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吴道南,字会甫”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18-12-25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都下为之大哗。道南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选自《明史》,有删改)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B.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C.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D.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进士及第,就是进士登第,或者是登进士第,指的是考中了进士。
B.东宫,指封建时代皇后所居住的宫殿。也可用来借指皇后本人。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主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
D.丙辰,中国传统纪年中的干支纪年法,循环中的第53年称丙辰年。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吴道南为官只见过一次皇上。吴道南到任,见不到皇帝,不敢入阁值班。后皇上在慈宁宫召见群臣,吴道南才有机会见到皇上,后再没见过。
B.吴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朝鲜入贡的使臣请求购买火药,道南坚持不卖给他们。吐鲁番进贡宝玉,道南建议不收纳,他因此被外族人忌恨。
C.吴道南正直,敢于检举揭发。他曾检举沈同和会试抄袭,皇帝下令复试后,沈同和一天才写一个字,被交到司法部门治罪,流放极边远地区。
D.吴道南因不堪诋毁请求辞官。他曾被御史们弹劾诋毁,因此要求离去。闭门不出一年多,上疏二十七次,皇帝依旧鼓励和挽留他。
19.C【解析】“久”是对“视朝”的陈述,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见”是“获”的宾语,所以中间不能停顿,排除B,选择C。
20.B【解析】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用来借指太子本人。
21.B【解析】“他因此被外族人忌恨”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吴道南,字会甫,是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考上进士。受任编修,升为左中允。在东宫轮值讲读。太子偶尔看往别处,吴道南就停住不讲拱手等待,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来。曾任左谕德少詹事,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代理部里事务。历城、高苑牛生产的小犊,都是两个头两个鼻,吴道南建议全部免除山东的各种税,召回宦官;又乘着灾祸和怪异事物出现而说宦官招惹怨恨,乞求皇帝下诏怪罪自己,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皇帝)都没有批复。
吴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对政治体制有明确而透彻的认识。朝鲜入贡的使臣请求购买火药,吴道南坚持不卖给他们。吐鲁番进贡宝玉,吴道南建议不收纳。辽东讨论开始科举考试读书人,他就认为险要边疆应当注重武备,就阻止不实行。他被授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和方从哲同时被任命。他多次辞谢却不被允许。过了很久才入朝。按旧例,朝廷臣子接受官职,先面谢皇帝然后再到任。当时皇帝很久没有上朝,官员们就都先到任了。吴道南到任,见不到皇帝,不敢入阁值班。同僚方从哲跟他说,皇帝命令先就职,吴道南上疏谢恩。等到皇帝因“梃击”的变故,在慈宁宫召见群臣,吴道南才得到机会面谢,从此就没有机会第二次见到皇上。
吴道南辅助大政不盲从,在当时很有声望。丙辰年,和礼部尚书刘楚先在一起主持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是副都御使沈季文的儿子,不会读书写文章,却贿赂礼部的官吏,跟同乡赵鸣阳的号舍相连。他的首场七篇文章,除抄自书坊刻印的以外,都出自赵鸣阳的手笔。发榜了,沈同和和赵鸣阳都考上了,京城里因此大闹起来。吴道南多次检举,皇帝才下命令复试。沈同和一整天才写一个字。交到司法部门治罪,流放到极边远有瘴气的地区,赵鸣阳也被除名。
