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王安石《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阅读答案及解析

时间:2022-11-24
葛溪驿①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②未央③,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①皇祐二年(1050)秋天,两浙路大饥荒,饥民流移,道有饿殍,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正患病,身体虚弱时写下此诗。②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③未央:未尽。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驿站月色昏昏、漏声滴答、一灯如豆,景中融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最觉风露早”是羁旅之人身病受困的独特感受,“梦”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尾联属以景结情写法,所写秋蝉聒噪和疏桐黄叶之景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
D.全诗以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意象真实表现了诗人羁旅独苦的心境。
16.(6分)诗人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有哪些纷乱的心绪。

参考答案
15.B
16.(1)羁旅的困顿和孤寂。诗中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了凄惨的秋景和孤独的旅况,衬托出抱病行人的困顿和孤寂,颔联写“病身”生病的自己又独在驿站又思念家乡更显羁旅的困顿。
(2)身在异地对家乡的思念。颔联中写“归梦不知山水长”写自己梦中不知归家的山长,醒后感觉家乡的路遥,思乡之情更见深沉。
(3)身处病中对国事的担忧。颈联中“坐感岁时歌慷慨”,写到自己一想到时势艰难,连自己的乡愁和凄苦都不顾了,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可见自己将天下、国家置放在个人得失之上,表现出了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B.“‘梦’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错误,从对应的句子“归梦不知山水长”,可以看出“梦”所寄寓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首联“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间最易萌生思乡之情,当此之时,人地两疏,四顾寂寥;唯有天上的明月聊可与家人千里相共,故抬头望月,实为自来行人寄托乡思之一法。而天公偏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竟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犹如一团惨白的愁雾。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使孤寂的旅况更加使人难以为怀。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凉夜,不仅肉体上有切肤透骨的寒意,而且连心灵也仿佛浸透在凄寒之中。诗人捱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唯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结句写秋蝉、疏桐,更填烦恼。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了凄惨的秋景和孤独的旅况,衬托出抱病行人的困顿和孤寂。“归梦不知山水长”,以恍惚的梦境写自己难以排遣的乡愁。大凡思家心切,总希望借梦境与家人团聚,但梦醒之后,往往更增怅惘空漠之感。此句虽未明言梦醒后的难堪,但“最觉风露早”五字已透露梦醒的原因,“不知山水长”五字正是梦醒后的感叹,梦中不知归家的山长,醒后感觉家乡的路遥,思乡之情更见深沉,抒发了身在异地对家乡的思念。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出句“坐感岁时歌慷慨”,是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身处病中对国事的担忧,可见诗人将天下,国家置放在个人得失之上,表现出了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考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