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秦围赵之邯郸 材料二:人知连之高义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时间:2023-10-13
材料一:
秦围赵之邯郸。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仲连见衍而无言。衍曰:“吾视居北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先生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连曰:“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仲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衍曰:“先生助之奈何?”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连曰:“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據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仲连,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
【注】文中的“梁”即“魏国”。
材料二:
人知连之高义,不知连之远识也。至于辞封爵,挥千金,超然远引,终身不见,正如祥麟威凤,自是战国第一人。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又内围邯郸A而不能去B魏王使将军C辛垣衍令赵帝秦D今其人在E是F胜也何敢言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原君”是四君子之一,贾谊曾经用“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来评价他。
B.“奈何”在文中的意思是“如何”,与“奈何取之尽锱铢”中的“奈何”不同。
C.“责”在此处的意思是“要求”,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责”字意思相同。
D.“再拜”即拜两次,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鸿门宴》中张良曾向项羽行此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原君对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崇秦王为帝的事没有好的应对办法,乱了方寸,紧急关头请求鲁仲连与魏将辛垣衍相见。
B.辛垣衍起初并不认为鲁仲连有品德和才能,以为他是个庸人,听了鲁仲连义不帝秦的主张才觉得鲁仲连是贤明之士。
C.鲁仲连对平原君并无所求,但依然愿为赵国解围,前去游说辛垣衍,宁肯牺牲生命也不帝秦,体现其胸怀天下之识。
D.鲁仲连排患释难,秦国撤兵之后,平原君想要封赏他,但是他坚决不接受。他的身上展现出了古代士人的高风亮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2)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14.《古文观止》评价鲁仲连“人知连之高义,不知连之远识也”。请结合文本概述其“远识”。
参考答案
10.BDF
11.C
12.A
13.(1)那秦国,是一个抛弃了仁义礼制而崇尚杀敌斩首之功的国家,用权术驾驭自己的臣子,奴隶般役使自己的百姓。
(2)他们将撤换他们认为没有才能的臣子,把职位授与他们认为有才能的人;撤换他们所憎恨的人,把职位授与他们亲近的人。
14.①鲁仲连认为秦国本就是不义之国,如果称帝则会产生巨大危害;②鲁仲连认为秦一旦称帝,那么魏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③鲁仲连认为秦称帝后,辛垣衍的处境将会十分窘迫。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军现在又深入赵国,围困邯郸,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他们离去。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叫赵国尊秦为帝,现在辛将军就在邯郸,赵胜我还能说什么呢?
“魏王使将军……”与前文的主语不一样,前文主语是“秦军”,此处主语是“魏王”,应在“魏王”前断开,即B处断开;
“魏王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为句意完整的主谓结构,主语是“魏王”,谓语是“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是句子的 宾语,应在“帝秦”后断开,即D处断开;
“今其人在是”,“其人”是主语,“在”是谓语,“是”是宾语,应在“是”后断开,即F处断开。
故选BDF。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奈何”意为“怎么、为什么”。句意:先生,您将怎样帮助赵国呢/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
C.错误。文中“责”的意思是责备、斥责,而“求全责备”中的“责”意思是“要求”,两者不同。句意:请让我为您当面去斥责他,让他回到魏国去/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必须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
D.正确。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紧急关头请求鲁仲连与魏将辛垣衍相见”错误。原文“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可知,平原君并没有请求鲁仲连去见辛垣衍,而是鲁仲连主动请见辛垣衍。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尚”,崇尚;“权”,用权术;“使”,役使。
(2)“所谓”,所认为的;“不肖”,不贤,没有才能的臣子;“所爱”,亲近的人。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仲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可知,鲁仲连认为秦国本就是不义之国,如果称帝则会产生巨大危害;
