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阅读答案附赏析

时间:2015-07-22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①淮上:淮河流域一带。
②眇眇:辽远。
③沧海:大海。
④满:全诗校:“一作远。”
⑤宿昔:从前。容鬓:容颜鬓发。
⑥独鸟:作者自喻。

相关试题及答案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2.这首诗的第二联在写景上有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简要赏析。
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极目望去,这雨幕无边无际与大海相连。这一联写景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思。
3.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 “鸟” 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悲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 (离别亲故的伤感)。尾联写独鸟飞向东南离广陵愈近,反衬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故愈远,突出了诗人的满腹离思。

二:
注①: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1) 颔联中“起”和“连”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2分)
答:示例一:“起”字写傍晚时钟声响起,以声衬静写出环境的静寂(1分),反衬诗人内心的不平静(1分)。
示例二:“连”字写眼前雨势连绵、苍茫暗淡之景(1分),烘托了诗人内心的伤感(1分)。(意思对即可)

(2) 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4分)
答以问句起写“我”独自西行,以问句收写孤鸟南归,首尾呼应(1分);鸟儿的南归和诗人西行相比照(1分),含蓄表达了对亲故的思念之情(1分),以及前途未卜的茫然和生命孤寂与无助(1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是韦应物所作的一首诗。这诗写离别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气氛渲染。诗中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钟声哀远,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轻纱帷幕后面,触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且这种感情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全诗,无时不在,却又无处实有,无时实在,使诗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
从诗意判断,这首诗应作于淮阴。诗人在秋天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亲友都还留在广陵。到了渡口,天色已晚,又不见渡船,看来当天是无法再走了。他一个人踟蹰在河边,天正下着雨。淮阴地属楚州,东滨大海,极目望去,这雨幕一直延伸到大海边。晚风凄劲,淮河里波涛起伏。诗人的思绪也正象波涛一样翻滚。把此时此地所见所闻所感,写进了这首律诗。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我们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首联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象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从“下”字看,是归巢的;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群的小鸟,你能睹物而不及人吗?既是归巢的小鸟,你能不想到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而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吗?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你能不感到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吗?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人往西北,去亲愈远。此情此境,岂止诗人难堪,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考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