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道古诗歌鉴赏题练习及答案
时间:2015-01-26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
(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初见嵩山·(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诗的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4分)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对即可)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4分)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以哀景映衬哀情(1分),借伤柳以伤别(1分),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4分)
(2)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2分);“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2分)。(4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想像(虚实结合)。(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像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处对游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 景抒发 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景物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梅花。(2分)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2分)
(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1分)进行对比(1分)。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2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②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4分)
(2) 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2分,设问、比喻各1分)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2分,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
(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2分,1点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1分)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1分)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
(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
初见嵩山·(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诗的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4分)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对即可)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4分)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以哀景映衬哀情(1分),借伤柳以伤别(1分),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4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想像(虚实结合)。(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像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处对游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
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景物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梅花。(2分)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2分)
(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1分)进行对比(1分)。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2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②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4分)
(2) 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2分,设问、比喻各1分)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2分,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
(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2分,1点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1分)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