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禇云《赋得蝉》阅读答案附赏析

时间:2014-04-01
赋得蝉
  禇云①(南朝•梁)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
  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注】①褚云,河南阳擢人。好学,解音律。曾为乌程令、中书侍郎、御史中丞等职,居官清慎。
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突出了蝉声的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5分)
2.诗言志,简要分析尾联“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是怎样“言志”的。(6分)
  
试题答案:
1.(5分)
  突出了寒秋日暮之时的蝉声,幽咽短促,哀嘶悲鸣,间或有单调的余韵绕耳。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寄寓了对生命流逝的伤感以及对自己处境艰难的悲哀之情。
  答出特点的,给2分;答出作用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2.(6分)
  诗人以蝉自喻。蝉栖高树,饮晨露,不是为了故意显示自己的清雅高洁;自己为官清廉谨慎,也非故意显示与众不同,而是自己知道满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均有象征的意思,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就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系统。隐喻的基础即人与自然的基本相似性。诗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幻想我是树,是蝉,是鸟,是云等等,企图通过忘我、脱我、化我而与世界合一。隐喻建立在双重或多重存在之上,诗人喻自己为蝉,就是把另一种经历或活动,即把蝉的生存过程与特性加在真实的生活领域中,意味着真实中的虚幻,虚幻中的真实。像蝉一般象征廉洁、清高、悲哀。古人以为蝉栖高树,声高远,以晨露为食,蝉也就成了“清高”、“廉洁”的代名词。蝉一生十分短促,深秋天寒,蝉声哀嘶,逐渐死去,故而总被用来表达悲秋情绪。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考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