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套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时间:2015-12-23
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 ①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金陵以后。②朝鸡:上早朝时的鸡鸣声。③邯郸道: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上曾做“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隐居图景?请简要赏析。
解析:通过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的画面;再现画面时语言要简洁凝练。然后结合词句赏析作者“春日隐居”的原因,景物之秀、环境之静、风物之清,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
答案:作者描绘了一幅柔美清新、幽深静谧的春日隐居图。“平岸小桥”、“柔蓝一水”,更添烂漫花草,可见景物之秀美、柔美;“平岸小桥”被“千嶂”环抱,“茅屋数间”被林木掩映,可见隐居环境之深幽静谧;“尘不到”、“春风扫”,可见风物之清新怡人。
2.词的下阕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鉴赏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从词的下阕“闻语鸟”“故人今总老”“忘了邯郸道”这些词句中都能看出作者厌倦仕途,对亲近自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末句中的“邯郸”二字,提醒我们这里运用了典故,注意要分析用典的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问: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仕途感到厌倦,而向往亲近自然、心境恬淡的隐居生活。“午枕觉来闻语鸟”,表现出词人那种与花鸟通性情的悠闲情致与恬淡心境。“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听鸡鸣,接着写道:“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可见作者现如今已厌倦仕途,向往恬静如梦的隐居生活了。
第二问:用典。“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作者用唐代卢生曾做黄粱幻梦的典故,坦陈自己贪恋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而已忘却仕途功利的心志。
二
太常引·暮行
李齐贤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莒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争夜候明星[注],又何处、长亭短亭?
【注】明星:启明星。
1.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作者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写出了暮色推移的时间变化,体现了作者急于找到宿处的迫切心理;(1分)②“灯火小于萤”一句写出一星灯火使行人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希望;(2分)③“人不见、苔扉半扃”通过住宿处的破败写出了作者的失望心理。(2分)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衬托。以“栖鸦”衬托旅途孤寂。(2分)②想象。“又何处、长亭短亭”想象次日即将踏上的漫漫征程。(2分)③借景抒情。以“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的宿处简陋之景抒发了作者难以入眠时的凄凉酸楚之情。(2分)(如答其他手法且有合理分析亦可酌情给分)
三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六套古诗歌鉴赏练习试题及答案】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15.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6.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参考答案
15.诗人选取薄暮雪霁天晴时分,出门远眺见遍山白雪,樵人初归,野草燃烧,断断续续的烟霭生于傲立的石松之间,空山寒寂,景物清冷;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空山独行,情感清冷(心灰意冷、凄凉、失落、苦闷)。
16.整首诗在写景上,远近结合:选择了“野火”“断烟”“危峰”等远景,也选择了溪水这样的近景;动静结合,选择了“白屋”“寒日”“溪云”等静景,也选择“归”“下”勾勒出山间景物的生气和动态;俯仰结合,写了天上溪水上升腾的云朵,也选择了采樵人沿着羊肠小道缓缓下山;明暗结合,野火为明,断烟为暗,写出了景物时间推移变化;视听结合,这首诗歌前六句全为望景,最后一联写清脆的钟声让诗歌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余韵无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 ①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金陵以后。②朝鸡:上早朝时的鸡鸣声。③邯郸道: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上曾做“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隐居图景?请简要赏析。
解析:通过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的画面;再现画面时语言要简洁凝练。然后结合词句赏析作者“春日隐居”的原因,景物之秀、环境之静、风物之清,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
答案:作者描绘了一幅柔美清新、幽深静谧的春日隐居图。“平岸小桥”、“柔蓝一水”,更添烂漫花草,可见景物之秀美、柔美;“平岸小桥”被“千嶂”环抱,“茅屋数间”被林木掩映,可见隐居环境之深幽静谧;“尘不到”、“春风扫”,可见风物之清新怡人。
2.词的下阕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鉴赏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从词的下阕“闻语鸟”“故人今总老”“忘了邯郸道”这些词句中都能看出作者厌倦仕途,对亲近自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末句中的“邯郸”二字,提醒我们这里运用了典故,注意要分析用典的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问: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仕途感到厌倦,而向往亲近自然、心境恬淡的隐居生活。“午枕觉来闻语鸟”,表现出词人那种与花鸟通性情的悠闲情致与恬淡心境。“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听鸡鸣,接着写道:“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可见作者现如今已厌倦仕途,向往恬静如梦的隐居生活了。
第二问:用典。“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作者用唐代卢生曾做黄粱幻梦的典故,坦陈自己贪恋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而已忘却仕途功利的心志。
二
太常引·暮行
李齐贤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莒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争夜候明星[注],又何处、长亭短亭?
【注】明星:启明星。
1.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作者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写出了暮色推移的时间变化,体现了作者急于找到宿处的迫切心理;(1分)②“灯火小于萤”一句写出一星灯火使行人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希望;(2分)③“人不见、苔扉半扃”通过住宿处的破败写出了作者的失望心理。(2分)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衬托。以“栖鸦”衬托旅途孤寂。(2分)②想象。“又何处、长亭短亭”想象次日即将踏上的漫漫征程。(2分)③借景抒情。以“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的宿处简陋之景抒发了作者难以入眠时的凄凉酸楚之情。(2分)(如答其他手法且有合理分析亦可酌情给分)
三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六套古诗歌鉴赏练习试题及答案】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15.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6.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参考答案
15.诗人选取薄暮雪霁天晴时分,出门远眺见遍山白雪,樵人初归,野草燃烧,断断续续的烟霭生于傲立的石松之间,空山寒寂,景物清冷;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空山独行,情感清冷(心灰意冷、凄凉、失落、苦闷)。
16.整首诗在写景上,远近结合:选择了“野火”“断烟”“危峰”等远景,也选择了溪水这样的近景;动静结合,选择了“白屋”“寒日”“溪云”等静景,也选择“归”“下”勾勒出山间景物的生气和动态;俯仰结合,写了天上溪水上升腾的云朵,也选择了采樵人沿着羊肠小道缓缓下山;明暗结合,野火为明,断烟为暗,写出了景物时间推移变化;视听结合,这首诗歌前六句全为望景,最后一联写清脆的钟声让诗歌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余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