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楚之,字德秀”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时间:2017-02-28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晋益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杨。会刘裕诛夷司马氏,叔父宣期、兄贞之并遇害。楚之乃逃,匿诸沙门中,济江至汝、颍间。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宋受禅,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宋武帝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图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来,欲因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其推诚信物,得士心,皆此类也。
明元末,山阳公奚斤略地河南,楚之遣使请降,授荆州刺史。奚斤既平河南,以楚之所率人户,分置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太武初,寻征入朝,授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以拒宋师。破宋将到彦之别军于长社。又与冠军安颉攻拔滑台,禽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万余人。上疏求更进讨,太武以兵久劳,不从,以散骑常侍征还。寻宋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楚之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击走方明,禽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征蠕蠕,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以绝粮运。蠕蠕乃遣觇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及薨,赠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贞王,陪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二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B.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C.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D.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
B.征,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
C.散骑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
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发愤图强。他虽然生逢晋末动乱,年少时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躲匿,但是一直未忘家仇,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B.司马楚之礼贤下士,深得人心。他年轻时便有英武豪迈的气概,能够屈己待人,明知沐谦佯装生病打算刺杀他,他还亲自端送汤药前去探病。
C.司马楚之能征善战,功劳卓著。他几次与宋军交战,均大获全胜,后与淮南公等人督率关中诸军抗宋,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了仇池。
D.司马楚之机智应变,谋略过人。他在随皇上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成功驱散贼寇,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5分)
(2)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5分)
参考答案
10.(3分)C
11.(3分)D 【解析】后世要有封爵的大官之死才能称薨。
12.(3分)B 【解析】“明知沐谦佯装生病打算刺杀他”有误。
13.(10分)翻译:
(1)(5分)沐谦被他的情意感动了,从席子底下拿出了匕首,将实情告诉了他,从此便跟随侍奉司马楚之。(译出状语后置1分,“状”1分,“委身”1分,语句通顺2分)
(2)(5分)有人把丢失驴耳的情况报告给司马楚之,司马楚之说:“这一定是前来窥探的贼寇截断去做凭证的,敌兵就要到了。”(译出“觇”1分,“验”1分,语句通顺3分)
参考译文:
司马楚之,字德秀,是晋宣帝的弟弟太常司马馗的八世孙。他的父亲司马荣期,晋时为益州刺史,后来被他的参军杨承祖所杀。父亲被杀时,司马楚之十七岁,他送父丧回到丹杨。这时恰逢刘裕正在诛灭司马氏,他的叔父司马宣期、哥哥司马贞之同时遇害。司马楚之于是就逃了出来,藏身在各寺院中,又过江到了汝水、颍水一带。
司马楚之从小便有英气,能礼贤下士。刘宋政权建立后,司马楚之一心谋划报仇。他聚集了人马占据了长社,归附他的常有一万多人。宋武帝很害怕他,便派了刺客沐谦去谋害他。司马楚之对待沐谦十分宽厚。沐谦夜间装病,知道司马楚之一定会来看他,想要趁机杀害司马楚之。司马楚之听说沐谦病了,果然亲自端着汤药前去探望。沐谦被他的情意感动了,从席子底下拿出了匕首,将实情告诉了他,从此便跟随侍奉司马楚之。司马楚之以诚待人,很得士人之心的情形大多与此相似。
明元帝末年,山阳公奚斤攻取河南,司马楚之派遣使者去请降,被授予荆州刺史。奚斤平定了河南,就将司马楚之管辖的地区,分别设置为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个郡,来壮大豫州。太武帝刚即位,不久就征召他入朝,授任为安南大将军,并封为琅邪王,来抵御宋军。司马楚之在长社打败了宋将到彦之的偏师(主力军以外的军队)。又与冠军将军安颉攻克了滑台,俘获了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和东郡太守申谟,俘虏了一万多人。他上疏请求再次进行征讨,太武帝认为军队长期作战过于疲劳而没答应,司马楚之被召回,任散骑常侍。不久宋将裴方明、胡崇之侵犯仇池。司马楚之便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率领关中各军打跑了裴方明,抓获了胡崇之。仇池平定后才还朝。
皇帝车驾亲征蠕蠕,司马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粮食来供应大军。当时镇北将军封沓逃入蠕蠕,给蠕蠕献策,让他们攻打司马楚之以断绝魏军的粮食供应。蠕蠕就派人去窥测司马楚之的军队,截断驴耳便跑了。有人把丢失驴耳的情况报告给司马楚之,司马楚之说:“这一定是前来窥探的贼寇截断去做凭证的,敌兵就要到了。”他立即叫人砍伐柳树,用树围成城,周围灌上水,让树冻住。城筑好后敌军就到了。敌人见司马楚之的军队无法攻打,就跑散了。太武帝听说了此事夸奖了他。
