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19-06-19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
他日见权,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大噱。
后蜀好,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使至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面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权甚异之,欲试以事,令守节度。节度掌军粮谷,文书繁猥,非其好也。
恪以丹杨山险,民多果劲,屡自求乞为官出之。众皆以为难。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恪盛陈其必捷。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恪到府,明立部伍,其从化平民,悉令屯居。岁期,人数皆如本规。权嘉其功,遣尚书仆射薛综劳军。
久之,权不豫,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权疾困,召恪、弘及侍中孙峻,属以后事。翌日,权薨。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闻,欲矫诏除恪。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于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
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初,恪以建兴元年十月会众于东兴,筑堤。魏以吴军入其疆土,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东兴。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恪遣将军留赞、吕据为前部。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大笑之,不即严兵。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死者数万。恪遂有轻敌之心,明年春,复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于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B. 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C. 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D. 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中国古代社会,汉族男子20岁行加冠礼,女子15岁行加笄礼。
B. 部伍,既可指军队的编制单位,泛指军队;也可指军队中的基层长官,一伍之伯也。此处文中指的是后者之意。
C. 中书令,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司马迁曾以“太史公”身份任此职,是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朝位在丞相之上。
D. “建兴”是年号。年号最基本的作用是纪年,后来还可表示祈福、歌颂或改朝换代,一般新君即位都要启用新的年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恪才思敏锐,善于体察人心。孙权赐马,虽未见到马,但他立刻以“蜀国是孙权国外的马厩”提前感谢赐马,深得孙权欢心。
B. 诸葛恪自信坚定,为政才能很突出。他多次力请任职丹杨,到任后,整顿军队,安抚顺服平民,仅一年,就降服了和预期人数相符的民众。
C. 诸葛恪执政为民,得到百姓拥护。任太傅时他办理各项政事都顾及到百姓,诸葛恪每次外出,百姓都引颈相望,想看看他的形象。
D. 诸葛恪有军事才能,但轻敌冒进。建兴元年大破魏军后,他想再次出兵,众大臣集体辞职来劝说诸葛恪,诸葛恪不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
(2)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闻,欲矫诏除恪。
【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蜀国是陛下的外面马厩,今天由此恩赐,马是一定会送来的,我岂敢不谢恩?
(2)孙弘一向与诸葛恪不合,害怕被恪压制惩治,便封锁了孙权去世的消息,想要假传诏书除掉诸葛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话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本题正确断句: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其诸军作浮桥度”是“敕”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项;“陈于堤上”是介词结构后置,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此处文中指的是后者之意”错,原文“恪到府,明立部伍”,意思是“诸葛恪上任到郡府,就建立和整顿军队”,可见这里的“部伍”是“军队”的意思。故选B。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D项,“集体辞职来劝说”中对“辞谏”一词理解错误,原文“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意思是“诸位大臣认为多次出征将士劳困,一齐用委婉的言辞劝说诸葛恪,诸葛恪不听”,可见“辞谏”是用言辞劝说,而不是“集体辞职来劝说”。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有:(1)外厩,外面马厩;夫蜀者陛下之外厩,判断句;必,一定;安敢,岂敢,怎么敢。(2)素,一向;不平,不合;治,压制惩治;为……所,表被动;秘,封锁;矫诏,假传诏书。
参考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的长子。他年少时就有才名。二十岁被任命为骑都尉。后又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
有一天见到孙权,孙权问他说:“你的叔父和你父亲哪个强些?”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强些。”孙权问其原因,诸葛恪回答说:“我的父亲知道该为什么人做事,叔父却不知道,所以我父亲要强些。”孙权大笑起来。
