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4套)
时间:2017-11-20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 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②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过往,嗟叹今夕,词人离愁更浓,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1)CD [C项“到达目的地”表述错误。D项中“全词的最强音”不是“自别后”句。]
(2)①对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②漂泊江湖的孤独感。“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③对故乡的思念。“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说明作者思念家乡;④离别的痛苦感。“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说明作者对别离的痛苦。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定王台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时空综览,为全词奠定昂扬豪迈的基调。
B.以问答的形式点题,唤起对古台旧事的追忆。
C.“兴废”二字承上启下,意蕴丰富而悠远绵长。
D.词的下片情与景交融,慷慨激扬,淡有余韵。
(2)结合具体词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本词加以赏析。
答:
(1)AD [A项“基调”表述错误。D项不是“慷慨激扬”而是“慷慨生悲”。]
(2)上片先实写定王台地理位置及背景,然后虚写其曾经的繁华气势;下片先实写定王台眼前的衰败之景,再想象昔日金兵破关南下的情景。虚实结合,时空综览,使意境苍凉雄阔,内涵丰富,表达作者忧国之思及爱国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 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 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1)CE [C项“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理解错误,词中是说敲不开门,所以去听江声。E项从上下文来看,“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作者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是作者旷达襟怀的一种寄托。]
(2)(示例)①上片叙述作者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作者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人世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令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理趣。②下片中“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既是写的夜深风停、水面平静之景,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作者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 过七里滩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 ①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②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1)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2)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
答:
(1)①词句描写了鱼儿在明镜似的水面畅游,白鹭在烟波浩渺的沙滩栖息的图景。②炼字精美。着一“翻”字,描写出了游鱼的自在闲适;着一“鉴”字,描写出了水面的平静清澈;着一“点”字,描写出了沙洲朦胧背景下白鹭的素洁淡雅。③与上句描写水面的平静相呼应,动静结合。④写水中有鱼,汀上有鹭,点面结合,生机盎然。⑤借景抒情,表现作者热爱自然、淡看功名的思想情趣。
(2)①承上启下。由严陵滩的风光,引发“虚老严陵”的感叹;由“今古空名”的感叹,回归到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旷达人生的体味。②深化主旨(表达感情)。“但”既有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 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②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过往,嗟叹今夕,词人离愁更浓,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1)CD [C项“到达目的地”表述错误。D项中“全词的最强音”不是“自别后”句。]
(2)①对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②漂泊江湖的孤独感。“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③对故乡的思念。“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说明作者思念家乡;④离别的痛苦感。“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说明作者对别离的痛苦。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定王台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时空综览,为全词奠定昂扬豪迈的基调。
B.以问答的形式点题,唤起对古台旧事的追忆。
C.“兴废”二字承上启下,意蕴丰富而悠远绵长。
D.词的下片情与景交融,慷慨激扬,淡有余韵。
(2)结合具体词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本词加以赏析。
答:
(1)AD [A项“基调”表述错误。D项不是“慷慨激扬”而是“慷慨生悲”。]
(2)上片先实写定王台地理位置及背景,然后虚写其曾经的繁华气势;下片先实写定王台眼前的衰败之景,再想象昔日金兵破关南下的情景。虚实结合,时空综览,使意境苍凉雄阔,内涵丰富,表达作者忧国之思及爱国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 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 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1)CE [C项“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理解错误,词中是说敲不开门,所以去听江声。E项从上下文来看,“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作者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是作者旷达襟怀的一种寄托。]
(2)(示例)①上片叙述作者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作者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人世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令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理趣。②下片中“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既是写的夜深风停、水面平静之景,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作者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 过七里滩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 ①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②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1)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2)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
答:
(1)①词句描写了鱼儿在明镜似的水面畅游,白鹭在烟波浩渺的沙滩栖息的图景。②炼字精美。着一“翻”字,描写出了游鱼的自在闲适;着一“鉴”字,描写出了水面的平静清澈;着一“点”字,描写出了沙洲朦胧背景下白鹭的素洁淡雅。③与上句描写水面的平静相呼应,动静结合。④写水中有鱼,汀上有鹭,点面结合,生机盎然。⑤借景抒情,表现作者热爱自然、淡看功名的思想情趣。
(2)①承上启下。由严陵滩的风光,引发“虚老严陵”的感叹;由“今古空名”的感叹,回归到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旷达人生的体味。②深化主旨(表达感情)。“但”既有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