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时间:2014-04-12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能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本曲由“十二月”“尧民歌”两支曲子构成,请说明两支曲子在内容上如何实现既各有侧重又和谐统一的。(4分)
2结句“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4分
答案:
1、内容上两支曲子表达的情感一致。前曲重在写景,描写了遥山、远水、柳絮、桃花、香风、暮雨等景物,寓离别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后曲侧重抒情,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了相思之深、离别之苦。两支曲牌前景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把离人的相思表现得缠绵悱恻。
2(1)用典。化用了前人诗句,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表达了人物的别绪。
(2)此句极言人因相思而消瘦,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之深。
(3)夸张。诗人用“宽三寸”来表达离别之痛,相思之重。
(4)设问。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面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别后的相思和悲苦。
[注释]
①粼粼(lín):形容水明净清澈。
②【杨柳】句:形容柳絮不扬。
③【对桃花】句:醺醺[2],形容醉态很浓。这是暗用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语意。
④内阁:深闺,内室。
⑤重门:庭院深处之门。暮雨:指傍晚所下的雨。[2]纷纷:形容雨之多。
⑥怕黄昏:黄昏,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⑦销魂:因过度刺激而呈现出来的疾呆之状。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⑧断肠人:悲愁到了极点的人。
⑨【香肌瘦】二句:形容为离愁而憔悴、消瘦。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⑩缕带:用丝纺织的衣带。
[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赏析:
这首曲是用两支小令组成的,即《十二月》与《尧民歌》。它描写了闺中女子思念远离家乡的心上人的情形。曲子借境抒情,山、水、桃、柳、内阁、重门无不紧系思念之情,最后描写伤心的泪痕重重,以致身躯瘦损,衣带宽松。一种哀婉动人,不容易捉摸的感情,经过作者以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描述,将它表露无遗。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作者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在优美音韵中结束。
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王实甫
【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能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本曲由“十二月”“尧民歌”两支曲子构成,请说明两支曲子在内容上如何实现既各有侧重又和谐统一的。(4分)
2结句“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4分
答案:
1、内容上两支曲子表达的情感一致。前曲重在写景,描写了遥山、远水、柳絮、桃花、香风、暮雨等景物,寓离别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后曲侧重抒情,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了相思之深、离别之苦。两支曲牌前景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把离人的相思表现得缠绵悱恻。
2(1)用典。化用了前人诗句,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表达了人物的别绪。
(2)此句极言人因相思而消瘦,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之深。
(3)夸张。诗人用“宽三寸”来表达离别之痛,相思之重。
(4)设问。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面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别后的相思和悲苦。
[注释]
①粼粼(lín):形容水明净清澈。
②【杨柳】句:形容柳絮不扬。
③【对桃花】句:醺醺[2],形容醉态很浓。这是暗用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语意。
④内阁:深闺,内室。
⑤重门:庭院深处之门。暮雨:指傍晚所下的雨。[2]纷纷:形容雨之多。
⑥怕黄昏:黄昏,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⑦销魂:因过度刺激而呈现出来的疾呆之状。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⑧断肠人:悲愁到了极点的人。
⑨【香肌瘦】二句:形容为离愁而憔悴、消瘦。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⑩缕带:用丝纺织的衣带。
[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赏析:
这首曲是用两支小令组成的,即《十二月》与《尧民歌》。它描写了闺中女子思念远离家乡的心上人的情形。曲子借境抒情,山、水、桃、柳、内阁、重门无不紧系思念之情,最后描写伤心的泪痕重重,以致身躯瘦损,衣带宽松。一种哀婉动人,不容易捉摸的感情,经过作者以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描述,将它表露无遗。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作者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在优美音韵中结束。
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