由原文“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可知,鲁仲连认为秦一旦称帝,那么魏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由原文“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可知,鲁仲连认为秦称帝后,辛垣衍的处境将会十分窘迫。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这个时候,鲁仲连恰巧到赵国游历。他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崇秦王为帝, 就去见平原君说:“事情现在怎样了?”平原君回答说:“赵国的百万大军战败于长平,秦军现在又深入赵国,围困邯郸,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他们离去。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叫赵国尊秦为帝,现在辛将军就在邯郸,我还能说什么呢?”鲁仲连说:“魏国来的那位叫辛垣衍的客人在哪里?请让我为您当面去斥责他,让他回到魏国去。”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后,没有首先开口。辛垣衍说:“据我观察,居住在这个被围困的都城中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可先生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久留在这个围城之中而不离开呢?”鲁仲连说:“那秦国,是一个抛弃了仁义礼制而崇尚杀敌斩首之功的国家,用权术驾驭自己的臣子,奴隶般役使自己的百姓。如果让秦国肆无忌惮地称了帝,然后再进一步以自己的政策号令天下,那么我鲁仲连只有跳东海自杀了,我不能容忍做它的顺民。我之所以要见将军,只是想对赵国有所帮助。”辛垣衍问:“先生,您将怎样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让魏国和燕国发兵救赵。”辛垣衍说:“燕国么,我倒是真的认为它会听从您的。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使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回答:“那是因为魏国还没有看到秦国称帝的危害的缘故。如果让魏国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它一定会救助赵国的!”辛垣衍又问道:“秦国称帝究竟会有些什么危害呢?”鲁仲连说:“现在秦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魏国也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彼此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相互都有称王的名分。况且秦国一旦顺利地实现了它称帝的野心,会马上更换各诸侯国的大臣们。他们将撤换他们认为没有才能的臣子,把职务授与他们认为有才能的人;撤换他们所憎恨的人,把职务授与他们亲近的人。他们还会把他们的女儿和那些善于毁贤嫉能的女人配给诸侯充当妃嫔,这样的女人进入魏王的王宫里,魏王还能安安然然地过日子吗?而将军您又怎么能继续像原来那样受宠信呢?”于是,辛垣衍站起身来,向鲁仲连拜了两拜,道歉说:“起初我还以为先生是个平庸之辈,如今我才知道先生是能经纬天下的士人呀!请让我离开这里,我不敢再说尊秦为帝的事了。”秦国的将军听说这件事后,把围困邯郸的部队撤退了五十里。恰巧这时魏国的公子无忌夺取了晋鄙的兵权,率领军队前来援救赵国,进攻秦军。秦军撤退,离开了邯郸。这时,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始终不肯接受。
材料二:
人们知道鲁仲连高尚的德义,却不知道鲁仲连的远见卓识。他辞去封赏,拋弃千金,超脱世俗远游而去,正像麒麟凤凰一样难得的人才,堪称战国第一人。
秦围赵之邯郸。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仲连见衍而无言。衍曰:“吾视居北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先生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连曰:“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仲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衍曰:“先生助之奈何?”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连曰:“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據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仲连,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
【注】文中的“梁”即“魏国”。
材料二:
人知连之高义,不知连之远识也。至于辞封爵,挥千金,超然远引,终身不见,正如祥麟威凤,自是战国第一人。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又内围邯郸A而不能去B魏王使将军C辛垣衍令赵帝秦D今其人在E是F胜也何敢言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原君”是四君子之一,贾谊曾经用“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来评价他。
B.“奈何”在文中的意思是“如何”,与“奈何取之尽锱铢”中的“奈何”不同。
C.“责”在此处的意思是“要求”,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责”字意思相同。
D.“再拜”即拜两次,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鸿门宴》中张良曾向项羽行此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原君对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崇秦王为帝的事没有好的应对办法,乱了方寸,紧急关头请求鲁仲连与魏将辛垣衍相见。
B.辛垣衍起初并不认为鲁仲连有品德和才能,以为他是个庸人,听了鲁仲连义不帝秦的主张才觉得鲁仲连是贤明之士。
C.鲁仲连对平原君并无所求,但依然愿为赵国解围,前去游说辛垣衍,宁肯牺牲生命也不帝秦,体现其胸怀天下之识。
D.鲁仲连排患释难,秦国撤兵之后,平原君想要封赏他,但是他坚决不接受。他的身上展现出了古代士人的高风亮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2)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14.《古文观止》评价鲁仲连“人知连之高义,不知连之远识也”。请结合文本概述其“远识”。
参考答案
10.BDF
11.C
12.A
13.(1)那秦国,是一个抛弃了仁义礼制而崇尚杀敌斩首之功的国家,用权术驾驭自己的臣子,奴隶般役使自己的百姓。
(2)他们将撤换他们认为没有才能的臣子,把职位授与他们认为有才能的人;撤换他们所憎恨的人,把职位授与他们亲近的人。
14.①鲁仲连认为秦国本就是不义之国,如果称帝则会产生巨大危害;②鲁仲连认为秦一旦称帝,那么魏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③鲁仲连认为秦称帝后,辛垣衍的处境将会十分窘迫。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军现在又深入赵国,围困邯郸,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他们离去。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叫赵国尊秦为帝,现在辛将军就在邯郸,赵胜我还能说什么呢?
