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南征》阅读答案
时间:2017-04-24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
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2.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
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
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
(1)这首诗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幅图景与全诗感情很不协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是一幅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然而这春江上的盎然生意与旅程中的忧郁情怀很不协调,这样写是以乐景写哀,触发作者的羁旅悲愁,产生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诗人借此不协调来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晚年怎样的生活状况和心态?(3分)
【参考答案】 “偷生”二句状写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远适南国的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泣下沾襟。 “老病”二句,道出了诗人晚年思想上的矛盾。诗人年老多病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但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未见有知音”,能有几人理解?这正是杜甫晚年悲剧生活与矛盾思想的自我写照。
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D.“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E.“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 CD(C项,《登高》没有以乐景写哀情。D项,抒发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5分,对一项给2分,对两项给5分)
2.①“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②“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按理北归长安却南征衡湘的命运坎坷之苦;③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④虽然如此,但“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每个要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赏析
杜甫诗《南征》,作于唐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作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杜甫仕途坎坷,壮志未酬,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整首诗悲凉凄楚,令人怆然而涕下。
这首《南征》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从岳阳赴长沙途中所作。写作这首诗歌时,距诗人去世只有一年。在诗歌中表现了诗人晚年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诗歌首先写道:“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这两句首先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上句“春岸桃花水”是说,春水方生,桃花夹岸。诗人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运用了非常式句,以此突出了“春水”之美。下句“云帆枫树林”是说江水中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里,诗人运用了借代修辞手法,即用“帆”代船。诗人这样写,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就如同天上的“云”一样,无依无靠,四处漂泊。上句“桃花”和下句“枫树林”都是很喜艳的色彩,但诗人却用“云帆”来暗示了其中蕴含的凄凉之情,也就是诗人运用了以乐景表哀情手法,不但表意含蓄,而且思想深刻,情韵丰富。
颔联写道:“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适远”就是到远地去。这两句承上“漂泊”意而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长期苟且偷生地生活在可以避灾祸的地方(指诗人生活的成都),住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更加伤感。其中,一个“更”字更加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这里,诗人触景伤情,不泣下沾襟,伤感无比。
接着颈联写道:“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这两句接上而转,写出了诗人在思想上的矛盾。上句“老病南征日”是说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本当北归长安,然而,他却要南往衡湘。下句“君恩北望心”是说即使“老病南征日”,也要有一片忠心,报效朝廷。其中“君恩”是指经严武举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这两句诗人运用对偶的手法,其中,上句的“南征日”与“北望心”六字是工对,将诗人的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心,暗示了诗人“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的不了志向与情怀。
最后尾联写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也许就是诗人的命运——漂泊。然而,诗人对此也做了回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一生苦苦地自歌自吟,未见有几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我们知道,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有绝代才华,然而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一生苦吟,已到了老病垂暮之年,还未被人理解和重视。所以,诗人在这里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也许他清醒了,认识了这个社会,也许他真的找回了自己,看清了自己这一生的不幸。我们从这最后的诗句中,感受到了诗人杜甫晚年的凄楚悲凉,无以自遣的心境。
在艺术上,首先,以乐景写哀情。其次,展示了矛盾心境。再次,借景抒情。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
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2.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
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
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
(1)这首诗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幅图景与全诗感情很不协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是一幅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然而这春江上的盎然生意与旅程中的忧郁情怀很不协调,这样写是以乐景写哀,触发作者的羁旅悲愁,产生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诗人借此不协调来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晚年怎样的生活状况和心态?(3分)
【参考答案】 “偷生”二句状写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远适南国的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泣下沾襟。 “老病”二句,道出了诗人晚年思想上的矛盾。诗人年老多病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但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未见有知音”,能有几人理解?这正是杜甫晚年悲剧生活与矛盾思想的自我写照。
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D.“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E.“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 CD(C项,《登高》没有以乐景写哀情。D项,抒发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5分,对一项给2分,对两项给5分)
2.①“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②“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按理北归长安却南征衡湘的命运坎坷之苦;③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④虽然如此,但“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每个要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赏析
杜甫诗《南征》,作于唐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作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杜甫仕途坎坷,壮志未酬,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整首诗悲凉凄楚,令人怆然而涕下。
这首《南征》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从岳阳赴长沙途中所作。写作这首诗歌时,距诗人去世只有一年。在诗歌中表现了诗人晚年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诗歌首先写道:“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这两句首先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上句“春岸桃花水”是说,春水方生,桃花夹岸。诗人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运用了非常式句,以此突出了“春水”之美。下句“云帆枫树林”是说江水中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里,诗人运用了借代修辞手法,即用“帆”代船。诗人这样写,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就如同天上的“云”一样,无依无靠,四处漂泊。上句“桃花”和下句“枫树林”都是很喜艳的色彩,但诗人却用“云帆”来暗示了其中蕴含的凄凉之情,也就是诗人运用了以乐景表哀情手法,不但表意含蓄,而且思想深刻,情韵丰富。
颔联写道:“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适远”就是到远地去。这两句承上“漂泊”意而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长期苟且偷生地生活在可以避灾祸的地方(指诗人生活的成都),住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更加伤感。其中,一个“更”字更加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这里,诗人触景伤情,不泣下沾襟,伤感无比。
接着颈联写道:“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这两句接上而转,写出了诗人在思想上的矛盾。上句“老病南征日”是说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本当北归长安,然而,他却要南往衡湘。下句“君恩北望心”是说即使“老病南征日”,也要有一片忠心,报效朝廷。其中“君恩”是指经严武举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这两句诗人运用对偶的手法,其中,上句的“南征日”与“北望心”六字是工对,将诗人的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心,暗示了诗人“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的不了志向与情怀。
最后尾联写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也许就是诗人的命运——漂泊。然而,诗人对此也做了回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一生苦苦地自歌自吟,未见有几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我们知道,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有绝代才华,然而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一生苦吟,已到了老病垂暮之年,还未被人理解和重视。所以,诗人在这里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也许他清醒了,认识了这个社会,也许他真的找回了自己,看清了自己这一生的不幸。我们从这最后的诗句中,感受到了诗人杜甫晚年的凄楚悲凉,无以自遣的心境。
在艺术上,首先,以乐景写哀情。其次,展示了矛盾心境。再次,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