是什么日子。每天与马和毛驴在一块草地上吃草,今天马看见不顺眼,就飞奔过来,照着它脖子咬几口,嘴里骂道:“你这杂种,滚远点儿。”明天驴看见不顺眼,就撅着屁股,给它几蹄子,嘴里骂道:“你这杂种, 快快离开这块草地。”骡子忍着疼,不敢吱声,很委屈,也很纠结。怎么自己长得又像马又像驴,可又什么也不是?
⑤住进马棚里的骡子,很向往马过的日子。虽然被主人骑着,但是高高地仰着头。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得到人们的赞美,甚至还有闪光灯的特写,登上报纸的头版头条。相比之下,毛驴过的是什么日子,默默无闻,不是拉磨就是驮东西,整天不辞辛苦地为主人干活儿,又苦又累,还得不到主人的夸奖,更不用说别人的赞誉了。
⑥住进马棚后,每天除了吃东西要低头外,其余时间,总是把头仰得高高的,学着马的步伐,有节奏地走路。得空儿就去美发中心,把尾巴稀疏而灰暗的杂毛煸染得黑而广亮,蓬松如马尾。把短而直的鬃毛尽量拉长,烫成波浪状,形如马鬃。乍一看,这骡子还真有点儿像马了。它很期待主人能对它另眼相看。
⑦主人欣赏骡子的力量比驴大,脾气没有驴那么倔,模样比驴好看,但又没有马那么娇气,而且比马低调而适用。没想到新来的骡子把自己整成个马的样子,心里真有点儿不舒服。主人动了念头,想把骡子再次放归草地,心里埋怨那个饲养员,这骡子根本就不是当初推荐时所说的那样: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脑瓜绝顶聪明,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
⑧主人在马棚前来回地踱步,若有所思地看着骡子吃草。骡子嚼着新鲜的青草,却读不懂主人的心思,但它从主人的眼神里感到一丝丝的不安。骡子想,自己住的是马棚,吃的是精饲料,却没干出什么给主人露脸的事情,心里也很愧疚。于是,骡子想在主人的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⑨主人来了,原本是想让骡子去驮东西的。可是,骡子走出马棚,驮起主人,高扬着头,一声长嘶,奋起四蹄,狂奔起来。主人在骡子身上骑着,飘飘忽忽。没走多远,骡子突感身体不适,虽咬牙坚持,但无济于事,最终轰然倒下,猝死。
⑥主人从骡背上摔下来,灰头土脸的,半晌,才从地上爬起来。他拍拍衣衫的土,看着死去的骡子,颇有些伤感。
⑪尽管浑身疼痛不已,但主人还是觉得,骡子活得挺不容易。
⑫主人决定写一讣告,以告慰死去的骡子。提起笔来却难以下笔。一匹骡子……不合适,“匹”是马的专用词;一头骡子……也不适合,“头”是驴的专用词。实在没办法,索性写到:某骡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过度劳累,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实在骡之楷模也,云云。
⑬出殡那天,天阴沉沉的。曾经同在一块草地上吃草的马和毛驴都来了。哀乐声中,毛驴张开大嘴,引颈长鸣,一声连着一声,高亢有力,似对骡子离去的惋惜,又像宣泄心头的幽怨,也或许是对明天充满期待。
⑭主人听着,心潮澎湃,不禁低下了头。
⑮马棚总不能这么空着,新的入驻者,应该很快就要来了。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环境,这待遇,这享受,比以前好多了”,作者连用几个短句,形象地表现了骡子对现有境遇的兴奋之情。
B.作者极力写以前马驴对待骡子的态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骡子对环境和待遇得到改善后的满足。
C.入住马棚后,骡子的实际表现与饲养员的评价存在鲜明的反差,由此可以看出饲养员欺骗了马棚的主人。
D.“高扬着头,一声长嘶,奋起四蹄,狂奔起来”等句,既写出了骡子的逞强,又暗示了它猝死的结局。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便呈现一种错位——马棚里的新入驻者却是骡子,这样写赋予之后的情节以生发的动力。
B.第⑥段运用神情、行为和外貌描写,表现了骡子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渴望得到主人赏识的迫切之情。
C.小说写出殡那天,毛驴张开大嘴,引颈长鸣,至于它为何长鸣,作者并未明示,这样处理耐人寻味。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以全知的视角,描写了骡子和主人的言行心理,冷静客观而又意蕴深长。
8.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可怜又可恨的骡子形象,请简要分析骡子的可恨之处。
9.虚幻性与讽喻性是寓言体小说的两个显著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对这两个特征的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
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
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
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智的小故事。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事的讲解可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
⑥另外,不能认为只要是描写儿童的作品,就属于儿童文学。像左思《娇女诗》、李商隐《骄儿诗》等以儿童入诗,情感真挚、刻画逼真、手法多样,但这不是儿童文学,因为这些诗只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用成人的笔触来描写孩子,表达的是成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唤起的是与诗人身份、环境相近的那些人的共鸣。现在我们用这类作品来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⑦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西游记》中的部分篇章等。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它们可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源,经过加工后可供今天的儿童阅读,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
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因此,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儿童文学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没那么丰富,数量也没那么繁多。
1.第②段中的“发现‘儿童’”具体是指 。
2.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凡属古代儿童文学的童谣均不是为制造舆论而作。
B.《北京儿歌》《孺子图歌》等童谣集专为儿童编写。
C.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的作品只能是儿童文学作品。
D.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诗歌不宜出自成年诗人之手。
3.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A.“儿童文学”与“现代儿童文学”内涵相同。
B.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应属于儿童文学范畴。
C.某一文学概念与相关文学事实可以不在同一时间产生。
D.现代儿童文学不必满足为古代儿童文学设立的判断标准。
4.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小洁同学读完本文,从图书馆借来《龙文鞭影》阅读,却产生了疑惑,按照本文作者提供的判断标准,《龙文鞭影》真的可以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吗?请结合下面《龙文鞭影》的节选部分,向小洁谈谈你的看法。
名高麟阁,功显云台①。
朱熹正学②,苏轼奇才。
[注]①麟阁、云台:汉代皇宫中的两处建筑,朝廷在此画像表彰功勋卓著的大臣如霍光、邓禹等。②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骡 子
王宇
①马棚里来了新的入驻者,骡子。
②马棚里原来的那匹马走了。
③有人说:那匹马因为跑得快,被新主人相中,去赛马场效力了。有人说:那匹马天生好看,被新主人相中,去马戏团了。有人说:那匹马太贪吃,爱炫耀,又不爱干活儿,被主人送屠宰场了。总之,那匹马再也没有回来,这是不争的实事。
④骡子住进马棚,兴奋不已。这环境,这待遇,这享受,比以前好多了。尤其是它独享着那个硕大的马槽,谁也不和它抢食,而且人们抢着给它喂草料。这日子过得惬意极了。想一想,自己曾经过的是什么日子。每天与马和毛驴在一块草地上吃草,今天马看见不顺眼,就飞奔过来,照着它脖子咬几口,嘴里骂道:“你这杂种,滚远点儿。”明天驴看见不顺眼,就撅着屁股,给它几蹄子,嘴里骂道:“你这杂种, 快快离开这块草地。”骡子忍着疼,不敢吱声,很委屈,也很纠结。怎么自己长得又像马又像驴,可又什么也不是?
