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
时间:2014-04-04
边塞诗
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第一、这种类诗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
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第二、这类诗歌的主要风格
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第三、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方法
1、知人论世
由于这类诗歌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就边塞诗来说,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时,首先必须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推敲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以下以李贺的诗歌为例,说说对诗人诗歌内容的了解。就李贺来说,诗歌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他写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个人发愤抒情。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其诗歌究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
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咏物等其他题材。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借助咏物等来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以上来源《中国文学史百题解读》)
(3)诗歌分析
下面分析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如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歌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首先,诗人用十四字一气呵成,不但节奏明快,而且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我们从这里可读出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国的复杂感情。
接着写道:“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面对如此情况,也不禁要问: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运用了祈使句和设问句,其中的“牢骚”的意味显得更浓郁。其实,这是诗人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2、情感基础
在诗词鉴赏者,情感基础往往可以通过诗词中的审美意象来获得。审美意象,也许就是一个词语,或者就是一个短语,甚至也可以是一句诗。以此,鉴赏这类边塞行役诗词,在注重明确的边塞征战的题材下,抓住诗词中的审美意象,感受不同诗歌各自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王翰的《凉州词》。全诗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于这首诗,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另一种观点以清人施补华为代表,他评论后两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
诗歌首先描写了欢宴场面:耳听欢快、激越的琵琶声,战士们神采飞扬,畅饮正酣,一阵痛饮后,便醉态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松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死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见三四两句是席间的劝酒之语,而并不是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宴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通过以上简析,这首诗歌的情感基础就是乐观与豪迈,积极与奋进的唐代精神。
3、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应该说是多样的,但就一首诗歌来说,其方法就是那么几种,这主要取决于思想情感的表达需要。这就需要鉴赏者去把握。如,杜甫的《前出塞》诗人就用了前后对比,先扬后抑的手法。诗歌如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的前四句,很像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队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要做到“智”和“勇”结合。前四句总结战斗经验,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的本旨。前后对比,先扬后抑,表现了诗人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的思想观点。
总的来说,这类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有助于把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第一、这种类诗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
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第二、这类诗歌的主要风格
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第三、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方法
1、知人论世
由于这类诗歌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就边塞诗来说,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时,首先必须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推敲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以下以李贺的诗歌为例,说说对诗人诗歌内容的了解。就李贺来说,诗歌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他写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个人发愤抒情。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其诗歌究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
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咏物等其他题材。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借助咏物等来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以上来源《中国文学史百题解读》)
(3)诗歌分析
下面分析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如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歌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首先,诗人用十四字一气呵成,不但节奏明快,而且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我们从这里可读出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国的复杂感情。
接着写道:“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面对如此情况,也不禁要问: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运用了祈使句和设问句,其中的“牢骚”的意味显得更浓郁。其实,这是诗人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2、情感基础
在诗词鉴赏者,情感基础往往可以通过诗词中的审美意象来获得。审美意象,也许就是一个词语,或者就是一个短语,甚至也可以是一句诗。以此,鉴赏这类边塞行役诗词,在注重明确的边塞征战的题材下,抓住诗词中的审美意象,感受不同诗歌各自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王翰的《凉州词》。全诗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于这首诗,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另一种观点以清人施补华为代表,他评论后两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
诗歌首先描写了欢宴场面:耳听欢快、激越的琵琶声,战士们神采飞扬,畅饮正酣,一阵痛饮后,便醉态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松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死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见三四两句是席间的劝酒之语,而并不是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宴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通过以上简析,这首诗歌的情感基础就是乐观与豪迈,积极与奋进的唐代精神。
3、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应该说是多样的,但就一首诗歌来说,其方法就是那么几种,这主要取决于思想情感的表达需要。这就需要鉴赏者去把握。如,杜甫的《前出塞》诗人就用了前后对比,先扬后抑的手法。诗歌如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的前四句,很像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队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要做到“智”和“勇”结合。前四句总结战斗经验,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的本旨。前后对比,先扬后抑,表现了诗人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的思想观点。
总的来说,这类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有助于把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