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后赤壁赋》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时间:2018-01-17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乎!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0.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B. 洗盏更酌 重新
C. 履巉岩,披蒙茸 拨开 D. 掠予舟而西也 向西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1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赤壁赋》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 《赤壁赋》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 《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 《后赤壁赋》中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1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答案】
10. D D项,应为“向西飞去”,名词活用为动词,不是名词作状语,因为后面没有动词。
11. A 此题注意赋体四六句的特征,同时注意“寂寥”是“四顾”后的感觉,不要断开;“横江”是“东来”的方式不要断开;“戛然”修饰“长鸣”不要断开。
12. C 此题C项,“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是动静结合,选项手法分析错误。
13. (1)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2)回转身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参考译文: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再次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于是带着酒和鱼,再次在赤壁下面游览。江里的流水发出声响,两岸陡峭的崖壁高达千尺。山显得高了,月显得小了,江水退落,石头显露出来。才过了多久呀,以前的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稠密的野草,蹲在宛如虎豹的山石上,行走在盘曲、古老的树林中间,爬上鹘鸟建造高巢的崖壁,俯身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不能跟着我上来。我高声长啸,草木震荡;山谷回响,风起浪涌。我也感到凄凉悲伤、阴森恐怖,害怕得不能停留了。回转身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四周望去,寂寞空虚。恰好有一只孤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面飞来,翅膀有如车轮,黑色的裙子,白色的上衣,戛然长叫一声,擦过我的小船,一直向西面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辞去,我也睡觉。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衣,飘然轻快地经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明白了!昨天晚上,叫着从我船上飞过去的,不就是您么?”道士只是笑了笑,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乎!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0.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 履巉岩,披蒙茸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1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赤壁赋》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 《赤壁赋》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 《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 《后赤壁赋》中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1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答案】
10. D
11. A
12. C
13. (1)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2)回转身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参考译文: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再次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于是带着酒和鱼,再次在赤壁下面游览。江里的流水发出声响,两岸陡峭的崖壁高达千尺。山显得高了,月显得小了,江水退落,石头显露出来。才过了多久呀,以前的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稠密的野草,蹲在宛如虎豹的山石上,行走在盘曲、古老的树林中间,爬上鹘鸟建造高巢的崖壁,俯身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不能跟着我上来。我高声长啸,草木震荡;山谷回响,风起浪涌。我也感到凄凉悲伤、阴森恐怖,害怕得不能停留了。回转身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四周望去,寂寞空虚。恰好有一只孤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面飞来,翅膀有如车轮,黑色的裙子,白色的上衣,戛然长叫一声,擦过我的小船,一直向西面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辞去,我也睡觉。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衣,飘然轻快地经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明白了!昨天晚上,叫着从我船上飞过去的,不就是您么?”道士只是笑了笑,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