“魏王使将军……”与前文的主语不一样,前文主语是“秦军”,此处主语是“魏王”,应在“魏王”前断开,即B处断开;
“魏王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为句意完整的主谓结构,主语是“魏王”,谓语是“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是句子的 宾语,应在“帝秦”后断开,即D处断开;
“今其人在是”,“其人”是主语,“在”是谓语,“是”是宾语,应在“是”后断开,即F处断开。
故选BDF。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奈何”意为“怎么、为什么”。句意:先生,您将怎样帮助赵国呢/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
C.错误。文中“责”的意思是责备、斥责,而“求全责备”中的“责”意思是“要求”,两者不同。句意:请让我为您当面去斥责他,让他回到魏国去/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必须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
D.正确。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紧急关头请求鲁仲连与魏将辛垣衍相见”错误。原文“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可知,平原君并没有请求鲁仲连去见辛垣衍,而是鲁仲连主动请见辛垣衍。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尚”,崇尚;“权”,用权术;“使”,役使。
(2)“所谓”,所认为的;“不肖”,不贤,没有才能的臣子;“所爱”,亲近的人。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仲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可知,鲁仲连认为秦国本就是不义之国,如果称帝则会产生巨大危害;
由原文“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可知,鲁仲连认为秦一旦称帝,那么魏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由原文“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可知,鲁仲连认为秦称帝后,辛垣衍的处境将会十分窘迫。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这个时候,鲁仲连恰巧到赵国游历。他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崇秦王为帝, 就去见平原君说:“事情现在怎样了?”平原君回答说:“赵国的百万大军战败于长平,秦军现在又深入赵国,围困邯郸,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他们离去。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叫赵国尊秦为帝,现在辛将军就在邯郸,我还能说什么呢?”鲁仲连说:“魏国来的那位叫辛垣衍的客人在哪里?请让我为您当面去斥责他,让他回到魏国去。”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后,没有首先开口。辛垣衍说:“据我观察,居住在这个被围困的都城中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可先生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久留在这个围城之中而不离开呢?”鲁仲连说:“那秦国,是一个抛弃了仁义礼制而崇尚杀敌斩首之功的国家,用权术驾驭自己的臣子,奴隶般役使自己的百姓。如果让秦国肆无忌惮地称了帝,然后再进一步以自己的政策号令天下,那么我鲁仲连只有跳东海自杀了,我不能容忍做它的顺民。我之所以要见将军,只是想对赵国有所帮助。”辛垣衍问:“先生,您将怎样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让魏国和燕国发兵救赵。”辛垣衍说:“燕国么,我倒是真的认为它会听从您的。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使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回答:“那是因为魏国还没有看到秦国称帝的危害的缘故。如果让魏国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它一定会救助赵国的!”辛垣衍又问道:“秦国称帝究竟会有些什么危害呢?”鲁仲连说:“现在秦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魏国也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彼此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相互都有称王的名分。况且秦国一旦顺利地实现了它称帝的野心,会马上更换各诸侯国的大臣们。他们将撤换他们认为没有才能的臣子,把职务授与他们认为有才能的人;撤换他们所憎恨的人,把职务授与他们亲近的人。他们还会把他们的女儿和那些善于毁贤嫉能的女人配给诸侯充当妃嫔,这样的女人进入魏王的王宫里,魏王还能安安然然地过日子吗?而将军您又怎么能继续像原来那样受宠信呢?”于是,辛垣衍站起身来,向鲁仲连拜了两拜,道歉说:“起初我还以为先生是个平庸之辈,如今我才知道先生是能经纬天下的士人呀!请让我离开这里,我不敢再说尊秦为帝的事了。”秦国的将军听说这件事后,把围困邯郸的部队撤退了五十里。恰巧这时魏国的公子无忌夺取了晋鄙的兵权,率领军队前来援救赵国,进攻秦军。秦军撤退,离开了邯郸。这时,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始终不肯接受。
材料二:
人们知道鲁仲连高尚的德义,却不知道鲁仲连的远见卓识。他辞去封赏,拋弃千金,超脱世俗远游而去,正像麒麟凤凰一样难得的人才,堪称战国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