在这之前,汤宝尹科场案件,实际上是吴道南揭发的,因此他们一伙嫉视吴道南。御史李嵩、周师旦就联合上奏章弹劾他,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击尤其出力。吴道南不能忍受,进言:“台谏弹劾内阁臣子,是职责,但没有肆口辱骂的。臣使国家遭受侮辱极其严重,请立刻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也诋毁吴道南。吴道南更加要求离去。闭门不出一年多,上疏二十七次,皇帝依旧鼓励和挽留他。正逢他的继母的讣告到,于是赏赐路程费,派遣行人护送回去。闲居二年后死去。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都下为之大哗。道南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选自《明史》,有删改)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B.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C.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D.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进士及第,就是进士登第,或者是登进士第,指的是考中了进士。
B.东宫,指封建时代皇后所居住的宫殿。也可用来借指皇后本人。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主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
D.丙辰,中国传统纪年中的干支纪年法,循环中的第53年称丙辰年。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吴道南为官只见过一次皇上。吴道南到任,见不到皇帝,不敢入阁值班。后皇上在慈宁宫召见群臣,吴道南才有机会见到皇上,后再没见过。
B.吴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朝鲜入贡的使臣请求购买火药,道南坚持不卖给他们。吐鲁番进贡宝玉,道南建议不收纳,他因此被外族人忌恨。
C.吴道南正直,敢于检举揭发。他曾检举沈同和会试抄袭,皇帝下令复试后,沈同和一天才写一个字,被交到司法部门治罪,流放极边远地区。
D.吴道南因不堪诋毁请求辞官。他曾被御史们弹劾诋毁,因此要求离去。闭门不出一年多,上疏二十七次,皇帝依旧鼓励和挽留他。
19.C【解析】“久”是对“视朝”的陈述,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见”是“获”的宾语,所以中间不能停顿,排除B,选择C。
20.B【解析】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用来借指太子本人。
21.B【解析】“他因此被外族人忌恨”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吴道南,字会甫,是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考上进士。受任编修,升为左中允。在东宫轮值讲读。太子偶尔看往别处,吴道南就停住不讲拱手等待,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来。曾任左谕德少詹事,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代理部里事务。历城、高苑牛生产的小犊,都是两个头两个鼻,吴道南建议全部免除山东的各种税,召回宦官;又乘着灾祸和怪异事物出现而说宦官招惹怨恨,乞求皇帝下诏怪罪自己,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皇帝)都没有批复。
吴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对政治体制有明确而透彻的认识。朝鲜入贡的使臣请求购买火药,吴道南坚持不卖给他们。吐鲁番进贡宝玉,吴道南建议不收纳。辽东讨论开始科举考试读书人,他就认为险要边疆应当注重武备,就阻止不实行。他被授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和方从哲同时被任命。他多次辞谢却不被允许。过了很久才入朝。按旧例,朝廷臣子接受官职,先面谢皇帝然后再到任。当时皇帝很久没有上朝,官员们就都先到任了。吴道南到任,见不到皇帝,不敢入阁值班。同僚方从哲跟他说,皇帝命令先就职,吴道南上疏谢恩。等到皇帝因“梃击”的变故,在慈宁宫召见群臣,吴道南才得到机会面谢,从此就没有机会第二次见到皇上。
吴道南辅助大政不盲从,在当时很有声望。丙辰年,和礼部尚书刘楚先在一起主持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是副都御使沈季文的儿子,不会读书写文章,却贿赂礼部的官吏,跟同乡赵鸣阳的号舍相连。他的首场七篇文章,除抄自书坊刻印的以外,都出自赵鸣阳的手笔。发榜了,沈同和和赵鸣阳都考上了,京城里因此大闹起来。吴道南多次检举,皇帝才下命令复试。沈同和一整天才写一个字。交到司法部门治罪,流放到极边远有瘴气的地区,赵鸣阳也被除名。
在这之前,汤宝尹科场案件,实际上是吴道南揭发的,因此他们一伙嫉视吴道南。御史李嵩、周师旦就联合上奏章弹劾他,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击尤其出力。吴道南不能忍受,进言:“台谏弹劾内阁臣子,是职责,但没有肆口辱骂的。臣使国家遭受侮辱极其严重,请立刻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也诋毁吴道南。吴道南更加要求离去。闭门不出一年多,上疏二十七次,皇帝依旧鼓励和挽留他。正逢他的继母的讣告到,于是赏赐路程费,派遣行人护送回去。闲居二年后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