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类鉴赏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10-07
古典诗词中的衬托、对比、烘托渲染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情感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整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土不闻鸿雁言,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诗人的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词的上片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
2、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3、诗歌上片通过“寒山”矗立、大地空旷以及“秋空”碧澄等场景,来衬托(正衬出)鹰意气飞扬的形象,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4、这首诗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首句写的是“衾枕冷”,这其实就是因为下雪夜冷。冻醒后抬头看见窗外很亮,这也是因雪所致。末一句写听到的“折竹声”,更是写出夜雪之大,雪压断了竹枝。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多角度侧面描写,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乐景写哀”1分)。“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燕争泥。”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画图”1分)。春日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衔泥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良辰佳景,作者却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与万物盎然形成反差,更显弱不禁风。(画面展开,结合作者情况分析2分)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情感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整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浣溪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注】沈郎:诗人的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词的上片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
2、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3、诗歌上片通过“寒山”矗立、大地空旷以及“秋空”碧澄等场景,来衬托(正衬出)鹰意气飞扬的形象,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4、这首诗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首句写的是“衾枕冷”,这其实就是因为下雪夜冷。冻醒后抬头看见窗外很亮,这也是因雪所致。末一句写听到的“折竹声”,更是写出夜雪之大,雪压断了竹枝。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多角度侧面描写,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乐景写哀”1分)。“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燕争泥。”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画图”1分)。春日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衔泥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良辰佳景,作者却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与万物盎然形成反差,更显弱不禁风。(画面展开,结合作者情况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