后来蜀国的使者来到吴国,群臣都来会见,孙权对蜀使说:“这个诸葛恪向来喜欢骑马,您回去告诉您们丞相,为他送一匹好马来。”诸葛恪便马上跪拜致谢,孙权说:“马还没有送来谢什么呢?”诸葛恪答说:“蜀国是陛下的外面马厩,今天有此恩诏,马是一定会送来的,我岂敢不谢恩?”诸葛恪的才思,都如上面相类。孙权觉得他很不寻常,打算安排具体政事考察他,命他代理节度一职。节度职任是掌管军队粮草,公文繁杂,不是他所喜欢做的事。
诸葛恪考虑到丹杨郡山道险阻,百姓大多果敢强劲,多次自己请求出宫到哪里为官,众人都认为很难治理。诸葛恪父亲诸葛瑾听说这种情况,也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诸葛恪极力陈述他一定能获得其事成功的理由。孙权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兼丹杨太守。诸葛恪上任到郡府,就建立和整顿军队,那些接受归服教化的平民,全都让他们安定居处。满一年后,所得到的人数全如诸葛恪原先预计的那样。孙权嘉赏诸葛恪的功劳,派尚书仆射薛综前往慰劳军队。
过了较长时间,孙权生了病,而太子年少,于是征召诸葛恪以大将军身份兼任太子太傅,令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孙权病危时,召见诸葛恪、孙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托付他们以后事。次日,孙权去世。孙弘一向与诸葛恪不和,害怕被压抑惩治,便封锁了孙权去世的消息,企图假传皇帝诏书除掉诸葛恪。
孙峻将这些情况告知诸葛恪,诸葛恪请孙弘商议事情,在座席上将孙弘杀死,于是穿起丧服发布孙权去世的消息。
诸葛恪被改授为太傅。于是取消密置视听之事,裁除军政冗员,免除拖欠 赋税,取消货运关税,各项政事都顾及到给百姓以恩惠利益,国人无不欢悦。诸葛恪每次外出,百姓都引颈相望,都想看看他的形象。
当初,诸葛恪于建兴元年十月,在东兴征集民众,筑大堤。魏国以吴军进入自己疆界,命令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兵七万,打算围攻东兴。胡遵等命令各部造浮桥渡湖,将部队安置堤上,分兵进攻两城。城筑建在高险之处,仓促难于攻拔。诸葛恪派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先头部队。当时天寒下雪,魏军众将领聚会饮酒,见留赞等人兵少,于是解放铠甲,不操矛戟,并且大声欢笑,不严整军阵。留赞等部队一上岸就鼓噪呐喊,拼命乱砍乱杀。魏军受到惊扰四散逃走,争着抢渡浮桥,桥坏绳断,纷纷跌入水中,又自相践踏,死者数万人。诸葛恪于是产生轻敌的思想,第二年春上,便又打算出兵。诸位大臣认为多次出征将士劳困,一齐用委婉的言辞劝说诸葛恪,诸葛恪不听。于是违背众人意愿出兵,大量征发各州郡兵卒二十万人,百姓骚动不安。
他日见权,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大噱。
后蜀好,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使至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面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权甚异之,欲试以事,令守节度。节度掌军粮谷,文书繁猥,非其好也。
恪以丹杨山险,民多果劲,屡自求乞为官出之。众皆以为难。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恪盛陈其必捷。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恪到府,明立部伍,其从化平民,悉令屯居。岁期,人数皆如本规。权嘉其功,遣尚书仆射薛综劳军。
久之,权不豫,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权疾困,召恪、弘及侍中孙峻,属以后事。翌日,权薨。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闻,欲矫诏除恪。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于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
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初,恪以建兴元年十月会众于东兴,筑堤。魏以吴军入其疆土,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东兴。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恪遣将军留赞、吕据为前部。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大笑之,不即严兵。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死者数万。恪遂有轻敌之心,明年春,复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于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B. 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C. 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D. 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中国古代社会,汉族男子20岁行加冠礼,女子15岁行加笄礼。
B. 部伍,既可指军队的编制单位,泛指军队;也可指军队中的基层长官,一伍之伯也。此处文中指的是后者之意。
C. 中书令,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司马迁曾以“太史公”身份任此职,是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朝位在丞相之上。
D. “建兴”是年号。年号最基本的作用是纪年,后来还可表示祈福、歌颂或改朝换代,一般新君即位都要启用新的年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葛恪才思敏锐,善于体察人心。孙权赐马,虽未见到马,但他立刻以“蜀国是孙权国外的马厩”提前感谢赐马,深得孙权欢心。
B. 诸葛恪自信坚定,为政才能很突出。他多次力请任职丹杨,到任后,整顿军队,安抚顺服平民,仅一年,就降服了和预期人数相符的民众。
C. 诸葛恪执政为民,得到百姓拥护。任太傅时他办理各项政事都顾及到百姓,诸葛恪每次外出,百姓都引颈相望,想看看他的形象。
D. 诸葛恪有军事才能,但轻敌冒进。建兴元年大破魏军后,他想再次出兵,众大臣集体辞职来劝说诸葛恪,诸葛恪不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
(2)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闻,欲矫诏除恪。
【答案】10. B
13. (1)蜀国是陛下的外面马厩,今天由此恩赐,马是一定会送来的,我岂敢不谢恩?
