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白居易《夜雪》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时间:2016-01-19
《夜雪》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小诗。全诗短短二十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及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可谓另有云天之妙。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被子。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2)诗人写夜雪,写法独特。请就本诗的写作手法和描写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3.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3分)
4.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所包含的意蕴。(3分)
【解题思路】分析情感注意把握两点,一是透露情感的关键字词,二是出题者所加的注解。
参考答案:
1.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孤寂心情。诗人说“已讶衾枕冷”,一冷字,既是说对天气的感觉,更是说诗人的心境。尤其“深夜知雪重,时闻折枝声”,更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2、写夜雪,难以正面描写,所以诗人全从侧面着笔。首句着一冷字,从感觉写雪之大,雪的悄无声息;次句从视觉写雪的强烈反光;最后两句从听觉写积雪压竹枝的声音,写雪势的有增无减。句句写人,却又处处写雪。
3.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
4.“时闻折竹声”:①说明雪压断了竹竿,极言雪之大之重;②以声衬静,烘托出雪夜之静;③说明诗人彻夜未眠,也暗露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苦之情。


【阅读问题】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3分)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3. 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
4.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5.诗人在诗中寄寓了哪些情感,简要概述。
【阅读答案】
1、触觉、视觉、听觉
2、感知到作者孤寂凄冷的心境。
3.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
4.此评恰当。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5、谪居的孤寂惆怅之情;彻夜难眠的煎熬之苦;环境偏僻、生活条件简陋之痛;渴盼朝廷关注,早脱苦海的乞求之心。(共3分,一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得满分。)

6、这首诗没有从下面哪个角度来描写夜雪?
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
答案:C
解析:已讶衾枕冷- 触觉
  复见窗户明- 视觉
  时闻折竹声- 听觉


赏析:
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考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