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归有光《戴楚望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19-10-15
《戴楚望集》序
归有光
世宗皇帝自郢入继大统①。戴楚望以王家从来,授锦衣卫千户。其后稍迁至卫佥事。尝典诏狱。当是时,廷臣以言事忤旨,鞫系者先后十数人。楚望亲视食饮、汤药、衣被,常保护之,故少瘐死者,其后往往更赦得出,以故中朝士大夫籍籍称其贤。
嘉靖四十四年,予中第,居京师。楚望数见过,示以所为诗。其论欲远追汉、魏,以近代不足为。予益异之。予既调官浙西,遂与楚望别。隆庆二年春,朝京师。楚望之子枢,裒其平生所为文百卷,谒予为序。盖楚望之于道勤矣。
始,楚望先识增城湛元明。是时年甚少,已有志于求道。既而师事泰和欧阳崇一、聂文蔚。至如安成邹谦之、吉水罗达夫,未尝识面,而以书相答问。及其所交亲者,则毘陵唐以德、太平周顺之、富平杨子修,并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予读其所往来书,大抵从阳明之学,至于往复论难,必期于自得,非苟为名者。噫,道之难言久矣。有如前楚望所为师友,皆以卓然自立于世,而楚望更与往来上下其议论,则楚望之所自立者可知矣。予之初识之,特谓其典诏狱,为国家保护善人,以为武臣之慕义者也。及稍与之亲,观其论诗,欲上追古作者,又以为学士大夫之好文者也。盖不知楚望之于道如此。
昔魏舒为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一日,令舒备偶。毓初不知其善射,而舒容止闲雅,发无不中。毓叹曰:“吾之不足以尽君才,如此射矣。”楚望之初不以语予者,岂其不欲以自见欤?抑何予之知之晚耶?抑以予之不及于此欤?
予与诸公生同时,间亦颇相闻,顾平日不知所以自信。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故黯黯以居,未敢列于当世儒者之林,以亲就而求正之。又怪孟子与荀卿同时,而终身不相遇。及是,而楚望之所与游,一时零谢尽矣。此予之所以为恨,而羡楚望之获交于诸公间也。因读其集,慨然太息而归之。
注:①明世宗朱厚熜,原为兴献王,封地在湖北。
(选自《震川先生全集》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保护之,故少瘐死者       死在监狱中
B. 楚望数见过,示以所为诗     访问
C. 一日,令舒备偶             凑数、充数
D. 以亲就而求正之             整治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戴楚望掌管锦衣卫监狱时,保护了许多被关押的朝廷重臣,因而收到朝中士大夫的称赞。
B. 戴楚望谈论诗歌见解高明,也勤于写文章,一生作文百卷。他的儿子请作者给戴楚望的文集作序。
C. 戴楚望谦虚好学,先后以欧阳崇一、聂文蔚和邹谦之、罗达夫等有道之士为师,在书信往来中研讨学问。
D. 写作这篇文章时,戴楚望交游的人都已经死去,作者不能与他们交游,深感遗憾,因此而羡慕戴楚望。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从阳明之学,至于往复论难,必期于自得,非苟为名者。
(2)楚望之初不以语予者,岂其不欲以自见欤?抑何予之知之晚耶?
9. 文中作者对戴楚望的印象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6. D    D项,“正”解释为“批评、指正”。故本题选D项。
7. C  C项,曲解文意。错在“先后以欧阳崇一、聂文蔚和邹谦之、罗达夫等有道之士为师,在书信往来中研讨学问。”原文是说:戴楚望拜泰和人欧阳崇一、聂文蔚为师。至于安成人邹谦之、吉水人罗达夫,没有相见,而是通过书信互相问答。故本题选C项。
8. (1)(他们)大都遵从王阳明的学说,至于书信往来争论问题,一定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不是姑且博取名声。
(2)戴楚望起先不把(自己的追求和志向)告诉我,难道是他不想靠着这个显露自己吗?还是因为我了解他太晚呢? 
9.   最初是仰慕道义的武将,然后是文学爱好者,最终是坚定而积极的求道者和博学者。

参考译文:
世宗皇帝从湖北进入京城继承皇位。戴楚望因为是兴献王的家臣跟从来京,被授予锦衣卫千户的官职。以后渐渐提升为锦衣卫佥事。曾经主管锦衣卫的监狱。在那时,朝内大臣因为议论政事违背皇帝心意,被审讯囚禁的人先后有十几人。戴楚望亲自关照饮食、药物、衣服和被褥等事情,常常保护那些大臣,所以死在狱中的人很少,事后他们往往因为更改判决或赦免出狱,所以朝中士大夫众口一词地称赞他很贤德。
嘉靖四十四年,我中举,居住在京城。戴楚望多次来拜访我,给我看他作的诗歌。他的观点是应该远远效法汉魏,认为近代的诗歌不值得学习。我更加认为他与众不同。我调任浙西地区的官职后,就与戴楚望分别。隆庆二年春天,我到京师朝见。戴楚望的儿子戴枢,收集了父亲一生写的文章一百卷,拜访我请我作序。原来戴楚望对于文章之道用功很勤啊。
    当初,戴楚望先认识了增城人湛元明。那时戴楚望很年轻,已经有志于追求圣人之道。不久后,拜泰和人欧阳崇一、聂文蔚为师。至于安成人邹谦之、吉水人罗达夫,没有相见,而是通过书信互相问答。他交往亲近的人,则有毘陵人唐以德、太平人周顺之、富平人杨子修,以及当时国内有德才名望高的士人。我读他们往来的书信,(他们)大都遵从王阳明的学说,至于书信往来争论问题,一定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不是姑且博取名声。哎,圣人之道难以说清很久了。如同以前戴楚望所拜老师交往的朋友,都凭借卓越不凡的成就在这世上自成一家,而戴楚望还能与他们往来,评论他们的观点,那么戴楚望自己取得的成就就可以知道了。我初次认识他,只是认为他负责锦衣卫监狱,为国家保护好人,认为他是仰慕道义的武将。等到渐渐与他亲近,看他谈论诗歌,想要向上效法古代的作者,又认为他是在学习喜欢文学的士大夫。不知道戴楚望对于圣人之道如此笃行啊。
过去魏舒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常常和部下射箭,魏舒常常替钟毓筹划。一天,钟毓让魏舒凑数。钟毓开始不知道魏舒善于射箭。魏舒的射姿优雅,射箭无不中靶。钟毓感叹:"我没有充分发挥你的才能,就像射箭这件事呀!"戴楚望起先不把自己的追求和志向告诉我,戴楚望起先不把(自己的追求和志向)告诉我,难道是他不想靠着这个显露自己吗?还是因为我了解他太晚呢?还是因为我不能理解这些呢?
我和各位先生生活在同一时期,也不时互通信息,只是平时不知道自信的依凭情由。老子说:“人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所以我默默地生活,不敢把自己列于当代著名儒者之中,来亲近他们请他们指正。我又对孟子和荀子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一生不相遇。到现在,戴楚望交游的人,很短时间内就死亡殆尽。这就是我感到遗憾,羡慕戴楚望能与各位先生交往的原因。于是读他的文集,感慨叹息之后归还给他。



位置:主页 > 古诗名文 > 高中古诗文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