(2)孙弘一向与诸葛恪不合,害怕被恪压制惩治,便封锁了孙权去世的消息,想要假传诏书除掉诸葛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话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本题正确断句: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其诸军作浮桥度”是“敕”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项;“陈于堤上”是介词结构后置,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此处文中指的是后者之意”错,原文“恪到府,明立部伍”,意思是“诸葛恪上任到郡府,就建立和整顿军队”,可见这里的“部伍”是“军队”的意思。故选B。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D项,“集体辞职来劝说”中对“辞谏”一词理解错误,原文“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意思是“诸位大臣认为多次出征将士劳困,一齐用委婉的言辞劝说诸葛恪,诸葛恪不听”,可见“辞谏”是用言辞劝说,而不是“集体辞职来劝说”。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有:(1)外厩,外面马厩;夫蜀者陛下之外厩,判断句;必,一定;安敢,岂敢,怎么敢。(2)素,一向;不平,不合;治,压制惩治;为……所,表被动;秘,封锁;矫诏,假传诏书。
参考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的长子。他年少时就有才名。二十岁被任命为骑都尉。后又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
有一天见到孙权,孙权问他说:“你的叔父和你父亲哪个强些?”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强些。”孙权问其原因,诸葛恪回答说:“我的父亲知道该为什么人做事,叔父却不知道,所以我父亲要强些。”孙权大笑起来。
后来蜀国的使者来到吴国,群臣都来会见,孙权对蜀使说:“这个诸葛恪向来喜欢骑马,您回去告诉您们丞相,为他送一匹好马来。”诸葛恪便马上跪拜致谢,孙权说:“马还没有送来谢什么呢?”诸葛恪答说:“蜀国是陛下的外面马厩,今天有此恩诏,马是一定会送来的,我岂敢不谢恩?”诸葛恪的才思,都如上面相类。孙权觉得他很不寻常,打算安排具体政事考察他,命他代理节度一职。节度职任是掌管军队粮草,公文繁杂,不是他所喜欢做的事。
诸葛恪考虑到丹杨郡山道险阻,百姓大多果敢强劲,多次自己请求出宫到哪里为官,众人都认为很难治理。诸葛恪父亲诸葛瑾听说这种情况,也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诸葛恪极力陈述他一定能获得其事成功的理由。孙权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兼丹杨太守。诸葛恪上任到郡府,就建立和整顿军队,那些接受归服教化的平民,全都让他们安定居处。满一年后,所得到的人数全如诸葛恪原先预计的那样。孙权嘉赏诸葛恪的功劳,派尚书仆射薛综前往慰劳军队。
过了较长时间,孙权生了病,而太子年少,于是征召诸葛恪以大将军身份兼任太子太傅,令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孙权病危时,召见诸葛恪、孙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托付他们以后事。次日,孙权去世。孙弘一向与诸葛恪不和,害怕被压抑惩治,便封锁了孙权去世的消息,企图假传皇帝诏书除掉诸葛恪。
孙峻将这些情况告知诸葛恪,诸葛恪请孙弘商议事情,在座席上将孙弘杀死,于是穿起丧服发布孙权去世的消息。
诸葛恪被改授为太傅。于是取消密置视听之事,裁除军政冗员,免除拖欠 赋税,取消货运关税,各项政事都顾及到给百姓以恩惠利益,国人无不欢悦。诸葛恪每次外出,百姓都引颈相望,都想看看他的形象。
当初,诸葛恪于建兴元年十月,在东兴征集民众,筑大堤。魏国以吴军进入自己疆界,命令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兵七万,打算围攻东兴。胡遵等命令各部造浮桥渡湖,将部队安置堤上,分兵进攻两城。城筑建在高险之处,仓促难于攻拔。诸葛恪派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先头部队。当时天寒下雪,魏军众将领聚会饮酒,见留赞等人兵少,于是解放铠甲,不操矛戟,并且大声欢笑,不严整军阵。留赞等部队一上岸就鼓噪呐喊,拼命乱砍乱杀。魏军受到惊扰四散逃走,争着抢渡浮桥,桥坏绳断,纷纷跌入水中,又自相践踏,死者数万人。诸葛恪于是产生轻敌的思想,第二年春上,便又打算出兵。诸位大臣认为多次出征将士劳困,一齐用委婉的言辞劝说诸葛恪,诸葛恪不听。于是违背众人意愿出兵,大量征发各州郡兵卒二十万人,百姓骚动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