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雨后赠斯远》阅读答案
时间:2017-08-05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好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号涧泉)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E.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2.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6分)
参考答案
1.AD(A项,“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于初春时节写诗赠友,借自己寻春觅春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描写,从情景关系来看属于“以哀景衬乐情”。D项,曲解诗意,尾联大意说的是,诗人拭目以待,期盼朋友斯远的诗作,希望得到友人的理解和鼓励。
2.示例:(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这句意思是说,春天正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大意如此即可,3分)
(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合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分,任意写到其中一点即可)
二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已是霜凝更雨湿”表明是在降霜、下雨时分,交代了时令环境,渲染了萧瑟的氛围, 为全诗奠定了凄婉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紧承首联,具体展示了早春景象,虽然草木依旧 枯萎,但复苏的梅花已悄然开放。
C.“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穷日日”与“遍村村”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写 出了诗人寻春的执着和发现新春之难。
D.“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两句呼应题目, 写诗人振作起来,等待朋友斯远 新诗寄到,让自己一洗昏沉之态。
E.本诗虽以议论说理为主,但其写景和叙事也颇见功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新春的渴 望及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评价“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D
2、诗情:虽然还看不到一点点痕迹,但春天正在悄悄来临,让人在寒霜冷雨中感到暖意。
哲理:磨难中有希望,寂灭中有新生。新事物萌生之初(大自然的规律),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兴衰荣枯,生机永恒。
赏析
赵蕃创作的诗歌常常含有一定的理趣,《雨后赠斯远》就是这样一首“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的好诗。春雨绵绵,人们本来会产生莫名的惆怅,但诗人却从中看出希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觉得,别看草色暗淡,春天却已来临,细细寻找,一定能发现那报春的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俄国诗人普希金曾在困苦的时期写了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其实,赵蕃的诗表达的意思跟这个也差不多,表现的是一种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虽然我们不熟悉诗歌题目当中提到的斯远,但他与当时号称“上饶二泉”的赵蕃、韩虎都是好友,都有诗歌酬答。诗人赵蕃诚挚地写道:“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可见,他们是知音、知己,一同畅谈人生理想,一起分享生活感悟。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好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号涧泉)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E.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2.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6分)
参考答案
1.AD(A项,“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于初春时节写诗赠友,借自己寻春觅春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描写,从情景关系来看属于“以哀景衬乐情”。D项,曲解诗意,尾联大意说的是,诗人拭目以待,期盼朋友斯远的诗作,希望得到友人的理解和鼓励。
2.示例:(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这句意思是说,春天正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大意如此即可,3分)
(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合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分,任意写到其中一点即可)
二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已是霜凝更雨湿”表明是在降霜、下雨时分,交代了时令环境,渲染了萧瑟的氛围, 为全诗奠定了凄婉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紧承首联,具体展示了早春景象,虽然草木依旧 枯萎,但复苏的梅花已悄然开放。
C.“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穷日日”与“遍村村”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写 出了诗人寻春的执着和发现新春之难。
D.“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两句呼应题目, 写诗人振作起来,等待朋友斯远 新诗寄到,让自己一洗昏沉之态。
E.本诗虽以议论说理为主,但其写景和叙事也颇见功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新春的渴 望及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评价“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D
2、诗情:虽然还看不到一点点痕迹,但春天正在悄悄来临,让人在寒霜冷雨中感到暖意。
哲理:磨难中有希望,寂灭中有新生。新事物萌生之初(大自然的规律),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兴衰荣枯,生机永恒。
赏析
赵蕃创作的诗歌常常含有一定的理趣,《雨后赠斯远》就是这样一首“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的好诗。春雨绵绵,人们本来会产生莫名的惆怅,但诗人却从中看出希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觉得,别看草色暗淡,春天却已来临,细细寻找,一定能发现那报春的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俄国诗人普希金曾在困苦的时期写了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其实,赵蕃的诗表达的意思跟这个也差不多,表现的是一种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虽然我们不熟悉诗歌题目当中提到的斯远,但他与当时号称“上饶二泉”的赵蕃、韩虎都是好友,都有诗歌酬答。诗人赵蕃诚挚地写道:“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可见,他们是知音、知己,一同畅谈人生理想,一起分享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