司马楚之官在边境二十多年,以清廉俭朴闻名。他死后,被追赠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号“贞王”,陪葬金陵。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宋受禅,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宋武帝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图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来,欲因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其推诚信物,得士心,皆此类也。
明元末,山阳公奚斤略地河南,楚之遣使请降,授荆州刺史。奚斤既平河南,以楚之所率人户,分置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太武初,寻征入朝,授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以拒宋师。破宋将到彦之别军于长社。又与冠军安颉攻拔滑台,禽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万余人。上疏求更进讨,太武以兵久劳,不从,以散骑常侍征还。寻宋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楚之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击走方明,禽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征蠕蠕,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以绝粮运。蠕蠕乃遣觇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及薨,赠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贞王,陪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二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B.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C.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D.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
B.征,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
C.散骑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
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发愤图强。他虽然生逢晋末动乱,年少时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躲匿,但是一直未忘家仇,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B.司马楚之礼贤下士,深得人心。他年轻时便有英武豪迈的气概,能够屈己待人,明知沐谦佯装生病打算刺杀他,他还亲自端送汤药前去探病。
C.司马楚之能征善战,功劳卓著。他几次与宋军交战,均大获全胜,后与淮南公等人督率关中诸军抗宋,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了仇池。
D.司马楚之机智应变,谋略过人。他在随皇上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成功驱散贼寇,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5分)
(2)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5分)
参考答案
10.(3分)C
11.(3分)D 【解析】后世要有封爵的大官之死才能称薨。
12.(3分)B 【解析】“明知沐谦佯装生病打算刺杀他”有误。
13.(10分)翻译:
(1)(5分)沐谦被他的情意感动了,从席子底下拿出了匕首,将实情告诉了他,从此便跟随侍奉司马楚之。(译出状语后置1分,“状”1分,“委身”1分,语句通顺2分)
(2)(5分)有人把丢失驴耳的情况报告给司马楚之,司马楚之说:“这一定是前来窥探的贼寇截断去做凭证的,敌兵就要到了。”(译出“觇”1分,“验”1分,语句通顺3分)
参考译文:
司马楚之,字德秀,是晋宣帝的弟弟太常司马馗的八世孙。他的父亲司马荣期,晋时为益州刺史,后来被他的参军杨承祖所杀。父亲被杀时,司马楚之十七岁,他送父丧回到丹杨。这时恰逢刘裕正在诛灭司马氏,他的叔父司马宣期、哥哥司马贞之同时遇害。司马楚之于是就逃了出来,藏身在各寺院中,又过江到了汝水、颍水一带。
司马楚之从小便有英气,能礼贤下士。刘宋政权建立后,司马楚之一心谋划报仇。他聚集了人马占据了长社,归附他的常有一万多人。宋武帝很害怕他,便派了刺客沐谦去谋害他。司马楚之对待沐谦十分宽厚。沐谦夜间装病,知道司马楚之一定会来看他,想要趁机杀害司马楚之。司马楚之听说沐谦病了,果然亲自端着汤药前去探望。沐谦被他的情意感动了,从席子底下拿出了匕首,将实情告诉了他,从此便跟随侍奉司马楚之。司马楚之以诚待人,很得士人之心的情形大多与此相似。
明元帝末年,山阳公奚斤攻取河南,司马楚之派遣使者去请降,被授予荆州刺史。奚斤平定了河南,就将司马楚之管辖的地区,分别设置为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个郡,来壮大豫州。太武帝刚即位,不久就征召他入朝,授任为安南大将军,并封为琅邪王,来抵御宋军。司马楚之在长社打败了宋将到彦之的偏师(主力军以外的军队)。又与冠军将军安颉攻克了滑台,俘获了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和东郡太守申谟,俘虏了一万多人。他上疏请求再次进行征讨,太武帝认为军队长期作战过于疲劳而没答应,司马楚之被召回,任散骑常侍。不久宋将裴方明、胡崇之侵犯仇池。司马楚之便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率领关中各军打跑了裴方明,抓获了胡崇之。仇池平定后才还朝。
皇帝车驾亲征蠕蠕,司马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粮食来供应大军。当时镇北将军封沓逃入蠕蠕,给蠕蠕献策,让他们攻打司马楚之以断绝魏军的粮食供应。蠕蠕就派人去窥测司马楚之的军队,截断驴耳便跑了。有人把丢失驴耳的情况报告给司马楚之,司马楚之说:“这一定是前来窥探的贼寇截断去做凭证的,敌兵就要到了。”他立即叫人砍伐柳树,用树围成城,周围灌上水,让树冻住。城筑好后敌军就到了。敌人见司马楚之的军队无法攻打,就跑散了。太武帝听说了此事夸奖了他。
司马楚之官在边境二十多年,以清廉俭朴闻名。他死后,被追赠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号“贞王”,陪葬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