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试题答题思路及步骤
时间:2014-10-14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三)
——答题思路及步骤
考点一:形象鉴赏
考点阐释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文学作品的形象对诗歌来说就是意境,既倾注着诗人的审美倾向,也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即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它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1、叙事诗中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切入点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2)答案组织范式
①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写景诗歌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切入点
①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2)答案组织模式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考点二:古代诗歌语言
一、炼字型鉴赏题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语言鉴赏题
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其答题思路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是: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三、关键字词赏析题
一词领全诗型鉴赏题
设题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考点三: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词》、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词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词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三)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步骤。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构成了什么意境
C.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人格)
考点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手段。
抒情手段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4)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永、李清照:婉约 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白:清新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贺:雄浑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5)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这在各种参考书中述说详备,兹不赘述。
【常用方法】
因为表达技巧所涵盖的内容较为芜杂,在考查时考生一时不易把握,所以命题者一般不会笼统地要求“鉴赏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而是问得较为详细,如“鉴赏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注意,一般考生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分辨还不够清楚)。如果遇到问得比较笼统的题目,考生一定要熟记上面知识网络中的六个方面,在写短评时,选择重点进行评论。
具体的行文办法还是先“盖帽”,然后具体的条分缕析。
考点一:形象鉴赏
考点二:古代诗歌语言
考点三:思想内容
考点四: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