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琰字瑗度,安少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18-07-06
谢琰字瑗度。安少子。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与从护军淡虽比居,不往来,宗中子弟惟与才令者数人相接,拜著作郎,转秘书丞,累迁散骑常侍。符坚之役,安以琰有军国才用,出为辅国将军,以精卒八千与从兄玄俱陷阵破坚,以勖封望蔡公。寻遭父忧去官,服阕,除征虏将军、会稽内史。顷之。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将军如故。又遭母忧,朝廷疑其葬礼。时议者云潘岳为贾充妇《宜城宣君诔》云昔在武侯丧礼殊伦伉俪一体朝仪则均谓宜资给葬悉依太傅故事先是,王珣娶万女,珣弟珉娶安女,并不终,由是与谢氏有隙。珣时为仆射,犹以前憾缓其事。琰闻耻之,遂自造辒辌车以葬,议者讥之。会稽王道子以为司马,右将军如故。孙恩作乱,加督吴兴、义兴二郡军事,讨恩。恩逃于海岛,朝廷忧之,以琰为会稽内史。琰既以资望镇越土,议者谓无复东顾之虞。及至郡,无绥抚之能,而不为武备。将帅皆谏曰:“强贼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扬仁风,开其自新之路。”琰曰:“苻坚百万,尚送死淮南,况孙恩奔衄归海,何能复出!若其复至,正是天不养国贼,令速就戮耳。”遂不从其言。恩后果复寇浃口。琰遣参军刘宣之距破恩。既而上党太守张虔硕战败,群贼锐进,人情震骇,咸以宜持重严备,且列水军于南湖,分兵设伏以待之。琰不听。贼既至,尚未食,琰曰:“要当先灭此寇而后食也。”跨马而出。广武将军桓宝为前锋,摧锋陷阵,杀贼甚多,而塘路迮狭,琰军鱼贯而前,贼于舰中傍射之,前后断绝。琰至千秋亭,败绩。琰帐下都督张猛于后斫琰马,琰堕地,与二子俱被害。诏以琰父子陨于君亲,忠孝萃于一门,赠琰侍中、司空,谥曰忠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议者云/潘岳为贾充妇《宜城宣君诔》云/昔在武侯/丧礼殊伦/伉俪一体/朝仪则均/谓宜资给/葬礼悉依太傅故事/
B. 时议者云潘岳/为贾充妇《宜城宣君诔》云/昔在武侯/丧礼殊伦/伉俪一体/朝仪则均/谓宜资给葬礼/悉依太傅故事/
C. 时议者云/潘岳为贾充妇《宜城宣君诔》云/昔在武侯/丧礼殊伦/伉俪一体/朝仪则均/谓宜资给葬礼/悉依太傅故事
D. 时议者云潘岳/为贾充妇《宜城宣君诔》云/昔在武侯/丧礼殊伦/伉俪一体/朝仪则均/谓宜资给/葬礼悉依太傅故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旧时在本名以外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字一般与本名含义相关。
B.著作郎是官职名,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的官职,其属官有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等。
C.司马是古代重要的军职,殷周时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白居易就管担任过此重职。
D.忠肃,谥号,文中指谢琰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含有褒义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琰少有才名,不喜结交,谢琰年轻时就凭才能闻名于时;他胸怀大志,从不与堂兄护军谢淡来往,只与有才德的宗族子弟交往。
B.谢琰具有才名,因功封爵。在苻坚之战中,他因军政才干被任命为辅国将军,与谢玄冲锋陷阵,大破敌军,因战功卓著被封望蔡公。
C.谢琰为人至孝,不顾非议、父亲去世后,他离官守孝直至丧期结束;母亲去世后,他自造送丧车安葬母亲,由此引起议论者的讥讽。
D. 谢琰自负轻敌,以身殉国。面对逃到海岛上的叛贼孙恩,他认为不足为虑,不听劝谏;后赋兵来犯,他被下属陷害,朝廷对其忠君爱国行为予以褒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琰既以资望镇越土,议者谓无复东顾之虞。
(2)强贼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扬仁风,开其自新之路。
答
10.C
11.C
12.A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答案(1)谢琰凭借他的声望镇守越地后,议论者认为不再有东顾的忧患了。(关键词“以”“资望”“虞“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强贼在海上,窥何有利的时机,我们应当发扬仁风,给他们指出自新之路。(关键词“伺”“形便”“振扬”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谢琰,字瑗度,是谢安的小儿子。刚成年时,就以坚负和才干著称,风度姿容美好。与堂兄护军谢淡虽然是比邻而居,但从不来往,宗族于弟中只和几个有才德的交往。授著作郎,转任秘书丞,多次升迁任散骑常侍。符坚之战,谢安因为谢琰现具有军政国务之才,任命他为槠国将军,率精兵八千人,与堂兄谢玄一道冲锋陷阵大败苻坚,因功被封为望蔡公。不久遭遇父亲去世而离职守孝,服丧期满,被任命为征虏将军,会稽内史。不久,征召为尚书右仆射,兼太子詹事。又遭逢母亲去世,朝廷怀疑葬礼不合规定。当时议论者道:“潘岳为贾充之妻作《宣城宣君诔》云:‘从前在武侯时,丧礼不同等。夫妻一体,朝拜的礼仪则相同。’认为应当应资助葬礼,完全按照太傅的旧例。”在此之前,王珣娶谢万之女为妻,王珣之弟王珉又娶谢安之女,都没有过到底,因此与谢家存有嫌隙。王珣这时当仆射,还因前恨拖延这件事。谢琰听说后觉得他很可耻,就自己造了送丧车安葬母赤,议论者讥刺这件事。会稽王司马道子任他为司马,右将军封号不变。孙恩作乱,加督吴兴、义兴二郡军事,讨伐孙恩。孙恩逃到海岛上,朝廷为此担心忧虑,任命谢琰为会稽内史。谢琰凭借他的声望镇守越地后,议论者认为不再有东顾的忧患了。到后,没有怀柔安抚的才能,又不加强武备。将帅都劝谏说:“强贼在海上,窥何有利的时机,我们应当发扬仁风,给他们指出自新之路“谢琰说“符坚百万之众,尚且送死淮南,何泥仓皇遇到海上的孙恩,怎能复出呢!如果孙恩再来,正是上天不养国贼,让他快死罢了。”于是不听劝谏。孙恩后来果然又侵犯浃口。谢琰派参军刘宣之抵御攻击孙恩。不久,上党太守张虔硕战败,群贼蜂拥而来,人心震荡惊恐,众人都认为应当稳重地严密戒备。谢琰不听。贼兵到后,谢琰还没吃饭,说:“自当消灭了这股贼寇再吃饭。“跨马而出。可是堤路狭窄,谢琰的部队只能鱼贯排列前进,贼兵在船上从旁边射击,前后断绝。谢琰帐下的都督张猛从后面砍谢琰的战马,谢琰下马来,与两个儿子都被害。诏书认为谢琰父子死于君父,忠孝会于一门,追赠谢琰为侍中、司空,谥号叫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