⑤住进马棚里的骡子,很向往马过的日子。虽然被主人骑着,但是高高地仰着头。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得到人们的赞美,甚至还有闪光灯的特写,登上报纸的头版头条。相比之下,毛驴过的是什么日子,默默无闻,不是拉磨就是驮东西,整天不辞辛苦地为主人干活儿,又苦又累,还得不到主人的夸奖,更不用说别人的赞誉了。
⑥住进马棚后,每天除了吃东西要低头外,其余时间,总是把头仰得高高的,学着马的步伐,有节奏地走路。得空儿就去美发中心,把尾巴稀疏而灰暗的杂毛煸染得黑而广亮,蓬松如马尾。把短而直的鬃毛尽量拉长,烫成波浪状,形如马鬃。乍一看,这骡子还真有点儿像马了。它很期待主人能对它另眼相看。
⑦主人欣赏骡子的力量比驴大,脾气没有驴那么倔,模样比驴好看,但又没有马那么娇气,而且比马低调而适用。没想到新来的骡子把自己整成个马的样子,心里真有点儿不舒服。主人动了念头,想把骡子再次放归草地,心里埋怨那个饲养员,这骡子根本就不是当初推荐时所说的那样: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脑瓜绝顶聪明,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
⑧主人在马棚前来回地踱步,若有所思地看着骡子吃草。骡子嚼着新鲜的青草,却读不懂主人的心思,但它从主人的眼神里感到一丝丝的不安。骡子想,自己住的是马棚,吃的是精饲料,却没干出什么给主人露脸的事情,心里也很愧疚。于是,骡子想在主人的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⑨主人来了,原本是想让骡子去驮东西的。可是,骡子走出马棚,驮起主人,高扬着头,一声长嘶,奋起四蹄,狂奔起来。主人在骡子身上骑着,飘飘忽忽。没走多远,骡子突感身体不适,虽咬牙坚持,但无济于事,最终轰然倒下,猝死。
⑥主人从骡背上摔下来,灰头土脸的,半晌,才从地上爬起来。他拍拍衣衫的土,看着死去的骡子,颇有些伤感。
⑪尽管浑身疼痛不已,但主人还是觉得,骡子活得挺不容易。
⑫主人决定写一讣告,以告慰死去的骡子。提起笔来却难以下笔。一匹骡子……不合适,“匹”是马的专用词;一头骡子……也不适合,“头”是驴的专用词。实在没办法,索性写到:某骡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过度劳累,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实在骡之楷模也,云云。
⑬出殡那天,天阴沉沉的。曾经同在一块草地上吃草的马和毛驴都来了。哀乐声中,毛驴张开大嘴,引颈长鸣,一声连着一声,高亢有力,似对骡子离去的惋惜,又像宣泄心头的幽怨,也或许是对明天充满期待。
⑭主人听着,心潮澎湃,不禁低下了头。
⑮马棚总不能这么空着,新的入驻者,应该很快就要来了。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环境,这待遇,这享受,比以前好多了”,作者连用几个短句,形象地表现了骡子对现有境遇的兴奋之情。
B.作者极力写以前马驴对待骡子的态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骡子对环境和待遇得到改善后的满足。
C.入住马棚后,骡子的实际表现与饲养员的评价存在鲜明的反差,由此可以看出饲养员欺骗了马棚的主人。
D.“高扬着头,一声长嘶,奋起四蹄,狂奔起来”等句,既写出了骡子的逞强,又暗示了它猝死的结局。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便呈现一种错位——马棚里的新入驻者却是骡子,这样写赋予之后的情节以生发的动力。
B.第⑥段运用神情、行为和外貌描写,表现了骡子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渴望得到主人赏识的迫切之情。
C.小说写出殡那天,毛驴张开大嘴,引颈长鸣,至于它为何长鸣,作者并未明示,这样处理耐人寻味。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以全知的视角,描写了骡子和主人的言行心理,冷静客观而又意蕴深长。
8.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可怜又可恨的骡子形象,请简要分析骡子的可恨之处。
9.虚幻性与讽喻性是寓言体小说的两个显著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对这两个特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